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傈僳族的節日:傈僳族火把節文化

傈僳族的節日:傈僳族火把節文化

  在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火把節是傈僳族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在火把節這一天當地人民聚在一起透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等活動來預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想更瞭解傈僳族的火把節嗎?那就關注本期的傈僳族文化吧。

  火把節是德宏傈僳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傈僳族過火把節別有一番情趣,節日這天,寨子裡熱熱鬧鬧,人們喜笑顏開穿上節日盛裝,全家團圓,殺豬宰羊,談天說地,論古道今,美美地喝著水酒,唱歌跳舞,人人講團結、家家戶戶互相祝福。

  這天,待到倦鳥歸林、夕陽銜山時,人們點起火把從屋裡到屋外,從院內到院外燻燒災蟲。火把左右擺動,上下舞動。老年人邊舞動火把邊唸叨:“燒死跳蚤、燒死老鼠、燒死魔鬼、燒死一切害人蟲!……”然後,老人又拿著火把去照果樹,念道:“開花吧!結果吧!讓人們收穫吧!”眾人同呼:“開花吧!結果吧!花果滿山,糧食滿倉!”入夜,火塘通明,人們歡歡樂樂跳起蘆笙舞、三絃舞。親親熱熱手拉手舉行跳戛、唱民間敘事長詩《火把節調》。這個調子也稱“半年生產調”,其內容是總結半年生產經驗的。這時春播夏收的作物,如蕎子、洋芋等等已成熟收進了家。人們唱豐收鼓幹勁,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傈僳族火把節的傳說。

  很古很古的時候,雲南維西地區有三多:石頭多,樹多,野獸多。還有三少:人少,地少,糧食少。在這裡住的人主要靠打獵捕魚為生。另外也種一些火燒地,在亂草棵子裡點起一把火,燒出一片空地,不耕也不鋤,用梭鏢撥弄撥弄就下種。種玉米,也種麻,就是不會開水田,種水稻。後來他們怎麼又開水田、種水稻了呢?這有一段故事:

  有一年天大早,太陽象一團大火,把山上石頭都烤紅了,天熱得連野獸都躲在巖洞裡不出來,打獵也打不著;種下的玉米剛長到齊腰那麼高,就全枯死了。人民餓得前胸貼後胸,家家戶戶都牽著餓得精瘦的小豬到森林裡去找野菜;因為小豬知道野菜當中哪種有毒哪種沒有毒,只要它能拱吃的,人就能吃。就這樣,大鬼主還一個勁兒地要糧、要獸皮和各種各樣的東西。人民生活苦得象黃連稈上的蟲兒,嚼不完的苦渣,喝不完的苦水。村村祭天祭地,哭喊著祈雨,盼天神救星。就在這時候,蜀漢的承相諸葛亮帶著四川兵馬,翻山越嶺沿著瀾滄江來到了雲南維西。

  老輩人傳說:諸葛亮的兵象天兵天將,個個都穿著鐵背心,就象穿山甲一樣;刀砍不進,箭射不透。兵多得象螞蟻搬家,馬多得象樹葉上的紅蜘蛛;密密麻麻,一層又一層。他們剛一下山,可把當地的人嚇壞了,藏沒處藏,躲沒處躲,有的整村整村地往深山裡逃。當時逃到貢山那邊去的大多數是藏族,沒逃去的大多是納西族和傈僳族。

  諸葛亮和大鬼主在斕滄江邊上打了一次大仗。大鬼主的兵躲在荊棘棵子灌木叢裡向外放毒弩箭,諸葛亮的兵拉了個大包圍圈,往荊棘棵子灌木叢裡放火箭,箭頭上點上火,把亂樹棵子全引著了。大鬼主的兵往外一跑,諸葛亮的兵馬奮勇衝殺,這一下,大鬼主可吃了敗仗,他的兵死的死傷的傷。最後大鬼主跪在村寨外面的路口上投降了。

  老百姓聽說諸葛亮打敗了大鬼主可高興了,敲著木鼓,吹著木葉,跳著舞,唱著調子,從森林裡湧出來迎接。各村各寨的頭人帶了幾個獵人去見諸葛亮。他們沒帶長刀,也沒帶毒弩箭,只帶去了一些賡香、熊膽,另外還帶去幾張獸皮,也有老輩人說,還帶去了一些野蜂蜜和黃蠟。

