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老的仫佬族枕頭粽飲食文化

古老的仫佬族枕頭粽飲食文化

  端午節各地都興包粽子,根據粽子的包紮形式不同,可分為三角粽、四角粽、牛角粽等。但你聽過有一種粽子叫枕頭粽嗎?在仫佬族,人們逢年過節都要包枕頭粽,聽這名字,你能想象出枕頭粽是怎麼樣的嗎?它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一起來看看仫佬族文化吧。

  逢年過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都包枕頭粽歡度佳節。傳說,枕頭粽是一群砍柴的壯家兒童傳教給放牛的仫佬族兒童的。枕頭粽每隻有五、六斤重,往往是一家人共吃一個就夠了。

  其做法是:先把糯米浸泡幾個小時,撈出晾乾後放些鹼水拌勻;然後把粽葉背面一層層地攤開約一尺多寬,放上糯米到一定高度再加葉子圍邊,疊上一層葉子,鋪放一層米,像谷圍圍穀子一樣。最後用繩子綁緊牢,放進鍋裡邊去煮一個晝夜。包枕頭粽的季節在二月社日。

  每逢佳節,仫佬族群眾和當地的壯族人民一樣,都有包大粽粑和衝餈粑的愛好和習慣。

  仫佬人包的粽粑特大,每個5—6斤重,象大枕頭,故稱枕頭粽。包粽時,先浸泡糯米幾小時,撈乾後放些鹼水拌勻,然後把冬葉(即粽粑葉)背面一張張鋪一尺多寬,層層加米到一定的高度,還放些在葉子圍邊,最後綁緊。有些地方,在米中間放上一些事先醃好的肉或拌放些豆類。粽放在特大的鍋中煮上一天一夜即可。包粽的季節一般在二月社(春分前後),姑娘婚後第一次到夫家過節或生小孩後回孃家,家裡都要包大粽粑相送。

仫佬族的傳統體育文化特徵

  體育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一種運動,它與文化、習俗也都有著緊密相關的聯絡。而仫佬族作為我國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的傳統體育都有哪些特徵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仫佬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仫佬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它的延續與發展,與仫佬族的語言習俗、歲時節日、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思想意識、心態感情等聯絡在一起。既是仫佬族民眾表達信任、交情、和諧、互惠等人際交誼的一種平臺,更是中華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長期的社會活動和與自然抗爭中,仫佬族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建設自己美麗的家園,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形式多樣的傳統節日、優美的對歌,體現出仫佬族文化的深厚。仫佬族在歷史的程序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代表性的活動如打灰包、打篾球、竹球、游泳和象步虎掌等,與仫佬人的生活緊密相連,成為與仫佬族人民須臾不可分離的生活的一部分。

  打灰包

  打灰包,又叫“打豬腳”,是仫佬族傳統的射擊體育活動。

  打灰包相傳盛行於清朝,早期的仫佬族聚居區,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五,都會以村或幾個相鄰的小村為單位,以每戶出一人的形式,集中在祠堂舉行“會款”。這種會款,實際上是制定保護農作物和防盜防偷的村民公約。會款這天,要殺豬聚餐,凡有獵槍的戶都要把槍帶來,舉行打灰包比賽。之所以如此,目的在於提高槍法,以便更好地維護治安和保護好農作物。後來,這一以“會款”形式進行的打灰包比賽,逐漸延續了下來,併成為了一項民間的傳統體育形式。

  現在流行的仫佬族打灰包,其灰包多用蚊帳布包裹著石灰密縫而成,長寬各約五寸。比賽開始前,要把縫製好後的灰包掛在距地面兩米多高的柱子上,離射擊點約40米遠。同時還要從各村中選出一位公證人。比賽開始後,參賽者按抽籤次序輪流射擊,每次1槍週而復始。打灰包比賽以跪射為主,凡打中灰包(以灰粉飛出為打中)的,獎勵豬腳及豬肉。

  打篾球

  打篾球,又稱打篾蛋,是流行於貴州仫佬族民間的一項傳統體育專案。

  仫佬族打篾球所用的球,為柔韌的竹篾編織而成。其形狀類似雞蛋,大的似拳頭。裡面塞滿稻草等物,外面則塗以不同的顏色。

  相傳,仫佬族的祖先們曾以打篾球作為練兵的一種手段。現在的打篾球活動多見於貴州遵義、懷仁、織金等地的仫佬族村寨中。打篾球時,需要機智、靈巧、速度和耐力。因其運動量大,技巧性高,故多為青年男女參加。

