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酷嗜酸辣飲食習俗的仫佬族

酷嗜酸辣飲食習俗的仫佬族

  由於地理區域的不同,導致每個地方的飲食口味不同。就好比四川人喜歡吃辣,幾乎頓頓是無辣不歡。而在南方地區卻有一些人不敢吃辣,無法忍受那種辛辣的感覺。而作為少數民族之一的仫佬族又有怎樣飲食習慣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仫佬族糧食以大米為主,玉米、紅薯、芋頭等雜糧為輔助糧食。新中國成立前,農業生產水平低下,農民生活十分艱苦。一般家庭白天均食稀飯,晚上才吃上乾飯,有的家庭連晚上也吃不上乾飯。仫佬人常以稀飯當飯,酸辣當菜,久而久之,習以為常。

  現在生活已大大改善了,但這種傳統習慣仍未改變。一般家庭都是早粥夜飯,早餐、午餐多以酸辣佐食,晚餐才煮菜。尤其是夏秋季節,農事繁忙,氣候炎熱,更是如此。因此,家家有酸壇,少則幾個,多則十數個;家家有辣椒缽,酸辣食品每餐必備。即便逢年過節,雞鴨魚肉擺滿桌子,也少不了一缽酸辣食品。

  仫佬人的酸壇,分水壇與幹壇兩種,水壇醃的多是時鮮瓜菜,也有把時鮮瓜菜曬乾留存下來,待到瓜菜淡季放入水酸壇醃製的。醃製方法較簡單,只需將醃料洗淨切好,加鹽拌勻,投入壇裡,兩三天後即可食用,但不耐久存。幹壇醃菜手續較複雜,首先把醃料洗淨切碎成半乾,後用食鹽搓勻,再拌上糖、酒或甜酒、辣椒粉等調料,然後入壇壓緊,密封壇口,一兩月後即可食用,可儲存一兩年而不變質。幹醃的酸品,酸、甜、鹹、辣、香五味俱備,脆嫩爽口,別具風味,仫佬人視為酸中珍品,宴請賓朋,常掏出一些讓客人品嚐,不但毫無怠慢之意,反而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仫佬人醃製的酸品,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有蒜頭、蒜芎、蒜苗、薤頭、薤苗、豆角、刀豆、蘿蔔、黃瓜、青椒、萵筍、青菜椒、蓮藕、泡菜、芋蒙、嫩姜等等。但從來不醃肉類,而且切忌葷腥油脂沾著酸壇。

  您可能還喜歡:

  羌族的飲食習慣及飲食風俗

  民族文化:土家族文化禮儀

  草原上的維吾爾族音樂文化

  你對於黎族竹文化有多瞭解?

仫佬族喪葬習俗

  人死後,先由長子報喪,入殮前孝子必須給死者"買水",到河邊燒些紙錢,將水取來。死者是男子,"買水"必須取順流水,如是婦女則取逆流水。用買水替死者洗臉洗身,穿上新衣,放入棺中,然後請人來"開路燈",意是即將其靈魂送到詞堂去。舊時仫佬族,還有其父母去世,其兒女須到水邊痛哭,把綢錢或紙錢丟在水中,以示用錢買水,然後用甕汲水回家把屍身洗淨後埋葬。

獨具特色的仫佬族飲食文化

  一個民族的飲食習俗是該族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住在中國南方九萬大山南麓的仫佬族人民,他們有著怎樣的飲食習俗和文化呢?充分了解仫佬的飲食習俗,是全面掌握仫佬族文化的關鍵之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仫佬族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聚居地山巒起伏,奇峰聳立,山多地狹,可耕田面積較少,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紅薯、小麥等。所以仫佬山鄉的飲食以玉米、大米為主,家家醃製酸菜,仫佬人喜歡飲酒吸菸,不吃動物心。

  以稻米為主食,麥類、薯類、玉米、豆類輔之。稻米有粘米和糯米,粘米作為日常的正餐,糯米作為節日的食品原料。

  仫佬族大都習慣日食三餐,早餐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餐吃米飯和比較豐富的菜餚。農忙季節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為飯。紅薯是仫佬族主要輔助糧之一。黃豆平時的都經炒、煮後吃,節日和婚喪大事時用來製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斤的豆醬,用以佐粥。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飯菜煮熟之後,晾涼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熱。平時一般都喝生水。仫佬族烹調肉類習慣於“白氽”,即把大塊豬肉或宰淨的整個雞鴨放入水中白煮,然後切成小塊,食用時再加鹽,或蘸鹽水。魚類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單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備有酸壇醃製各種醃菜,有醃豆角、蒜頭等。民間早、中兩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飯。蔬菜習慣先用水煮,再加油鹽。當地特產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燒飯、菜、燒茶的飲具。

