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仫佬族的傳統體育文化特徵

仫佬族的傳統體育文化特徵

  體育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一種運動,它與文化、習俗也都有著緊密相關的聯絡。而仫佬族作為我國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的傳統體育都有哪些特徵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仫佬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仫佬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它的延續與發展,與仫佬族的語言習俗、歲時節日、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思想意識、心態感情等聯絡在一起。既是仫佬族民眾表達信任、交情、和諧、互惠等人際交誼的一種平臺,更是中華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長期的社會活動和與自然抗爭中,仫佬族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建設自己美麗的家園,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形式多樣的傳統節日、優美的對歌,體現出仫佬族文化的深厚。仫佬族在歷史的程序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代表性的活動如打灰包、打篾球、竹球、游泳和象步虎掌等,與仫佬人的生活緊密相連,成為與仫佬族人民須臾不可分離的生活的一部分。

  打灰包

  打灰包,又叫“打豬腳”,是仫佬族傳統的射擊體育活動。

  打灰包相傳盛行於清朝,早期的仫佬族聚居區,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五,都會以村或幾個相鄰的小村為單位,以每戶出一人的形式,集中在祠堂舉行“會款”。這種會款,實際上是制定保護農作物和防盜防偷的村民公約。會款這天,要殺豬聚餐,凡有獵槍的戶都要把槍帶來,舉行打灰包比賽。之所以如此,目的在於提高槍法,以便更好地維護治安和保護好農作物。後來,這一以“會款”形式進行的打灰包比賽,逐漸延續了下來,併成為了一項民間的傳統體育形式。

  現在流行的仫佬族打灰包,其灰包多用蚊帳布包裹著石灰密縫而成,長寬各約五寸。比賽開始前,要把縫製好後的灰包掛在距地面兩米多高的柱子上,離射擊點約40米遠。同時還要從各村中選出一位公證人。比賽開始後,參賽者按抽籤次序輪流射擊,每次1槍週而復始。打灰包比賽以跪射為主,凡打中灰包(以灰粉飛出為打中)的,獎勵豬腳及豬肉。

  打篾球

  打篾球,又稱打篾蛋,是流行於貴州仫佬族民間的一項傳統體育專案。

  仫佬族打篾球所用的球,為柔韌的竹篾編織而成。其形狀類似雞蛋,大的似拳頭。裡面塞滿稻草等物,外面則塗以不同的顏色。

  相傳,仫佬族的祖先們曾以打篾球作為練兵的一種手段。現在的打篾球活動多見於貴州遵義、懷仁、織金等地的仫佬族村寨中。打篾球時,需要機智、靈巧、速度和耐力。因其運動量大,技巧性高,故多為青年男女參加。

  打篾球比賽分兩種形式。一種是比賽雙方人數相等,由寨與寨、同姓氏或同家庭之間組隊進行。比賽場地因地制宜,也可按參加人數或觀眾多少而協議定。比賽的場地中心需畫線或橫置一竹竿為“河”界。篾球可用手拍、推、託、扣,或用腳踢、用足勾過“河”界。比賽過程中,運送球不能觸及身體(除手、足之外),篾球打不過“河”者也算輸。如果球在本方界內落地,對方則可過“河”佔領落點之內的地盤,重新畫“河”為界,最後以一方被趕出自己的場地為止。

  還有一種比賽方式為累計記分。比賽開始時,由上次優勝者開球,不分組也不限定人數。球一出手,人們便朝球落地點奔去,由先搶到篾球者發球。以此方式迴圈進行,發球次數多者獲勝。

  游泳

  游泳,是流行在仫佬族民間的水上體育活動,這一活動形式的流行與仫佬族的聚居環境和生產活動有著密切關係。

  在廣西的仫佬山區,武陽江、龍江流貫其中,水利資源十分豐富。這一地理環境練就了仫佬人多樣的水上運動技能。建國後,國家又在仫佬族生活的區域修建了十多座水庫,這些都成了仫佬族的天然游泳場所,許多仫佬族人因此皆善水上活動,而游泳就是其中廣泛流行於仫佬族民間的一項水上體育活動,且尤受青少年的喜愛。

  仫佬族游泳活動的比賽主要採取速度技巧賽的形式。比賽時,人們往往把水果或石子拋在河裡,並規定好時間,誰能最先全部撈上來即為獲勝者。有時還分組比賽,優勝者獎給水果,摸不到的罰游水。這種帶有競爭性質的活動,促進了群眾性游泳的開展。

  您可能還喜歡:

