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仡佬族的吃蟲節:每年的六月初二

仡佬族的吃蟲節:每年的六月初二

  大家都愛美食,也品嚐過各種各樣的美食,可是有人吃蟲子嗎?是的,就是吃蟲子,不用太驚訝。有人會問:“誰沒事會去吃蟲子啊?”你還別說,就有人會去吃蟲子,而且還有很多人,在仡佬族有一個節日叫“吃蟲節”,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仡佬族文化之吃蟲節的情況。

  我國有些少數民族同胞有吃昆蟲的習慣。“吃蟲”的習俗不僅既可以增加食物來源改變口味,同時在也消滅了很多對影響農業收成的害蟲。世代居住在貴州省的仡佬族,不但吃昆蟲,而還專門設立的節日,每年農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蟲節。

  吃蟲節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仡佬山蟲災連年,五穀歉收。人們面對蟲災無可奈何。寨老們經過商議,懸下重賞:誰能除掉蟲害,賞三頭肥豬。

  紅榜一出,首先是公雞前來揭榜,它說:“我起得最早,我能除掉害蟲。”誰知,公雞到了田裡,沒吃到幾個蟲子,就被露水打溼了羽毛,打著哆嗦敗下陣來。

  接下來,鴨子揭榜,它說:“我的羽毛不怕水,我的嘴也大,一定可以消除蟲害。”可是,鴨子在水裡遊,害蟲在禾苗上飛,它脖子伸得很長,就是吃不到幾隻蟲子。

  最後,一個道士揭榜,他說:“我的法術可以治蟲害。”他奮力施法,只是蟲子哪裡聽得懂法咒,道士也敗下陣來。

  眼看一年的收成又要給害蟲吃掉了,人們更加著急。這時,也就是六月初二這一天,有個叫甲孃的窮人忽然有了意外發現。她從外鄉回孃家,沒有帶禮物,心裡很難過。她邊走邊想,可是怎麼也想不出辦法來。

  當她走到自家的田垌時,愁得走不動了,就坐在田坎上休息。幾個孩子見媽媽不走了,就跑到田裡捉蟲子玩,一下子捉了好幾包。甲娘見了,突然想到,就用蟲子做禮物吧。於是,她把蟲子帶回家,炒了給大家吃,大家都覺得清香可口。

  這一發現一下子就傳開了。人們爭著捉蟲子吃。害蟲數量大減,那年取得了大豐收。寨老們賞了甲娘三頭肥豬,甲娘把豬殺了分給百姓。後來,甲娘死了,人們在田垌中間立廟,紀念甲娘,這座廟後來就叫“吃蟲廟”。並設立了吃蟲節來紀念甲娘。

  吃蟲節怎麼過

  每年六月初二,仡佬族各村各寨都要殺豬過吃蟲節。這一天,村上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孃家,並且一路走一路捉蟲。吃過晚飯後,人們都聚集到吃蟲廟,唱歌跳舞。然後,排成長隊到田垌遊行。邊走邊捉蟲,還插撒有雞血的小白旗,表示對害蟲示威,對甲娘紀念。

  還有哪些名族有吃蟲節

  除仡佬族過吃蟲節外,哈尼族也有專門吃蟲的節日,民間稱“捉螞蚱節”。不同於平時的食用昆蟲食品,捉螞蟻節的吃蟲有很大的成份是在消除蟲害。

  因此,當人們捉到螞蟻的時候,首先把螞蚱撕成頭、腿、耳和翅膀各一份,然後再用木棍或竹片夾起來,插在田邊、地頭,用以威嚇那些還沒有被捉到的螞炸,使它們不敢再危害莊稼,最後才把這些撕碎的螞蚱收攏起來,回家作菜。

  吃蟲節的意義

  吃蟲節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願望。人們透過這種食俗活動,大大地開拓了人類食品來源的新領域。特別是近些年來,很多專家發現:昆蟲食品不僅含有很豐富的蛋白,而且蛋白纖維很少、容易被人體吸收。主張應該加以開拓,而我們許多少數民族,卻在這一方面先走了一步。

