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佛經故事:石頭向佛問情五則

佛經故事:石頭向佛問情五則

  在生活中,雖然佛教是提倡六根清淨的,無慾無求,但是在一些感情方面的事情,還是可以給你一些指點的。大家都直達: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而在佛教的故事中,石頭像佛問情的故事你知道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篇一

  石頭問:我究竟該找個我愛的人做我的妻子呢?還是該找個愛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

  佛笑了笑: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你自己的心底。

  這些年來,能讓你愛得死去活來,能讓你感覺得到生活充實,能讓你挺起胸不斷往前走,是你愛的人呢?還是愛你的人呢?

  石頭也笑了:可是朋友們都勸我找個愛我的女孩做我的妻子?

  佛說:真要是那樣的話,你的一生就將從此註定碌碌無為!你是習慣在追逐愛情的過程中不斷去完善自己的。你不再去追逐一個自己愛的人,你自我完善的腳步也就停滯下來了。

  石頭搶過了佛的話:那我要是追到了我愛的人呢?會不會就……

  佛說:因為她是你最愛的人,讓她活得幸福和快樂被你視作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你還會為了她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快樂而不斷努力。幸福和快樂是沒有極限,所以你的努力也將沒有極限,絕不會停止。

  石頭說:那我活的豈不是很辛苦?

  佛說:這麼多年了,你覺得自己辛苦嗎?

  石頭搖了搖頭,又笑了。

  篇二

  石頭問:既然這樣,那麼是不是要善待一下愛我的人呢?

  佛搖了搖頭,說:你需要你愛的人善待你嗎?

  石頭苦笑了一下:我想我不需要。

  佛說:說說你的原因。

  石頭說:我對愛情的要求較為苛刻,那就是我不需要這裡面夾雜著同情夾雜著憐憫,我要求她是發自內心的愛我的,同情憐憫寬容和忍讓雖然也是一種愛,儘管也會給人帶來某種意義上的幸福,但它卻是我深惡痛絕,如果她對我的愛夾雜著這些,那麼我寧願她不要理睬我,又或者直接拒絕我的愛意,在我還來得及退出來的時候,因為感情是隻能越陷越深的,絕望遠比希望來的實在一些,因為絕望的痛是一?那的,而希望的痛則是無限期的。

  佛笑了:很好,你已經說出了答案!

  篇三

  石頭問:為什麼我以前愛著一個女孩時,她在我眼中是最美麗的?而現在我愛著一個女孩,我卻常常會發現長得比她漂亮的女孩呢?

  佛問:你敢肯定你是真的那麼愛她,在這世界上你是愛她最深的人嗎?

  石頭毫不猶豫地說:那當然!

  佛說:恭喜。你對她的愛是成熟、理智、真誠而深切的。

  石頭友堠驚訝:哦?

  佛又繼續說:她不是這世間最美的,甚至在你那麼愛她的時候,你都清楚地知道這個事實。但你還是那麼地愛著她,因為你愛的不只是她的青春靚麗,要知道韶華易逝,紅顏易老,但你對她的愛戀已經超越了這些表面的東西,也就超越了歲月。你愛的是她整個的人,主要是她的獨一無二的內心。

  石頭忍不住說:是的,我的確很愛她的清純善良,疼惜她的孩子氣。

  佛笑了笑:時間的任何考驗對你的愛戀來說算不得什麼。

  篇四

  石頭問:為什麼後來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反倒沒有了以前的那些激情,更多的是一種相互依賴?

  佛說:那是因為你的心裡已經潛移默化中將愛情轉變為了親情…

  石頭摸了摸腦袋:親情?

  佛繼續說:當愛情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是會在不知不覺中轉變為親情的,你會逐漸將她看作你生命中的一部分,這樣你就會多了一些寬容和諒解,也只有親情才是你從誕生伊始上天就安排好的,也是你別無選擇的,所以你後來做的,只能是去適應你的親情,無論你出生多麼高貴,你都要不講任何條件的接受他們,並且對他們負責對他們好。

  石頭想了想,點頭說道:親情的確是這樣的。

  佛笑了笑:愛是因為相互欣賞而開始的,因為心動而相戀,因為互相離不開而結婚,但更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寬容、諒解、習慣和適應才會攜手一生的。

  石頭沉默了:原來愛情也是一種宿命。

  篇五

  石頭問: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這樣的一個社會里,像我這樣的一個人這樣辛苦地去愛一個人。是否值得呢?

  佛說:你自己認為呢?