  怒族的多樣節慶與唯美服飾文化

  酷嗜酸辣飲食習俗的仫佬族

  歷史悠久的土族舞蹈:安昭舞

  羌族民間戲劇:釋比戲

仫佬族傳統文化的節日:走坡

  仫佬族的走坡節日,是為青年人找尋終身伴侶的節日。而時間被定為八月十五這天,在這天裡男女雙方相互對歌,以表示愛意。在對歌結束後,相互贈送禮物以表示願意與對方結成伴侶。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多在春、秋農閒時節舉行。春季走坡選在春節至元宵節的一段時間,秋季走坡選在中秋節前後的一個圩期裡。走坡活動,古有慣例,不必發通知、出佈告,坡會的日期和場所,群眾心中早已有數。相傳最大的坡場是東門、喬頭、小長安三鄉交界的花源洞和四把鄉龍潭邊的新印坡。屆時,青年男女身穿節日盛裝,女的花枝招展,男的瀟灑大方,成群結隊,由各村各寨雲集到坡場來。唱歌傳情,互唱互答,有邀請歌、盤問歌等,增進彼此的瞭解。如果男女雙方有情有意,便接唱傾訴愛慕之情的“談情歌”;如雙方感情進一步加深,進而即唱“初結歌”,表示初步認定對方為自己的意中人。

  對歌結束時,要唱“惜別歌”、“相約歌”,表示年輕戀人依依惜別、難分難捨,盼望再相見的心情,並互贈信物,男方送女方月餅稱“同年餅”,女方送男方同年鞋,又稱“鴛鴦鞋”,意為成雙成對,共結同心。

  如,男:八月十五月團圓,哥送月餅表姻緣;

  為了我倆成雙對,禮輕情重妹莫嫌。

  女:郎哥愛,手接月餅心花開;

  八月中秋哥送餅,九月重陽妹送鞋。

  這首歌,既唱出了送物定情的心願,又約定了下次相見的日期。再次走坡時,先到的一方唱“守等歌”,接著唱“重逢歌”,試探對方誠意和表示永遠相愛的“結雙歌”,互相讚美的“贊花歌”,表示別後思念之情的“思雙歌”,渴望結親和嚮往婚後幸福生活的“同住歌”及“算日歌”、“分離歌”等。雙方經過多次約會相見,以歌傳情,互相瞭解後,仍然不能私定終身,因為按照俗例,必須經過雙方家長同意,再經“月下老人”牽線搭橋,才能結為“秦晉之好”。

  仫佬族之所以將此節稱為“走坡節”,即指不獨在龍潭邊的平壩上活動,而是在附近的山坡綠蔭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年輕人對歌傳情;又因是青年人尋找終身伴侶的日子,所以又叫“後生節”(後生——青年男子)。在潺潺的小溪邊、石頭旁、濃濃的綠蔭下,青年男女優美動人的歌聲,響徹高山幽谷。景美人更美,此情此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仫佬族走坡唱歌傳情,都很講究禮貌,互相尊重,以誠相待,顯示了仫佬族人民純樸善良的精神風貌。

  您可能還喜歡:

  怒族拜祭女獵神的原因,你知道嗎?

  回族文化符號回族服飾文化

  涼山彝族喪葬文化,你是否瞭解?

  獵神歌是怒族人民的一種口傳文化

歷史悠久的仫佬族語言文字文化

  據考證,仫佬族通用漢字,語言上的話,有漢語、有自己的仫佬語、也有壯語。在一些稱呼上也很多特別的地方。那麼你瞭解仫佬族的語言是怎麼形成的嗎?和漢語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仫佬族文化吧。

  早在明清時代一些文獻就記載“姆佬”族有自己的語言,與漢語迥然不同,和僮(壯)語也有差別。仫佬語屬漢藏語系的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仫佬語和侗語、水語、毛南語比較接近。長期以來,由於仫佬族人民與漢、壯等兄弟民族經濟文化交往密切,不少群眾既會漢語,也會操壯語,有的還會說“土拐話”(漢語中的一種方言)。但仫佬族卻沒有本民族的文字,而通用漢文字。

  仫佬語稱父為布、母為膩、兄為外、弟為儂、姐為遮、妹為諾、伯為巴、叔為梭、妻為賣、子為老、女為勒亞。稱馬為罵、牛為頓、豬為墓、貓為妙、雞為計、鴨為腰。稱門為堵、去為擺、飯為烏、手為納、腳為頂、橋為久、酒為巧。稱吃飯為斬烏、穿衣為登谷,開門為凱朵、洗澡為沐很。有許多基本詞彙與壯、侗、水、毛難等族語言相同,它們同屬我國南方古越人語的共同體中發展而來的。現從聲母、韻母、語言、語法、句子、詞彙等方面簡單介紹如下:

  聲母:仫佬語的聲母有單純聲母、鄂化聲母和唇化聲母等三種。單純聲母有P、Ph、m、f、V等唇音聲母和t、th、n、j、ts、ths、S等舌尖聲母,還有C、Ch、n、j等舌面聲母和k、Kn、y、r等舌後聲母和喉聲母n等;唇化聲母只限於舌後音、鄂化聲母則分為唇音和舌後音兩種。

