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仫佬族
中華民族:仫佬族
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其餘散居在羅城附近的宜山、柳坡、都安等地。“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
仫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仫佬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但無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信奉道教,有的信佛教。
仫佬族主要從事農業,以水稻、玉米為主。耕作技術、作物種類和生產工具基本上與附近的漢、壯族相同。仫佬族山鄉素有“煤鄉”之稱,採煤已成為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俗
仫佬族的禁忌有:挖煤時不許講不吉利的話;進門時不能踏門檻;忌食貓肉、蛇肉,有的地方還忌食狗肉和豬心。
食俗
仫佬族大都習慣日食三餐,早餐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餐吃米飯和比較豐富的菜餚。農忙季節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為飯。紅薯是仫佬族主要輔助糧之一。黃豆平時的都經炒、煮後吃,節日和婚喪大事時用來製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斤的豆醬,用以佐粥。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飯菜煮熟之後,晾涼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熱。平時一般都喝生水。仫佬族烹調肉類習慣於“白氽”,即把大塊豬肉或宰淨的整個雞鴨放入水中白煮,然後切成小塊,食用時再加鹽,或蘸鹽水。魚類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單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備有酸壇醃製各種醃菜,有醃豆角、蒜頭等。民間早、中兩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飯。蔬菜習慣先用水煮,再加油鹽。當地特產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燒飯、菜、燒茶的飲具。
仫佬族典型食品有:豆腐餚;白饃,仫佬族傳統點心,用熟糯米飯製成。
節慶
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較為隆重。依飯節在立冬後的“吉日”舉行。做“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願,祈保人畜平安、五穀豐收。全村舞獅耍龍,唱歌唱戲,連續進行三天,因影響生產現已不多見。
每逢節日除進行各種慶賀活動外,家家要置辦豐盛食品。如:雞、鴨、魚、肉及糯米食品,還要按節令製作不同的節令飯菜。糯米制品是各個節日和喜慶日子裡的主要食品。結婚、小孩滿月等均要製作餈粑,此外還要做豆腐,辦酒席。
仫佬族的祭祀活動多在節日中進行,過去凡遇重大節日,全村或數村聯合舉行集體禮拜儀式,所祭神主,根據節期不同而有所不同,每祭一次神,所用祭品的費用大家平攤,祭祀活動後,祭品按戶平分,稱為“拈份”。個人所得的拈份,回家後可用於祭祀祖先,然後作節日食品。四月八“牛生日”,當天要讓牛休息,並備雞、鴨、酒、肉,蒸糯米飯祭拜“牛欄神”,並給牛吃一團糯米飯。
中華民族: - 仡佬族
散居在貴州省西部的織金、黔西、六枝、關嶺等20多個縣,少數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
仡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但各地仡佬語差別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還會仡佬話,漢語已成仡佬人的交際工具。一部分人還會講苗語、彝語或布依語等。仡佬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仡佬族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打鐵業比較發達,因此,史書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稱為“打鐵仡佬”。
習俗
仡佬族生活習俗等方面和當地漢族相似。仡佬族的禁忌有:平時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門口;有分娩或有喪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內;婦女生孩子未滿40天的,不能跨門檻,也不能到井邊挑水。仡佬族熱情好客,親戚朋友相聚,都要以酒為禮,遇到喜慶或節日,酒必不可少。
婚俗
男女青年結婚時,男方須請媒人攜帶雞、酒等物送給女家,如禮物被女方接收,就表示婚姻已經締結。居住在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在娶親嫁女或宴請賓客時還要辦“三麼臺”酒宴進行款待,即按特點順序共分三臺,第一臺稱茶席,喝清茶輔以各種糖果點心和香香(即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第二臺稱酒席,渴白酒,拌以各種冷盤及酸、鹹、辣醃菜和香腸、鹽蛋等;第三臺稱正席,上飯菜,菜中有扣肉吃“大菜”,招待客人時,客人不放筷,主人必須陪到底。
在婚嫁期間,親友要把自家釀製的“爬坡”酒裝壇,貼上紅條,做為禮品,置於門外,內插長粽葉莖一根,男女客人可隨意以莖為管吸吮。
食俗
習慣日食三餐,早餐稀飯或酸湯燙飯,中餐和晚餐多為大米乾飯或玉米乾飯。糯米食品,是仡佬族最喜食用的食品之一。糯米一般都用來製作糯米粑,因製作方法不同,各具不同的風味。食用時,常配以蜂蜜、紅糖、白糖、芝麻、蘇子等。
仡佬族大都喜歡把鮮菜做成酸菜和醃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薑混合醃製的酸辣菜,用香椿芽醃製的醃香椿,不僅可以涼拌,單獨作菜,而且還可用來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肉類主要有豬肉、羊肉和牛肉、馬肉,其中較有代表性的風味菜餚是用豬骨頭、雞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種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時既可單獨做湯,又可與其他菜相配,製成各種風味菜餚。
仡佬族很喜歡吃辣食,吃法很多,如:將嫩辣椒放在乾鍋內爆成半熟,然後用油炒煳;或將嫩辣椒煮成半熟,曬乾,吃時再用油炸,直接用來下酒。
仡佬族善釀酒,以“爬坡酒”最富特色,酒用玉米、高梁、毛稗、稻穀等釀製而成,常用作禮品贈送親友。
節慶