仡佬族牛王節:歌頌牛的貢獻

  我國的很多少數民族除了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一些自己獨特的節日,例如仡佬族的牛王節。牛王節是用來歌頌牛對人們的貢獻,讚揚牛的任勞任怨。有不少的少數民族都有牛王節這個節日,但是說到獨特的民族氣息,就要數仡佬族最為濃郁。下面就讓我們翻開仡佬族文化,看看仡佬族的牛王節吧。

  “牛王節”又稱之為“敬牛王菩薩”或“祭牛王”。每到這一天,當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殺雞備酒,點香燃燭燒紙線,在牛廄門前敬牛王菩薩,祈願它保佑耕牛身軀健壯,無病無災。

  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在農曆十月初一。每到這一天,當地的仡佬族殺雞、備酒、敬奉牛王菩薩,祈願牛王保佑耕牛體魄健壯,凡養牛戶屆時都要讓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飼料喂牛,還要用上等糯米打兩個粑粑分別掛在牛的兩隻角上,把牛牽到水邊,讓牛“照鏡子”,使它興高采烈,然後取下粑粑喂牛。

  據仡佬族才人說,這一天是為牛做壽,酬謝耕牛對仡佬人民所作的貢獻。養牛人的家,到了這一天都要停止使役,讓牛在家休息,並把牛廄收拾得乾乾淨淨,墊上厚厚的軟草,用最好的牧草和飼料喂牛。同時,還要用上等糯米打兩個餈粑,分別掛在牛的兩隻角上,再把牛牽到水邊,讓它從水中照見自己的影子。

  然後取下餈粑,給牛吃掉,說這是替牛祝壽。有的地方,還要放一串鞭炮,給牛披紅掛綵,表示祝賀。沒有養牛的人家,也要備辦酒、肉、香、燭、紙線,到自家的田或土邊祭祀牛王菩薩,祈求它保佑自己早日買上耕牛,或租借別人的耕牛使用時順順當當,乖乖地聽他使喚,耕起地來又快又好。

仡佬族隆重的節日:吃新節

  “吃新節”是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節日的內容就是“吃新”,節日當天還要準備雞鴨魚肉,等吃食煮熟祭過祖後,便可以開餐。“吃新節”是仡佬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吃新節”在仡佬族內部也因地域的因素,各地的習俗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吃新節”。

  每逢農曆七八月間,新谷成熟,各地仡佬族要採摘新莊稼祭獻祖宗,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傳統節日――“吃新節”,又叫“嘗新節”、“獻新節”。

  在這一天,人們從田裡採摘黃熟的少許新谷煮飯,先祭祖,後自食。其意義是紀念開荒闢草的祖先和慶祝豐收,表達歡喜之情。

  吃新節日期的選定,各地不大一致,在貴州安順、平壩、普定一帶,大多是在農曆七月間頭一個辰(龍)日或戌(狗)日舉行。

  吃新節要到田地裡摘一些新熟的糧食作物、瓜果等,無論摘到誰家的,都不會受到阻攔。

  貴州普定仡佬族於農歷七月初七過吃新節,一戶出一人在寨老帶領下到寨子附近田地裡摘取新熟的瓜果各自帶回家祭祖,祭祖時,以餈粑作為供品,並用餈粑捏成穀倉、牛、犁耙等形狀,連同嫩玉米、酒一起祭供祖宗。

  廣西隆林磨基仡佬族“吃新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日,這天要拿酒、肉和新米飯到田頭祭祀。祭後要在田裡選出最大最長的三穗稻穀和兩穗小米,拿回家掛在爐灶口,而且在此以後才準吃新米或新玉米。

  商周時期,中國南方有一種被稱為“濮”的古族群,因其分佈遼闊、人口眾多,故稱“百濮”,春秋戰國時,廣西境內的部分越人溯水北上西進,進入西南地區,與濮人雜錯而居,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新的族群僚(獠)。

  唐初,僚人中的一部分發展成為單一民族仡佬族,至於平壩仡佬族最早於何時開拓這片土地,已難於查考,但從口碑資料、墓葬、民族習俗及有關資料推測,在貴州所有民族中,仡佬族是貴州最早的開拓者。