  韻母:韻母由單母音、複合母音和母音加子音韻尾構成。聲調分舒聲調和促聲調兩類,以塞子音P、t、K等收尾的韻母是促聲調,其餘全屬舒聲調。舒聲調有六個,相當於漢語中的平、上、去三個調併合分陰陽。促聲調相當於漢語的入聲,它除了分陰陽外,往往又按母音的長短而變其調值。

  語音:仫佬語的語音音節包括上述聲母、韻母和聲調等三部分。聲母由子音構成,不帶子音的聲母,如屬母音開頭的,音節前總帶上一個喉塞音。韻母有的只有母音,有的母音子音均有;聲調則貫串於整個音節中,用以表示音節的高低抑揚頓挫。

  句子:有單句和複句兩種。單句又分具有主語和謂語兩個成分的雙部句,及沒有具備主語和謂語成分的單部句,複句包含兩個以上意義相關的小句子,不論是單句或複句,從結構形式來看,與漢語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形容詞的句子詞序往往是顛倒的,如買豬肉說成買肉豬,與其它壯侗語族相似。當然,在本族中也存在著住地不同與各兄弟民族接觸的情況不同而出現了語言詞句上的不同,如東門、四把一帶的仫佬族稱明天為天明,稱口唇為唇口,而龍岸一帶的仫佬族則稱為明天和口唇等。它們之間在聲母、韻母、聲調、語法上也有若干差異,這就是平常所說方言。

  詞彙:仫佬語的構詞分單純詞和合成詞兩大類:單純詞如:與合成詞。詞彙方面具有其一般的特徵,與同語族的民族語言一樣,每一詞的音節均有其專門的意義,都以單純詞和合成詞為主,多音節單純詞較少,形容詞帶附加音節就造成新詞。

  根據調查紀錄的349個基本詞彙統計,有195個與侗語完全不同,佔55%;有42個完全相同,佔13%;部分相同的60個,佔17%;藉詞的52個,佔15%。隨著社會歷史的向前發展,仫佬族人民與兄弟民族人民特別是漢族人民的交往更加密切,語言的藉詞也更增多了。到解放前,漢文、漢語在仫佬族地區已普遍流行,掌握漢文漢語的仫佬族人數也日益增多。


獨特的毛南傳統體育文化

  體育在競技中發展,每個民族都有為了奪得勇士之名而進行的競技比賽,形成傳統後,流傳至今,演變成各民族的傳統體育。那麼在問哈積澱豐富的毛南族文化中,都存在著什麼樣的體育運動呢?   毛南族文化積澱豐厚,著名的史詩,豐富的民歌,多彩的儺文化中等,在民族文化中獨樹一幟。毛南族富於強烈的進取精神,其傳統的體育活動主 ...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具有哪些特徵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特點是: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在人與人的關係上人與人的和諧,中國哲學向來不認為人與自然是敵對的關係,而認為人與自然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更應互助合作。   體育(physicaleducation,縮寫PE或P.E.),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它以身體與智力活動為 ...

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一個民族的飲食習俗是該族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住在中國南方九萬大山南麓的仫佬族人民,他們有著怎樣的飲食習俗和文化呢?充分了解仫佬的飲食習俗,是全面掌握仫佬族文化的關鍵之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仫佬族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 ...

古老的枕頭粽飲食文化

  端午節各地都興包粽子,根據粽子的包紮形式不同,可分為三角粽、四角粽、牛角粽等。但你聽過有一種粽子叫枕頭粽嗎?在仫佬族,人們逢年過節都要包枕頭粽,聽這名字,你能想象出枕頭粽是怎麼樣的嗎?它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一起來看看仫佬族文化吧。   逢年過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都包枕頭粽歡度佳節。傳說,枕頭粽是一群砍柴的 ...

傳統節日有哪些 風俗活動是什麼

  不同民族,他們有著自己民族的獨有特色,並且也有自己本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在仫佬族中有哪些傳統節日呢?這些傳統節日又有哪些風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仫佬族的傳統節日   二月春社   二月春社日,家家戶戶舂餈粑,殺雞祭祖,接新媳婦回家。全村進行春祭,各家各戶湊錢買豬,抬 ...

婚俗文化,你知多少?

  婚俗作為一個地方文化的重要體現,一直備受人們的關注。仫佬族的婚俗歷經幾千年,至今還一直保持著原有的形態,其獨特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民族本身。那麼,究竟是怎樣的習俗,有著如此的魅力呢?現在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仫佬族文化之特別的婚俗習慣。   仫佬族青年男女歷來實行自由戀愛,除節日、集會和趕集時的交往相識之外,主要 ...

極具民族特色的禮儀文化

  在長期的民族發展過程中,仫佬族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的禮儀風俗,比如添丁報喜、滿月酒、敬婆王報人丁等。這些禮儀可以從仫佬族人生活中的各個地方反映出來,是仫佬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就隨小編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添丁報喜   生小孩是仫佬族人家的頭號大喜事。孩子一降生,夫家便派人給外婆家報喜。外婆立即挑起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