  石頭想了想,無言以對。

  佛也沉默了一陣,終於他又開了口:路既然是自己選擇的,就不能怨天尤人,你只能無怨無悔。

  石頭長吁了一口氣,石頭知道他懂了,他用堅定的目光看了佛一眼,沒有再說話。

佛經故事:能忍得自在

  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不用總是怨天尤人,其實哪裡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覺得不適合確實是應該適當的改變,而在本期的佛經故事能忍的自在的故事中,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道理。

  佛經上述:我們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譯為“堪忍”就是說此世界的人堪忍受種種的痛苦的意思,堪忍受什麼痛苦呢?

  颱風地震啦,天災地變啦,氣候有春夏秋冬、寒冷啦、炎熱啦種種的痛苦。人的身體有生老病死啦,精神有喜怒哀樂啦,愛別離啦,怨憎會啦,求不得啦種種的痛苦都堪得忍受叫娑婆世界。若不能忍受呢?即自我毀滅(自殺),怨天尤人或殺盜淫妄,造諸惡業來逃避痛苦,反而苦上加苦。

  從前有一隻野狐和一隻野鹿,同住在一顆大樹下。樹因風吹嫩枝被折斷而打在野狐和野鹿的背上。野鹿沒有感覺到什麼,因為風吹而樹枝折斷乃是平常的事。可是野狐就忍耐不住了,打算遷到別處去。臨走的時候野鹿說:“這顆大樹能為我們擋風遮雨,更供給我們甜美的果實,你為什麼要到別處呢?”“不,我忍耐不住了,你認為好那你就住在這裡好了。”野狐頭也不回就走了。

  野狐到了一個曠野,白天氣候很熱,到了晚上氣候又變冷,它感覺到忽冷忽熱很難受,住了幾天便挨不下去了。當它要走的時候,另一隻野鹿說:“狐兄,你為什麼要走?這裡雖氣候差些,但沒有虎狼出沒不是很安全麼?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到什麼地方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你還是安心的住下來罷。”

  “不,這種忽冷忽熱我已經忍受不了,我還是到別的地方去。”

  野狐又到了一處翠綠的山坡上,這裡氣候好,環境優美就決定住在這裡,住了沒有幾天,又想這裡又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了,因為這裡有兇猛的獅子,也有陰險的豺狼,時時都聽到他們吼叫的聲音,使它心驚肉跳,可是貪著這裡環境優美,勉強的住下來,有一天出去覓食時,給野狼抓住了才懊悔為什麼不聽朋友的勸告,才有今天的下場。

  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環境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地方,這就叫娑婆世界。世界有寒帶與熱帶,出生在那裡,自然適應在那裡的氣候與生活。各個民族有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習慣即生自然,應受多少苦,多少快樂皆有過去的業因。

  人人都有貪嗔痴,種種惡習氣。也有慈悲喜捨種種的善良習慣,何者為多,即成何者的習性。六祖雲: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性清淨何時去惹著塵埃呢?皆因慢慢習染而來,已然染習抑不是自性,不是實在的,人人都可以改變不良的習性,只是肯不肯而已。

  各人有各人的個性,智識好欲和生活習慣不同,互相忍讓即可以同住。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和嗜好,必須順從來順從去,才能夠相處下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希望,而將來也有每個人的成就不同。每個人都希望他人事事皆順從我,所以才有相爭之事,若是人人都順從他人即沒有是非和鬥爭了。

  古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因為習重的關係而不是不可改。若是有智慧,有用功什麼習性都可以化消。不良的習性統統修完了才能超六道了生死。是故習性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不可改,須靠智慧去照破,須靠用功把它消滅,即天下就太平超出輪迴得大自在了。

佛經故事:袁母往生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各個宗教百花齊放,教義也是非常的不同,而佛經作為東方的主要宗教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教義也是善惡因果與修行和非常多的方面,是一個學問非常深的宗教,你知道袁母往生的故事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靈巖山,遇一位陳太太者,湖北人也。近年皈依本寺妙公和尚,現住上海,因厭家居繁雜,有礙修行,常來山上靜居唸佛。一日聽然所說唸佛功德不可思議,許多愚夫愚婦,一字不識者,平常看他只會唸佛,別無所能,到了臨終,他之所能,都現出來。

  平常許多能文能說者,到了臨終,皆不及他所能也。按此理由,豈是阿彌陀佛愛有偏乎。但不過愚夫愚婦,能念念死心,步步蹋實,專歸一門。如龍入海,漸入漸深,得佛氣分自然無能而能。識得此理,正好唸佛也。

