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仡佬族的節日:衣飯節的傳說

仡佬族的節日:衣飯節的傳說

  世界因為多姿多彩而美麗,也因為互相尊重而和諧,在世界上的文化就是這個道理,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在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仡佬族的衣飯節就是一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而且還有非常美麗的傳說,本期仡佬族文化為你解析。

  在仫佬族民間流傳著“羅義射獅”和“羅英馴牛”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仫佬族人民的祖先常受禽獸的侵害,辛苦種植的莊稼還未收割,就被各種野獸糟蹋光了,老百姓叫苦連天。

  有一個叫羅義的仫佬族英雄,他力大無比,射得一手好箭,眾人推他去治服野獸。羅義抓了不少狼蟲虎豹,但成效甚微。一位長者告訴他說,獅子是百獸之王,只要把獅子治服,其他野獸就不敢猖狂了。

  羅義決心治服獅子。一天來到深山等獅子出來,突聽一聲吼叫,山林中衝出三隻大獅子,羅義拉開神弓搭上三支箭。向獅子射去。獅子腿部中箭。羅義大聲喊到:“山中獅子王,莫要再猖狂!令你管百獸,守衛我田莊。”從那以後,三隻獅子日夜守護在田野,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了。

  後來,羅義的女兒羅英又馴服了野牛,開始讓牛拉犁耕田。從此,田地越開越多,收成越來越好。為了紀念羅義父女的功德,仫佬族人民便把閏年立冬日叫“衣飯節”,以慶祝仫佬族五穀豐登,衣飯不愁的生活。

  每到衣飯節,仫佬族人除了殺雞包粽粑、唱歌跳舞外,還要進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工,人們把最長最豐滿的糯稻穀穗用綵帶掛在祭堂牆上,桌上擺滿用芋頭和紅薯製成的大大小小的水牛、黃牛模型和五色糯米飯糰、甜酒、芝麻、黃豆、花生以及胡椒、八角等12種香料,象徵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祭祀開始,唱師演唱,他手拿竹鞭向“牛群”揮舞,託著五角糯米飯糰圍桌而跳,興奮的人們伴隨著鑼鼓點唱歌跳舞歡慶當年農作物的豐收,祈禱來年風調雨順,獲得更好的收成。

盤點:仡佬族節日節日大全及習俗

  因地理區域的不同,每個民族都有著屬於他們的傳統節日與習俗。作為少數民族之一的仡佬族也有著他們的獨特節日與風俗。除了和漢族一樣的端午節、清明節與春節,他們還有著其他特別的節日,例如:吃新節、仡佬節、敬雀節等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接下來,一起來看看仡佬族文化中不同節日的習俗與風情吧!

  仡佬族在貴州分佈廣泛,特別是在黔中,黔北各縣均有不同數量的分佈,語言,習俗差別也較大,但仡佬族都來源於古代濮人。其習俗任有一致的相似性。下面就說一下仡佬族的節日:(按農曆的時間先後)

  大年:一般正月十四,主要活動有,吃菜板肉,上墳,祭祀祖先(獻飯),祭祀四官老爺,秧苗土地。晚上插天香,追蟲蟲螞蟻,追亮火蟲,第二日(正月十五)凌晨早上,倒靜茶,搶銀水,吃湯圓,獻飯。大年重在燈。

  三月三:山王菩薩生日,有些仡佬族為了還願而祭祀山王。

  清明節:跟祖墳掛青。

  端陽節:一般五月初五,吃粽子。祭祀祖先。

  月半:一般七月十四,割新谷嘗新,祭祀祖先。

  八月節:仡佬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早在唐宋史書中就有記載。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莫過於八月節(八月十五至二十日)。節日的頭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裝,齊集在寨子的地坪上。幾個青年把一頭頭戴大紅花的黃牛牽來,寨中最長者——“族老”開始禱告,祈求五穀豐登;樂隊奏起“八仙”曲,同時鳴粉槍、放鞭炮。然後殺牛,割下牛心,每戶一份,表示全族團結一心。隨後,“族老”還率眾捧著小豬、老雞、大鵝三牲,到菩薩樹下祭祀。禮畢,全族歡聚一堂會餐,直到天黑。次日,各戶舉行家宴後,婦女們偕兒帶女回孃家送禮;男人們串街會友,唱歌、談天。據說,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動一直延續到節日的最後一天。

  重陽節:一般八月十五,打餈粑,走親戚(送餈粑)。

  小年:一般臘月三十,主要活動有,吃菜板肉,上墳,祭祀祖先(獻飯),晚上祭祀四官老爺,秧苗土地。第二日早上,倒靜茶,搶銀水,吃湯圓,獻飯,小年重在火。

  過年

  最早仡佬人根據農作物生長規律以十月為年節,嘉靖《貴州圖經》載,仡佬“每歲以秋收畢日為歲首”。清《安順府志》載,仡佬“以十月為歲首”。清代以來,仡佬族人漸仿漢人以臘月三十至正月初一為過年,原先十月為歲首的習俗漸漸廢止。

  年節時期向後推移,並吸取一些漢族過年禮儀,但仡佬年的傳統習俗仍有不少留存下來。各地仡佬族過年,要打糯米粑供祖。糯米粑有大有小,數量有多有少。各寨、各姓氏,甚至在同一村寨集體舉行和各家分別進行兩種,但以各家各戶分別進行的多。

  除夕,各戶以豐盛菜餚、酒飯陳列於堂屋神龕前的方桌上,燃香燭紙獻清祖宗後,全家男女老幼歡聚一堂吃團圓飯。

仡佬族隆重的節日:吃新節

  “吃新節”是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節日的內容就是“吃新”,節日當天還要準備雞鴨魚肉,等吃食煮熟祭過祖後,便可以開餐。“吃新節”是仡佬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吃新節”在仡佬族內部也因地域的因素,各地的習俗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吃新節”。