  打篾球比賽分兩種形式。一種是比賽雙方人數相等,由寨與寨、同姓氏或同家庭之間組隊進行。比賽場地因地制宜,也可按參加人數或觀眾多少而協議定。比賽的場地中心需畫線或橫置一竹竿為“河”界。篾球可用手拍、推、託、扣,或用腳踢、用足勾過“河”界。比賽過程中,運送球不能觸及身體(除手、足之外),篾球打不過“河”者也算輸。如果球在本方界內落地,對方則可過“河”佔領落點之內的地盤,重新畫“河”為界,最後以一方被趕出自己的場地為止。

  還有一種比賽方式為累計記分。比賽開始時,由上次優勝者開球,不分組也不限定人數。球一出手,人們便朝球落地點奔去,由先搶到篾球者發球。以此方式迴圈進行,發球次數多者獲勝。

  游泳

  游泳,是流行在仫佬族民間的水上體育活動,這一活動形式的流行與仫佬族的聚居環境和生產活動有著密切關係。

  在廣西的仫佬山區,武陽江、龍江流貫其中,水利資源十分豐富。這一地理環境練就了仫佬人多樣的水上運動技能。建國後,國家又在仫佬族生活的區域修建了十多座水庫,這些都成了仫佬族的天然游泳場所,許多仫佬族人因此皆善水上活動,而游泳就是其中廣泛流行於仫佬族民間的一項水上體育活動,且尤受青少年的喜愛。

  仫佬族游泳活動的比賽主要採取速度技巧賽的形式。比賽時,人們往往把水果或石子拋在河裡,並規定好時間,誰能最先全部撈上來即為獲勝者。有時還分組比賽,優勝者獎給水果,摸不到的罰游水。這種帶有競爭性質的活動,促進了群眾性游泳的開展。

  您可能還喜歡:

  怒族的多樣節慶與唯美服飾文化

  酷嗜酸辣飲食習俗的仫佬族

  歷史悠久的土族舞蹈:安昭舞

  羌族民間戲劇:釋比戲

獨具特色的仫佬族飲食文化

  一個民族的飲食習俗是該族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住在中國南方九萬大山南麓的仫佬族人民,他們有著怎樣的飲食習俗和文化呢?充分了解仫佬的飲食習俗,是全面掌握仫佬族文化的關鍵之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仫佬族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聚居地山巒起伏,奇峰聳立,山多地狹,可耕田面積較少,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紅薯、小麥等。所以仫佬山鄉的飲食以玉米、大米為主,家家醃製酸菜,仫佬人喜歡飲酒吸菸,不吃動物心。

  以稻米為主食,麥類、薯類、玉米、豆類輔之。稻米有粘米和糯米,粘米作為日常的正餐,糯米作為節日的食品原料。

  仫佬族大都習慣日食三餐,早餐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餐吃米飯和比較豐富的菜餚。農忙季節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為飯。紅薯是仫佬族主要輔助糧之一。黃豆平時的都經炒、煮後吃,節日和婚喪大事時用來製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斤的豆醬,用以佐粥。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飯菜煮熟之後,晾涼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熱。平時一般都喝生水。仫佬族烹調肉類習慣於“白氽”,即把大塊豬肉或宰淨的整個雞鴨放入水中白煮,然後切成小塊,食用時再加鹽,或蘸鹽水。魚類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單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備有酸壇醃製各種醃菜,有醃豆角、蒜頭等。民間早、中兩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飯。蔬菜習慣先用水煮,再加油鹽。當地特產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燒飯、菜、燒茶的飲具。

  仫佬族典型食品有:豆腐餚;白饃,仫佬族傳統點心,用熟糯米飯製成。

  重陽酒是仫佬山鄉農家最喜歡的傳統飲料。重陽酒醇香撲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時醉了都不曉得,醒來頭不暈。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選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陽酒的製作方法與漢、壯族地區的甜酒製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時間後才開壇飲用。

  狗舌餈粑

  “狗舌餈粑”用糯米制成,後用桐葉包住,形狀似狗舌,其名由此得來。它鬆軟可口,味道甜美,再撒上香香的芝麻內包碎的抄花生或者紅豆、綠豆沙,那更令人回味無窮了。它還具有特殊的意義,要不然山歌怎麼將它與愛情唱在一起呢!原來八月十五和八月社日,正是仫佬族男女青年“走坡”時節。坡場上青年男女唱罷山歌后,便圍坐在一起相互交換各自帶來的“狗舌餈粑”,意味著愛情像芝麻糖那樣香甜。

