search

什麼是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是人的一種什麼

  止於至善是人的一種精神境界,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格調,有我們的“至善”追求;止於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嚮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

  止於至善意思是處於最完美的境界,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仁愛眾生即善,唯德是行的十種品格、品行,就是至善。這個至善,也就是《老子德道經》所闡釋的上善:像水一樣處下不爭,具有水的品格、性格。這個善的根本,就是指心裡面的修持,十種善德之心要求修養德道者一心一意去實踐,並且做到十善的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愛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藹心、忍耐心、勇猛心。這就是十善心。

大醫精誠 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

  大醫精誠,止於至善是指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者,常常追求最好的思想境界。“大醫精誠”出自唐代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篇,“精”指熟練的專業技能,“誠”指高尚的道德品質。大醫精誠說明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止於至善”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止於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昇華。

知行合一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

  1、“知行合一,止於至善”,就是思想與行為、理論與實踐結合統一,追求事業完美無缺。簡單通俗理解即為德兼備,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2、“知行合一”出自:明朝思想家王陽明先生的《傳習錄》,寓意思想與行動的高度統一。

  3、“止於至善”出自:《禮記大學》,原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4、白話譯文: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如何理解

  止於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昇華。 “止於至善”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構成大學之道的內聖之路,即內求聖人之德,在此基礎上,經過修身階段,開出齊家、治國、平天 ...

哪個高校校訓

  1、東南大學校訓:止於至善。   2、止於至善,漢語成語,意思是處於最完美的境界。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3、東南大學,簡稱“東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

的確切含義是什麼

  “止於至善”的確切含義有兩個。分別是:   1、處於最完美的境界。修身育人,都必須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動搖。   2、在至善之前停止。“止”即“停止,剋制”。善與惡都是客觀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惡,有小惡,始終善就是善,惡就是惡。所謂至善乃是善的極致,實則它更接近於惡,追求“至善”,難道不是滿足自 ...

有哪些要求

  止於至善的要求:有至善的追求;從小事做起,積少成多;養成自省的習慣。   止於至善,意思是達到極完美的境界。出自《禮記·大學》,原文提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 ...

行己有恥的含義

  “行己有恥,止於至善”意思是說君子在做事時有知恥之心,在達到至善之前便停止。“行己有恥”例句:宋·陸九淵《與徐子宜書》:“兄質性篤厚,行己有恥,不至有是。”   行己有恥出自於《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意思是自己在做事時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各方,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 ...

明明德在親民在意思

  全句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大學的宗旨在於瞭解並達到人們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在於推己及人,幫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為有道德的人,最後的結果是透過道德修養而達到並保持人類最高的善。這句話出自儒學經典《大學》。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 ...

什麼是

  “止於至善”意思是處於最完美的境界,達到極完美的境界。止是指達到,至的意思是最、極。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昇華。善與惡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