  每逢農曆七八月間,新谷成熟,各地仡佬族要採摘新莊稼祭獻祖宗,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傳統節日――“吃新節”,又叫“嘗新節”、“獻新節”。

  在這一天,人們從田裡採摘黃熟的少許新谷煮飯,先祭祖,後自食。其意義是紀念開荒闢草的祖先和慶祝豐收,表達歡喜之情。

  吃新節日期的選定,各地不大一致,在貴州安順、平壩、普定一帶,大多是在農曆七月間頭一個辰(龍)日或戌(狗)日舉行。

  吃新節要到田地裡摘一些新熟的糧食作物、瓜果等,無論摘到誰家的,都不會受到阻攔。

  貴州普定仡佬族於農歷七月初七過吃新節,一戶出一人在寨老帶領下到寨子附近田地裡摘取新熟的瓜果各自帶回家祭祖,祭祖時,以餈粑作為供品,並用餈粑捏成穀倉、牛、犁耙等形狀,連同嫩玉米、酒一起祭供祖宗。

  廣西隆林磨基仡佬族“吃新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日,這天要拿酒、肉和新米飯到田頭祭祀。祭後要在田裡選出最大最長的三穗稻穀和兩穗小米,拿回家掛在爐灶口,而且在此以後才準吃新米或新玉米。

  商周時期,中國南方有一種被稱為“濮”的古族群,因其分佈遼闊、人口眾多,故稱“百濮”,春秋戰國時,廣西境內的部分越人溯水北上西進,進入西南地區,與濮人雜錯而居,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新的族群僚(獠)。

  唐初,僚人中的一部分發展成為單一民族仡佬族,至於平壩仡佬族最早於何時開拓這片土地,已難於查考,但從口碑資料、墓葬、民族習俗及有關資料推測,在貴州所有民族中,仡佬族是貴州最早的開拓者。

  據說,仡佬族吃新節最早起源於傳說故事《叨西嘍的傳說》,平壩大狗場仡佬族吃新節由來已久,但因仡佬族無文字,《貴州民族誌》、《平壩縣誌》等亦無此方面記述,故平壩縣大狗場仡佬族吃新節始於何時已無從查考。

  節日這天,家家買肉打酒,殺雞宰羊,並從地裡摘些早熟的稻穀、王米作新米飯,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

  然後全家圍坐,飲酒言歡,吃新米飯,叫做“吃新”。貴州金沙縣茶園鄉一帶的仡佬族過吃新節這天,邀約鄰近群眾到自己豐收在望的田地邊巡視,然後選一風景較好的平整地上舉行慶豐收活動。


傳統節日拜樹

  “拜樹節”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人都誤以為“拜樹節”是隨便哪棵樹都可以,其實仡佬族的“拜樹節”拜的並不是所有的樹,仡佬族只拜青鋼樹,因為青鋼樹是仡佬族的祖宗樹。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仡佬族的拜樹節。   仡佬族的拜樹節時間是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日。節前,由六戶人家負責收錢買祭 ...

傳統節日敬雀

  “敬雀節”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為仡佬族文化的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仡佬族,老人特別保護鳥雀,不允許別人傷害它。“敬雀節”的傳承極為嚴謹,這是使“敬雀節”能夠傳承至今的主要原因。那麼“敬雀節”到底對仡佬族有什麼意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敬雀節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傳下來的一種 ...

的傳統節日“牛王

  牛王節(農曆十月初一)   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每到這一天,當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殺雞備酒,點香燃燭,放響鞭炮,在牛廄門前敬牛王菩薩,祈願它保佑耕牛身軀健壯、無病無災。同時,還要給牛披紅掛綵,打餈粑掛在牛角上,表示替牛祝壽。 ...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毛龍

  仡佬族是中國的五六十個民族之一,其中的一些民俗對於“外人”來說是很新鮮的,特別是一些節日,仡佬族的毛龍節就是其中之一。毛龍節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仡佬族毛龍節。   “仡佬毛龍”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傳下來的民間崇尚的表現形式,主要流傳於貴州省石阡縣龍井、湯山等鄉鎮的宴明、龍鳳等仡佬 ...

的獨特節日,吃蟲的傳說由來

  蟲子是一種高蛋白的食物,如今有著很多人有特殊的口味,這些蟲子就是必不可少的美味之一。可是在一個民族中卻為了吃蟲有著專門的吃蟲節。   那麼,本期民族故事瞭解吃蟲節的傳說由來。   還想了解》》畫蛇添足的典故   傳說古時候,仡佬山蟲災連年,五穀歉收。人們面對蟲災無可奈何。寨老們經過商議,懸下重賞:誰能除掉 ...

牛王歌頌牛的貢獻

  我國的很多少數民族除了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一些自己獨特的節日,例如仡佬族的牛王節。牛王節是用來歌頌牛對人們的貢獻,讚揚牛的任勞任怨。有不少的少數民族都有牛王節這個節日,但是說到獨特的民族氣息,就要數仡佬族最為濃郁。下面就讓我們翻開仡佬族文化,看看仡佬族的牛王節吧。   “牛王節”又稱之為“敬牛王菩薩”或“祭 ...

的吃蟲每年的六月初二

  大家都愛美食,也品嚐過各種各樣的美食,可是有人吃蟲子嗎?是的,就是吃蟲子,不用太驚訝。有人會問:“誰沒事會去吃蟲子啊?”你還別說,就有人會去吃蟲子,而且還有很多人,在仡佬族有一個節日叫“吃蟲節”,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仡佬族文化之吃蟲節的情況。   我國有些少數民族同胞有吃昆蟲的習慣。“吃蟲”的習俗不僅既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