  仫佬族典型食品有:豆腐餚;白饃,仫佬族傳統點心,用熟糯米飯製成。

  重陽酒是仫佬山鄉農家最喜歡的傳統飲料。重陽酒醇香撲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時醉了都不曉得,醒來頭不暈。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選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陽酒的製作方法與漢、壯族地區的甜酒製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時間後才開壇飲用。

  狗舌餈粑

  “狗舌餈粑”用糯米制成,後用桐葉包住,形狀似狗舌,其名由此得來。它鬆軟可口,味道甜美,再撒上香香的芝麻內包碎的抄花生或者紅豆、綠豆沙,那更令人回味無窮了。它還具有特殊的意義,要不然山歌怎麼將它與愛情唱在一起呢!原來八月十五和八月社日,正是仫佬族男女青年“走坡”時節。坡場上青年男女唱罷山歌后,便圍坐在一起相互交換各自帶來的“狗舌餈粑”,意味著愛情像芝麻糖那樣香甜。

  枕頭粽

  逢年過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都包枕頭粽歡度佳節。傳說,枕頭粽是一群砍柴的壯家兒童傳教給放牛的仫佬族兒童的。枕頭粽每隻有五、六斤重,往往是一家人共吃一個就夠了。其做法是:先把糯米浸泡幾個小時,撈出晾乾後放些鹼水拌勻;然後把粽葉背面一層層地攤開約一尺多寬,放上糯米到一定高度再加葉子圍邊,疊上一層葉子,鋪放一層米,像谷圍圍穀子一樣。最後用繩子綁緊牢,放進鍋裡邊去煮一個晝夜。包枕頭粽的季節在二月社日。

  鴨醬

  鴨醬是仫佬山鄉味美色鮮的調味佳品,殺鴨時留下鴨血(可加入少許食用鹽使其不凝固),配上自家酸壇內的酸水,用筷子拌勻,以血液變成略為烏黑為適度,然後加入少許食鹽和薑末。有的不煮,認為這樣保留“血鮮”;大多略煮一下,一滾即得。用鴨醬調味而吃,味道酸香可口。

  2015羊年十二星座運程

  白羊座 金牛座 雙子座 巨蟹座

  獅子座 處女座 天秤座 天蠍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雙魚座

  2015羊年十二生肖運程

  屬鼠人 屬牛人 屬虎人 屬兔人

  屬龍人 屬蛇人 屬馬人 屬羊人

  屬猴人 屬雞人 屬狗人 屬豬人


古老的枕頭粽飲食文化

  端午節各地都興包粽子,根據粽子的包紮形式不同,可分為三角粽、四角粽、牛角粽等。但你聽過有一種粽子叫枕頭粽嗎?在仫佬族,人們逢年過節都要包枕頭粽,聽這名字,你能想象出枕頭粽是怎麼樣的嗎?它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一起來看看仫佬族文化吧。   逢年過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都包枕頭粽歡度佳節。傳說,枕頭粽是一群砍柴的 ...

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春節為一年諸節中時間最長的一個節,與除夕的活動聯為一體。各個地方的春節習俗總是別有一番趣味。那麼,仫佬族人是如何過春節的呢?他們都有哪些春節習俗呢?跟小編一起走進仫佬族文化,看看他們的春節有何趣事吧。   除夕   除夕那天,家家戶戶貼春聯,其內容豐富多彩。中堂正面設定一個香火臺,臺上之中用大紅紙書寫“天 ...

春節過年習俗

  春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不論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過年都是最受到重視的。在每年臨近過年的時候,不論自己離家多遠都要趕回去和家裡人團聚,共度佳節。在仫佬族春節過年也有許多風俗習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仫佬族文化吧。   除夕   除夕那天,家家戶戶貼春聯,其內容豐富多彩。中堂正面設定一個香火臺,臺 ...

依飯節的由來及習俗

  仫佬族是廣西特有的少數民族,依飯節是仫佬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依飯節是仫佬族信仰習俗長期積澱的結晶,它體現了仫佬族文化的精髓,成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徵。那麼關於依飯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起源   “依飯節”又稱“依飯公爺”和“喜樂願”,是向祖先還願和慶賀當年好收成、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 ...

中華民族:

  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其餘散居在羅城附近的宜山、柳坡、都安等地。“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   仫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仫佬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但無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信奉道教,有的信佛教。   仫佬族主要從事農業,以水稻、玉米為主。耕作技術、作物種類和生產工具基 ...

--簡 介

    仫佬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山區,90%聚居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   仫佬族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與毛難語、侗語非常接近。由於仫佬族人民與漢、壯族人民交往密切,仫佬語中吸收了不少漢、壯語詞彙,絕大多數人兼通漢語,部分人還會說壯話。   仫佬族 ...

概況

  民族概況   仫佬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一個山地民族。他們自稱“伶”、“謹”。壯族稱之為“布謹”,漢族稱之為“姆佬”。建國後統稱仫佬族。絕大多數居住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環江、河池等縣境內,與壯、漢、瑤、苗、侗、毛南、水等族雜居。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仫佬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