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佛經故事:禪修靜坐

佛經故事:禪修靜坐

  在世界上宗教林立,西方比較多的人信仰基督,而東方更多的人信仰佛教,佛教作為我國非常重要的宗教之一,教義已經是深入人心,就算不是信徒,也是相當的瞭解,而有關禪修更是在各個影視作品中浮現,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禪修靜坐的故事。

  明朝末年時,有一位出家比丘,大清早便望著山門發楞,他時而走到門口,時而徘徊在禪堂前,一副坐立不安的樣子;原來比丘心中正想著:“在這裡參禪打坐已經八年了,也該到各處參學,反正都是用功,增長一下見聞,也沒什麼不好。”想著、想著拿定了主意,趁著天還亮著,匆匆忙忙打點了簡單的行囊,便出了山門,往下山的路疾行而去。

  不知不覺太陽已西下,比丘正巧行經到半山腰的地方,附近連一戶人家都沒有,眼看天色已昏暗,只好就近找了一塊平坦的大石,倒頭便睡。

  睡著睡著,耳邊忽然傳來一陣婦人的啼哭聲,比丘心中納悶著:在這荒山裡,怎麼會有人半夜在這裡哭?循著哭聲看去,原來人就在石頭旁邊的草叢中。比丘慈悲地問著這位婦女:“老人家,大半夜的,怎麼一個人在山裡哭?有什麼事讓你想不開?山裡不安全,我看你明天一早趕快回家去吧,省得家人擔心。”沒想到老婦人哭得更傷心。“怎麼,我說錯了嗎?先別哭,你說說看,也許可以幫上一點忙。”

  老婦人哽咽地說:“我沒有家,我是出來找我兒子的。”

  比丘心想雖然這位老婦人沒家,不過還好有個兒子,這就有辦法幫她了。“那你兒子在那兒?”

  比丘話剛結束,老婦人哭得更大聲,比丘這時趕緊安慰老婦人,好不容易才讓老婦人止住了啼哭,於是老婦人開始述說她的遭遇:“不瞞您說,我不是人,我是冥界的鬼魂;在世作人時為了生活,養兒育女,造了種種惡業,所以死後墮到地獄中,我和其他罪人們每天被獄卒用鐵叉推到血湖受刑,日夜不曾停止。”

  比丘這時好奇地詢問:“那找你兒子做什麼呢?他能救你嗎?”

  老婦人接著又說:“原先我已經不用在地獄受苦了;獄卒們告訴我,因為我的兒子出家修行,安住在道場,並且每日禪修靜坐,精進辦道,所以仗此功德,赦免我在地獄的惡刑。”

  “那不是很好嗎?”比丘又問,婦人停頓了一下,顫慄地說:“可是就在今天,獄卒們又來捉我了。”說到這裡,老婦人忍不住又開始哭泣,比丘勸慰著:“這倒是奇怪,你先別哭,把話說清楚,我才能幫得上忙。”

  老婦人幽幽地說著:“獄卒們說我兒子已離開道場,退失道心,所以限我三日內,回到那腥臭汙穢、苦不堪言的血湖繼續受報。哇……”婦人此時想到還要再回到哀號聲不斷、受極大苦的地獄,便再也忍耐不住地放聲大哭了起來。

  這時候比丘心中開始有了一些些疑惑,便問:“老人家是那裡人氏?叫什麼名字?”

  婦人答非所問的說著:“只有他回道場安住,繼續用功,我才能脫離地獄的業報,只要找到他就好。”

  “老人家先別傷心,你總得說個姓氏,才有辦法找人。”經比丘這麼一提醒,婦人才回過神似地一一告訴比丘。

  比丘一聽,羞愧地喊著:“娘!我正是您要找的不孝子”,便悲慟地哭了起來;就在這時候老婦人突然消失了蹤跡。

  此時比丘生起大慚愧心,有所省悟的自語著:“原來我在道場參禪用功的功德,可使得母親不用受地獄罪報。今日因自己的妄想,懈怠放逸,而離開常住,卻連累往生的母親受地獄的苦報。我連基本作人的孝道都沒有盡到,還參個什麼學,談什麼修行?”