  據說,仡佬族吃新節最早起源於傳說故事《叨西嘍的傳說》,平壩大狗場仡佬族吃新節由來已久,但因仡佬族無文字,《貴州民族誌》、《平壩縣誌》等亦無此方面記述,故平壩縣大狗場仡佬族吃新節始於何時已無從查考。

  節日這天,家家買肉打酒,殺雞宰羊,並從地裡摘些早熟的稻穀、王米作新米飯,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

  然後全家圍坐,飲酒言歡,吃新米飯,叫做“吃新”。貴州金沙縣茶園鄉一帶的仡佬族過吃新節這天,邀約鄰近群眾到自己豐收在望的田地邊巡視,然後選一風景較好的平整地上舉行慶豐收活動。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毛龍

  仡佬族是中國的五六十個民族之一,其中的一些民俗對於“外人”來說是很新鮮的,特別是一些節日,仡佬族的毛龍節就是其中之一。毛龍節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仡佬族毛龍節。   “仡佬毛龍”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傳下來的民間崇尚的表現形式,主要流傳於貴州省石阡縣龍井、湯山等鄉鎮的宴明、龍鳳等仡佬 ...

傳統民間手工藝刺繡

  刺繡自古就是中國的傳統手工藝,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中國的刺繡都是很出名的,而中國刺繡的種類也有很多,民族的刺繡的種類也有很多。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仡佬族刺繡。看看仡佬族的刺繡有什麼亮點。   仡佬族是一個勤勞而愛美的古老民族,也是一個注重和崇尚文化的民族,這一點在他們至今保留的貫首服和合和紋上得到 ...

的家居建築幹欄式建築

  每個地方的居住條件都會受地域及人文環境的影響。如黃土高原地區的家居建築是窯洞,蒙古的是蒙古包,而仡佬族的家居建築便是幹欄式房屋。幹欄式建築是仡佬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那麼仡佬族的幹欄式房屋都有什麼特色呢?而仡佬族的家居建築為什麼是幹欄式建築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幹欄式房屋,是一種木結構的地面建築。南方一 ...

原始的習俗送子之俗

  眾所周知,在古代如果久不懷孕,古代的婦女都會去寺廟求“送子娘娘”,祈求賜予子嗣。而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在仡佬族,人們並不去寺廟求“送子娘娘”。在仡佬族有個習俗“送子俗”,人們用“送瓜瓜”、“送龍寶”、“送菩薩”,來祈求子嗣。這一習俗,在仡佬族文化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仡佬族的“送子俗”是怎麼個 ...

  飯桌上擺上幾碟別具風味的菜餚——油渣蝗蟲、酸螞蚱、糖炒蝶蛹等,全家人團團圍坐,家長說一聲:“吃,嚼它個粉身碎骨,吃它個斷子絕孫。”隨即,一家人就一齊舉筷,痛痛快快地吃起來。這就是仡老族過吃蟲節的場景。   每年農曆六月初二,是仡老族的吃蟲節。   傳說古時候,仡老山蟲災連年,五穀歉收。人們面對蟲災無可奈何 ...

的獨特節日,的傳說由來

  蟲子是一種高蛋白的食物,如今有著很多人有特殊的口味,這些蟲子就是必不可少的美味之一。可是在一個民族中卻為了吃蟲有著專門的吃蟲節。   那麼,本期民族故事瞭解吃蟲節的傳說由來。   還想了解》》畫蛇添足的典故   傳說古時候,仡佬山蟲災連年,五穀歉收。人們面對蟲災無可奈何。寨老們經過商議,懸下重賞:誰能除掉 ...

的“

   飯桌上擺上幾碟別具風味的菜餚――油渣蝗蟲、酸螞蚱、糖炒蝶蛹等,全家人團團圍坐,家長說一聲:“吃,嚼它個粉身碎骨,吃它個斷子絕孫。” 隨即,一家人就一齊舉筷,痛痛快快地吃起來。這就是仡老族過吃蟲節的場景。這一天,村上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孃家,並且一路走一路捉蟲。吃過晚飯後,人們都聚 集到吃蟲廟,唱歌跳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