仡佬族的傳統節日大體與漢族相同。如春節、端午節、七月節和中秋節。其中糯米粑是仡佬族節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用一升或幾升糯米打成一個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盤內,供奉祖先,三天之後才可食用。在端陽節、重陽節及其他所有節日,都要宴請賓客,均要做粑粑。民間廣為流傳著“端陽打粑送親家,重陽打粑封龍口,谷熟打粑獻新人”。
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在農曆十月初一。每到這一天,當地的仡佬族殺雞、備酒、敬奉牛王菩薩,祈願牛王保佑耕牛體魄健壯,凡養牛戶屆時都要讓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飼料喂牛,還要用上等糯米打兩個粑粑分別掛在牛的兩隻角上,把牛牽到水邊,讓牛“照鏡子”,使它興高彩烈,然後取下粑粑喂牛。
民族服飾欣賞:仫佬族服飾圖片
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特殊不一樣的服飾。很多人可以從服飾上一眼看出來這個人是哪個民族的人。而且每個民族的服飾又各有各的特點,而且都能夠襯托出來每個人的美。本期仫佬族文化,就帶你來了解仫佬族的服飾。
服飾特徵:仫佬族的服飾有自己的特點,但因長期與漢、壯族交錯雜居,互相影響,在一些方面已基本上與附近的漢、壯族相同。仫佬族服飾六七十年前一直保持著古代僚人的特點。如婦女上衣很短,僅及腰,袖背上全部繡上鱗狀花紋。下穿無褶筒裙,腳上穿的是鉤尖鞋。
未婚女子梳長辮,已婚女子挽髻戴耳環首鐲戒指等首飾。男子多穿對襟衣,男女均以長帕包頭。仫佬族的衣服,一般尚深青色,過去大都是自紡、自織、自染、自縫。近代都已改裝,與當地漢、壯族的衣服沒有多大差別。男子穿深色對襟上衣、長褲、布鞋、腰建束帶,纏黑布頭帕貨家織花格布頭帕,帕端垂於肩。有銀質的耳環、手鐲、戒指等。
發展階段:
仫佬族的服飾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因長期與漢、壯族交錯雜居,互相影響,在一些方面已基本上與附近的漢、壯族相同。辛亥革命前,仫佬族普通人家,成年男子一生之中只縫制一件長衫,做客時穿著。其他時間都穿無領短衫,長度可掩蓋臀部,身寬袖大,前襟縫扣,開於右胸側面,俗稱“木桶蓋”,也稱“琵琶襟”。
1911年以後,男子穿琵琶襟衣服的漸漸少了,大都改穿大襟衣,即把開於胸右側的襟移到肋下,樣式仍與琵琶襟衫相同。這個時候,時興起“緊身衣”和“馬褲”,多在冬天穿。1949年後,仫佬族的服裝大多已經漢化了。80年代,更換上各式時裝,原來的服裝除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時有穿著外,平時少見了;節日盛會里,文藝工作者作為民族的藝術服裝,才穿著起來。
獨特的仫佬族樂器代表:嗚哇
音樂是古代先民用來表達情緒的一種手段,後來演變成為一種文化。好的音樂能給人帶來聽覺上面的享受,說起音樂我們就不得不提樂器,音樂的演奏是離不開樂器的。而樂器的種類又分為許多種,因為文化的不同各地區民族有著不同而獨特的樂器。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仫佬族文化看看他們有什麼獨特的樂器吧。
仡佬族古代的樂器主要是銅鼓 ...
仫佬族的民俗戲曲:彩調
仫佬族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傳承歷史。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民俗戲曲——彩調,也是有著它自己獨特的韻味,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彩調是一種什麼樣的戲曲。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彩調是流行於廣西北部桂林、柳州、宜州、河池一帶的漢語地方戲曲。彩調內容有農事問答、有青年談情,也有吉 ...
仫佬族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依飯節
在仫佬族中,關於依飯節有著很多的傳說,但是不管有多少的傳說,依飯節的主要目的還是向祖先還願,祈求祖先保佑人畜平安,五穀豐收,而舉行這種節日是有助於弘揚民間文化。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依飯節”是廣西羅城仫佬族最為獨特、隆重而又富於神秘色彩和鮮明個性的傳統節日,仫佬挨語叫“做 ...
仫佬族傳統文化的節日:走坡
仫佬族的走坡節日,是為青年人找尋終身伴侶的節日。而時間被定為八月十五這天,在這天裡男女雙方相互對歌,以表示愛意。在對歌結束後,相互贈送禮物以表示願意與對方結成伴侶。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多在春、秋農閒時節舉行。春季走坡選在春節至元宵節的一段時間,秋季走坡選在中秋節前後的一個圩期裡 ...
中華民族:基諾族
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新中國誕生時,基諾族人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向階級社會過渡的農村公社階段。
基諾族有自已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族支。無本民族文字。相信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尊奉諸葛孔明。基諾族主要從事農業,種茶歷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
習俗
基諾 ...
中華民族: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上、中、下南山區,其餘分佈在廣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是嶺西的土著民族。198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今稱。
毛南族有自已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幾乎所有毛南族人都兼通漢語和壯語。毛南族沒有本民族文字,現通用漢文。大多信仰道教,崇拜多神。
唱歌是毛南族 ...
中華民族:德昂族
德昂族有自已的語言,無本民族的文字,通用傣語文、漢語文。篤信小乘佛教中的潤教派。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蕎子、薯類等,擅長種茶。
習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絕大多數的村寨裡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爺,並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齋飯由全寨人輪流佈施。在部分德昂族中,過去一直有見殺不吃、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