  眼看著天色微微露出魚白,比丘便邁開腳步循著來時路往回走。回到寺中立即慚愧懺悔、痛改前非,發願日夜精進禪修以報母恩。後來這位比丘明悟心地,成為當代的大善知識,其所度化的僧俗四眾弟子不計其數。有一天,往生的母親託夢告訴法師:“因為您修行的功德,我已得生人道了,特來感謝。”

  省思

  禪修靜坐的功德實殊勝、難思議,古德雲:“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透過禪修靜坐,幫助我們返照自心,進而達到無念、無住、無為的境界,才能以清淨智慧利益眾生,此方為真實報恩者。

禪修入門:禪修經典佛經目錄

  禪修是一種源自佛門的修行方法,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十分大。其實,學習禪修最重要的一點和了解佛經也有很大關係,這是禪修境界能夠提升的基礎。那麼,都有哪些景點佛經是可以做禪修入門呢?到禪修文化中瞭解吧。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清淨道論》

  《內觀基礎》(馬雜湊尊者著)

  《禪修入門》(隆波帕默尊者著)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觀無量壽經

  大方廣圓覺陀羅尼經

  維摩詰所說經

  解深密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說無量壽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四十二章經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六祖壇經

  妙法蓮華經

  佛說阿彌陀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般舟三昧經

  金剛經

  《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

  《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

  《六祖壇經》決疑品第三

  《六祖壇經》定慧品第四

  《六祖壇經》妙行品第五

  《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

  《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

  《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

  《六祖壇經》護法品第九

  《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

  摩訶止觀卷第一

  摩訶止觀卷第二

  摩訶止觀卷第三

  摩訶止觀卷第四

  摩訶止觀卷第五

  摩訶止觀卷第六

  摩訶止觀卷第七

  摩訶止觀卷第八

  摩訶止觀卷第九

  摩訶止觀卷第十

  楞嚴經【卷一】

  楞嚴經【卷二】

  楞嚴經【卷三】

  楞嚴經【卷四】

  楞嚴經【卷五】

  楞嚴經【卷六】

  楞嚴經【卷七】

  楞嚴經【卷八】

  楞嚴經【卷九】

  楞嚴經【卷十】

  華嚴經【世間淨眼品第一之一】

  華嚴經【世間淨眼品第一之二】

  華嚴經【盧舍那佛品第二之二】

  華嚴經【盧舍那佛品第二之三】

  華嚴經【四諦品第四之二】

  華嚴經【淨行品第七】

  華嚴經【賢首菩薩品第八之二】

佛經故事:修善積福得昇天

  佛教一直認為輪迴轉世是跟前世的積善積德有關,如果作惡下輩子的命運就會特別悲慘,在地獄也是不得安生,積善到一定的程度甚至可以昇天,佛教是一個以故事來感化民眾的宗教,你有聽說過修善積福得昇天的故事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過去,忉利天王帝釋與大梵天王親近友好。一日,大梵天王至忉利天宮,發現帝釋憂愁不樂,於是問其原因。帝釋說:“您想想看,天人若天福享盡就必須降生人間,若不懂得修善積福,不但無法昇天,反而會墮入三途惡道受苦,我看到很多天人只有向下沉淪,愈來愈少人積善修福,怎不令我擔憂愁悶呢?”

  大梵天王告訴帝釋說:“不如我們兩人至人間度化眾生,您變化成一頭兇猛的獅子,而我化身為婆羅門,共同宣揚佛法,教導人們存好心、做善事,修善積福死後昇天的觀念。”於是兩人化身至人間,來到一個小國家。化作獅子的帝釋在城門口大聲吶喊:“我要吃人。”人們看到這種景象,都感到害怕、恐怖,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化作婆羅門的大梵天王即告訴大眾:“不如先將監獄中已判處死刑的三十位囚犯交給獅子,這樣一來獅子就會離開。”於是百姓接受了婆羅門的建議。

  獅子得到這三十人後,即驅趕他們到深山中。隨後,帝釋又化作一人,前來告訴這三十位囚犯:“如果你們能夠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廣修十善,令身口意三業清淨,獅子就不會吃掉你們。”這些人聽了以後,即虔誠地跟隨他受五戒、修十善。由此,獅子不但不吃他們,而且還放他們回家,並且告訴他們:“如果你們不再持守五戒、修十善、積福德的話,我還會再去吃掉你們。”