  彼聽此說已,翌日持四照片,對然說雲,此我義母袁老太太之玉照也。第一張,我母康健唸佛時所攝也。第二張,我母示疾於床時所攝也。第三張,我母將欲西歸,預知時至,沐浴更衣,落髮受戒之後,右脅而臥時所攝也。第四張,我母臨命終時,巍然端坐,口稱佛號,見佛來迎,奄然示寂時所攝也。

  弟子昨日聞師所說唸佛功德不可思議等語者,正與我母種種事實相合也。故今持此照片,特來奉告,請師證明。茲將我母生沒各種事實,恭對師前,略陳如下。

  我義母袁門姜氏,法名常靜,家住湖北漢口。求皈依於清德法師座下,受五戒於漢口圓照寺中。長齋唸佛三十三年,至六十九歲生西。平常修行精進,任其寒暑無間。每早刻定四點鐘起床唸佛,日間專常拜佛。縱遇三伏汗溼,即以海青數件易之。此乃我母平常修行精進如是也。

  若見苦人身無衣服,登門乞化者,寧將自身所著而脫與之。或遇貧人無法度歲,故來母家盜物者,母一面令盜取物,一面向廚盛飯,與盜食飽而去。此乃我母平常給施飢貧如是也。有次在歸元寺,設千僧齋供眾時,應供者,約千餘人。聞鍋內所辦,不足贍食,市上小菜,早已收完,無法再辦。母曰,請向鍋內再添三擔水,後眾食之,美味透鮮。此乃我母平常供養僧寶如是也。

  至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正月,母略示微恙。偶然哭曰,漢口有大災難。家人詢之,我們怕不怕乎。母曰,我們不甚要緊,人民痛苦難堪。至四月初十後,將欲西歸,親見西方三聖來迎,母知西歸時至。囑曰,汝等速去佛堂燒香,佛來迎我,我要去了。家人云,老太太,既歸西方去,須請阿彌陀佛,擇一好日期。今天日子平常,不必去也。母曰,我知道。越數日,母曰,汝等害了我,這幾天,阿彌陀佛不來也。

  家人云,老太太,心莫急,到了西歸時至,佛必再來迎接也。至次日,母曰,我願要坐缸,缸內要放燈草松香,趕快與我一一辦好。彼時恰被日兵擾亂,百行罷工,市上獨有一口劣貨缸,雖已買好,抬未至家,母曰,汝等快接缸。家人云,缸未至。母曰,云何與我買此劣貨缸。少頃,數物皆至,家人視之,果然劣貨。母又曰,云何與我買此碎燈草。家人云,是整一捆。母曰,汝不信,拆開看。家人拆開,果是碎者。

  此乃我母將終心靈格物如是也。至十七早,母曰,我願要落髮,汝等速去歸元寺,請首座和尚來,與我說戒。又曰,汝等速燒檀香水來,為我沐浴。至沐浴更衣畢,首座和尚至,為母落髮,授沙彌尼戒。母受戒已,即右脅而臥。此乃我母將終身奉戒律如是也。

  至二十早,母曰,我今日要歸西方去了,汝等速去歸元寺,請首座和尚領諸師來,助我歸西。至八點鐘,首座和尚領諸師至,母命扶端坐椅上,雙足跏趺,胸佩戒牒,手持數珠。母曰,將布枕來,墊在背面。復因眾人遮路,母面帶憂容。眾雲,我等中間讓開。母喜曰,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早已來了,汝等勿哭,與我念佛。說畢,自稱佛號數聲,眾同稱佛號。至十點鐘,母奄然示寂,如入禪定。此乃我母末後安然歸西如是也。

  至翌日,十點鐘,裝缸時,端然如故。火化之日,送葬唸佛者,約千餘人,莫不嘆為希有也。收靈骨時,骨帶金黃色,得淡白色舍利,大小共七粒。最希有者,母裝缸時,身穿海青灰色。至化身後,拾出海青角四條,變成青色,邊上線珠累累,雪白分明,人人兩手對拉,則不斷也。

  至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冬,國軍將復,果然漢口遍地皆炸,人民房屋將盡,獨我母家,安然無殃。回思我母預言,纖毫無差。正炸之時,有人看見三彈,落我母房。其人撫掌嘆曰,可惜陳太太一個好人,這也完了。後探詢之,始知分落傍屋焉。識者莫不嘆雲,皆由袁老太太昔日道行所感,佛力所加,此乃我母身後靈感護持如是也。然欣聞之下,不勝欽佩。