  枕頭粽

  逢年過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都包枕頭粽歡度佳節。傳說,枕頭粽是一群砍柴的壯家兒童傳教給放牛的仫佬族兒童的。枕頭粽每隻有五、六斤重,往往是一家人共吃一個就夠了。其做法是:先把糯米浸泡幾個小時,撈出晾乾後放些鹼水拌勻;然後把粽葉背面一層層地攤開約一尺多寬,放上糯米到一定高度再加葉子圍邊,疊上一層葉子,鋪放一層米,像谷圍圍穀子一樣。最後用繩子綁緊牢,放進鍋裡邊去煮一個晝夜。包枕頭粽的季節在二月社日。

  鴨醬

  鴨醬是仫佬山鄉味美色鮮的調味佳品,殺鴨時留下鴨血(可加入少許食用鹽使其不凝固),配上自家酸壇內的酸水,用筷子拌勻,以血液變成略為烏黑為適度,然後加入少許食鹽和薑末。有的不煮,認為這樣保留“血鮮”;大多略煮一下,一滾即得。用鴨醬調味而吃,味道酸香可口。

  2015羊年十二星座運程

  白羊座 金牛座 雙子座 巨蟹座

  獅子座 處女座 天秤座 天蠍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雙魚座

  2015羊年十二生肖運程

  屬鼠人 屬牛人 屬虎人 屬兔人

  屬龍人 屬蛇人 屬馬人 屬羊人

  屬猴人 屬雞人 屬狗人 屬豬人


婚俗文化,你知多少?

  婚俗作為一個地方文化的重要體現,一直備受人們的關注。仫佬族的婚俗歷經幾千年,至今還一直保持著原有的形態,其獨特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民族本身。那麼,究竟是怎樣的習俗,有著如此的魅力呢?現在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仫佬族文化之特別的婚俗習慣。   仫佬族青年男女歷來實行自由戀愛,除節日、集會和趕集時的交往相識之外,主要 ...

極具民族特色的禮儀文化

  在長期的民族發展過程中,仫佬族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的禮儀風俗,比如添丁報喜、滿月酒、敬婆王報人丁等。這些禮儀可以從仫佬族人生活中的各個地方反映出來,是仫佬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就隨小編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添丁報喜   生小孩是仫佬族人家的頭號大喜事。孩子一降生,夫家便派人給外婆家報喜。外婆立即挑起早 ...

歷史悠久的語言文字文化

  據考證,仫佬族通用漢字,語言上的話,有漢語、有自己的仫佬語、也有壯語。在一些稱呼上也很多特別的地方。那麼你瞭解仫佬族的語言是怎麼形成的嗎?和漢語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仫佬族文化吧。   早在明清時代一些文獻就記載“姆佬”族有自己的語言,與漢語迥然不同,和僮(壯)語也有差別。仫佬語屬 ...

古色古香的建築文化

  民居建築作為地域文化的載體,融合了建築功能、民族社會風俗、宗法觀念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體現實用與審美的統一。透過民居建築的特點,可以知道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仫佬族聚居的地區是多山地段,民居建築受此影響,形成獨特的仫佬族文化,接下來就來看看仫佬族的建築特點吧。   仫佬族聚居區內,山嶺綿延起伏 ...

酷嗜酸辣飲食習俗的

  由於地理區域的不同,導致每個地方的飲食口味不同。就好比四川人喜歡吃辣,幾乎頓頓是無辣不歡。而在南方地區卻有一些人不敢吃辣,無法忍受那種辛辣的感覺。而作為少數民族之一的仫佬族又有怎樣飲食習慣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仫佬族糧食以大米為主,玉米、紅薯、芋頭等雜糧為輔助糧食。新中 ...

傳統文化的節日:走坡

  仫佬族的走坡節日,是為青年人找尋終身伴侶的節日。而時間被定為八月十五這天,在這天裡男女雙方相互對歌,以表示愛意。在對歌結束後,相互贈送禮物以表示願意與對方結成伴侶。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多在春、秋農閒時節舉行。春季走坡選在春節至元宵節的一段時間,秋季走坡選在中秋節前後的一個圩期裡 ...

中華民族:

  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其餘散居在羅城附近的宜山、柳坡、都安等地。“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   仫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仫佬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但無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信奉道教,有的信佛教。   仫佬族主要從事農業,以水稻、玉米為主。耕作技術、作物種類和生產工具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