  這些囚犯死裡逃生回到祖國後,大眾看見他們平安歸來都感到十分驚訝,連忙詢問原因。這些人回答:“我們在深山中遇到一位善知識,教導大家要皈依佛法、受持五戒、廣修十善。因為這樣的因緣,獅子不但沒有吃了我們,還放我們平安回來。”過沒多久,這頭獅子又再度來到城中,每個人都非常驚慌害怕,紛紛跟隨之前已受戒的人受持五戒、修十善法,才免除被獅子吃掉的危險。此後,大梵天王化身的婆羅門與帝釋所化身的獅子周遍八萬多個國家,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讓人民均能因生前持守五戒、修善法的福德,死後得以生天、享大福報。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當時化身為獅子的忉利天帝釋,就是我的前身,而化作婆羅門的大梵天王,則是迦葉尊者的前身。因為當時他幫助我度化眾生的因緣,讓我能廣行菩薩道、利益有情直到成佛,所以現在我分席與迦葉尊者並坐,也是回報當時他幫忙我、成就我度化眾生的恩情。”

  典故摘自:《眾經撰雜譬喻·卷下》

  省思

  古德雲:“迴向功德與眾生,代他受苦願他升,若見取魚兼網鳥,不辭生命救飛沉。”道盡了菩薩不捨眾生受苦沉淪的悲願,猶如此公案中,帝釋不忍眾生向下沉淪,不知持戒、修善積福,在惡道中輾轉輪迴,於是與大梵天王下降人間,以善巧方便,教化眾生皈依佛法、斷惡修善,廣積福德資糧。不僅讓眾生現世感召光明的人生,死後也能得生天上、獲大利益。


佛經故事能忍得自在

  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不用總是怨天尤人,其實哪裡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覺得不適合確實是應該適當的改變,而在本期的佛經故事能忍的自在的故事中,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道理。   佛經上述:我們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譯為“堪忍”就是說此世界的人堪忍受種種的痛苦的意思,堪忍 ...

佛經故事袁母往生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各個宗教百花齊放,教義也是非常的不同,而佛經作為東方的主要宗教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教義也是善惡因果與修行和非常多的方面,是一個學問非常深的宗教,你知道袁母往生的故事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靈巖山,遇一位陳太太者,湖北人也。近年皈依本寺妙公和尚,現住上海,因厭家居繁雜,有礙修行 ...

佛經故事韓愈墮餓鬼道的緣由

  我國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國度,有非常多的歷史故事,都是非常的傳奇有趣,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非常多的前輩留下了足跡,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的,而你知道韓愈墮餓鬼道的緣由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世界如何變要看大眾是什麼想法。於是我們恍然大悟,影響別人思 ...

佛經故事石頭向佛問情五則

  在生活中,雖然佛教是提倡六根清淨的,無慾無求,但是在一些感情方面的事情,還是可以給你一些指點的。大家都直達: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而在佛教的故事中,石頭像佛問情的故事你知道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篇一   石頭問:我究竟該找個我愛的人做我的妻子呢?還是該找個愛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   佛笑 ...

佛經故事鬼子母的傳說

  孔子曾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佛家在這方面也是一樣的,畢竟做人要有同理心,不能因為一己之私而去傷害他人,以故事來感化民眾是佛教的一個重要手段,你有沒有聽說過鬼子母的故事?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鬼子母是老鬼神王般闍迦的妻子。   她有一萬個兒子,個個都身強體壯,力大無比,最小的兒子名叫嬪伽羅,聰明 ...

佛經故事沒有十全十美

  人世間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的,完美的事物總是稀有而又脆弱,追求完美只是讓自己更加的沒有缺點而已,而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然有非常多博大精深的道理,佛家透過故事來讓人悟出道理,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麗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是十全十美就變成了天仙仙女了。心裡 ...

佛經故事木匠和畫家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有沒有多的宗教文化,佛教作為我國主要的宗教之一,佛教感化眾人大部分是透過講故事的方式,也因此流傳下來非常多的故事,你對佛教中木匠和畫家的故事有多少了解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析。   從前,北天竺有個木匠,手藝極其精巧。他用木頭做了一個機器人,穿上衣服,嚴然就是一個美女,容貌豔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