  敬按袁太夫人,身後得白色舍利七粒者,即表生平戒行清潔,道心堅固也。火化之後,得海青角四條不壞者,即表生平道行精進,勤苦修持也。病中瓦缸燈草,自未親見,尚能分明瞭了者,足證心如清水,有物皆現也。昔日添水代齋,美味透鮮者,此乃誠心所感,願力所成也。將終落髮,虔受沙彌尼戒法者,正合《十六觀經》,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也。按此各種表現之瑞相,末法時代,堪稱希有。

  況值時局,正當紊亂,人心惶惶,驚恐不安。臨命終時,尚能端坐唸佛,見佛來迎,安詳西歸者,愈為難得之難得也。彼以智人自命,譏誚愚人唸佛者,觀此而寧不愧死耶。然本非讀書文人,從不與人錄傳記,此亦非陳太太有意請然所錄也。因觀彼照片,現出實憑確據,恰與陳太太所述各種事實相符,毋容纖毫擬議。令人不覺自然感動,羨慕不已。較之許多虛言裝飾者,彼此天淵相隔也。況陳太太,常來山上唸佛,一住數月,人人知其道心真切,語無虛妄。即此種種實事,亦從未對人說過。

  因日前聽然所說,恰與彼母種種事實相合,心即感動,故特來相告。然思此來因,希奇罕有。想必由袁老太太冥中所加,道力所使,假借因緣湊合,成斯往生傳記。故此援筆敬錄陳太太所述各種事實,與袁太夫人臨終唸佛坐脫攝影,一併登於《弘化月刊》,以公同志。俾見聞者,作增上緣。願諸同倫,讀是錄者,留神觀察,深注意焉。


佛經故事韓愈墮餓鬼道的緣由

  我國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國度,有非常多的歷史故事,都是非常的傳奇有趣,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非常多的前輩留下了足跡,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的,而你知道韓愈墮餓鬼道的緣由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世界如何變要看大眾是什麼想法。於是我們恍然大悟,影響別人思 ...

佛經故事修善積福得昇天

  佛教一直認為輪迴轉世是跟前世的積善積德有關,如果作惡下輩子的命運就會特別悲慘,在地獄也是不得安生,積善到一定的程度甚至可以昇天,佛教是一個以故事來感化民眾的宗教,你有聽說過修善積福得昇天的故事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過去,忉利天王帝釋與大梵天王親近友好。一日,大梵天王至忉利天宮,發現帝釋憂愁不樂, ...

佛經故事鬼子母的傳說

  孔子曾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佛家在這方面也是一樣的,畢竟做人要有同理心,不能因為一己之私而去傷害他人,以故事來感化民眾是佛教的一個重要手段,你有沒有聽說過鬼子母的故事?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鬼子母是老鬼神王般闍迦的妻子。   她有一萬個兒子,個個都身強體壯,力大無比,最小的兒子名叫嬪伽羅,聰明 ...

佛經故事沒有十全十美

  人世間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的,完美的事物總是稀有而又脆弱,追求完美只是讓自己更加的沒有缺點而已,而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然有非常多博大精深的道理,佛家透過故事來讓人悟出道理,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麗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是十全十美就變成了天仙仙女了。心裡 ...

佛經故事木匠和畫家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有沒有多的宗教文化,佛教作為我國主要的宗教之一,佛教感化眾人大部分是透過講故事的方式,也因此流傳下來非常多的故事,你對佛教中木匠和畫家的故事有多少了解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析。   從前,北天竺有個木匠,手藝極其精巧。他用木頭做了一個機器人,穿上衣服,嚴然就是一個美女,容貌豔麗, ...

佛經故事佛陀對難陀的開示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為自己所遇到的疑惑糾結不已,這時候其實就需要他人的幫助和解惑了,而在佛教中就非常多這樣的例子,佛教的哲學是非常的具有道理的,想要明白其中的智慧,也是需要自己去動腦思考的,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難陀是舍衛國城裡一位富翁的獨生子,富翁擁有無數的財產。難陀聰穎絕倫的智慧,躺在床上聽人講解 ...

佛經故事娑婆世界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各個宗教都有不同的教義,而佛家就認為其實不是隻有一個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而已,還有三千小世界,婆娑世界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婆娑世界的故事是什麼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析。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六百餘年前的四月八日,降誕在古印度中北部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方),取名悉達多,父親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