  諸葛亮親自到寨門口來迎接。頭人們來的時候,還有點提心吊膽,惶恐不安,可一見到諸葛亮那種和藹可親的樣子,就不再害怕了。諸葛亮擺上酒給大家喝,擺上煮羊腿給大家吃,還給大家蒸了大顫大甄熱氣騰騰的大米飯,大家夥兒吃得可香啦。這裡的人民是很難吃到大米飯的,一沒有種籽,二沒有種水稻的田地,也不耕種,要想吃大米飯只有拿獸皮到麗江,或者到劍川去換;山高路險,野獸又多,沒有幾家人去換的;所以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很難吃到一點大米飯。

  諸葛亮瞭解到這個情況,就和頭人商量,決定派人回四川調兵往這兒運稻穀,同時又派出很多漢兵教大家開闢水稻田。開闢水稻田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先要放火燒掉山上亂木、亂草棵子;趕跑野獸,然後再動手搬掉石頭。石頭太多,大塊的搬不動,小塊的搬不完。從那時起,這兒就流傳下來這麼兩句諺語:獵取香樟就別怕跑斷了腿,開闢水田就別怕砸斷了腿。

四川傈僳族節日文化

  傈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新米節、澡塘會、過年節等。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傈僳族最隆重的節日是“拉歌”節,每年農曆正月初五起舉行三天。到時各地選定場址,塔起臺棚,附近村寨的人們都聚集到這裡,跳三絃、蘆笙或木瓜瓜切舞;舉行火槍和弩箭射擊比賽;還有連花甲老人也參加的對歌活動。

民族文化詳解:傈僳族風俗禁忌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少數民族分佈在全國各地,但也是有著非常多的聚集在一處。雲南有著很多的少數民族,傈僳族便是其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本期傈僳族文化帶你去了解傈僳族風俗禁忌。

  1、產忌

  產婦分娩,基家門口掛茅草葉或刺枝,防鬼闖入。嬰兒啼哭不止,則家門口掛毒箭1支(或非毒箭2支)。產婦忌吃線豬肉、母牛肉、忌吃白、灰色羽毛的雞肉。

  若生男,客人不可帶弓箭和長刀入門;生女,不可穿鞋進家;遠道來客則禁忌入門,忌期為10至13天。忌橫抱嬰孩,以為是抱死人之相。產婦家不能燒苞谷花,不能取燃燒著的柴塊,等等。若觸犯這些禁忌,嬰兒有夭折、短命的危險。

  2、禮俗禁忌

  傈僳族忌客人從前門直走到後門,認為死人出殯才這樣。忌拄手杖進家門,因給死者致哀跳舞時才使用手杖。家有客時,忌掃地,忌洗臉。殺雞待客時,忌婦女切肉。

  3、農事禁忌

  下地生產時忌將鋤頭等掘土農具找在肩上,尤忌在荷鋤進屋,因葬死者時才如此。稻穀開花時,忌在稻田邊洗衣裳、剝麻,否則以為會使花受驚而減產。玉米揚花時若遇大風,忌婦女織麻布,忌男子砍竹伐木等。

  4、生活習俗禁忌

  黃昏時出入須隨手關門以免鬼趁機而入。家長外出時忌掃地,怕對家長不利,因死人時才去掃地。在房前屋後忌喊"哦",只有為死人驅鬼時才這樣做。忌在他人家中吹口哨、樂器聲能喚鬼入室。

  5、祭祀禁忌

  祭鬼神或祭龍樹時,忌婦女參加。出遠門者必須於年前趕回,否則,家人過年祭祖時會將未歸者也作為祭祀物件,不吉。祭家鬼時,肉未吃完忌外人進入,否則會有疾病。禁忌用茶葉敬獵神,據信,茶葉能遮住獵人的眼睛,使之打不到野獸,祭獵神的的祭品不能給別人吃,一定由獵人自己吃掉,否則,獵而無獲。

  6、喪葬禁忌

  村子有人去世,全村人在葬前禁吃辣椒,只有與死者有仇的人才會故意吃辣椒。小孩夭亡,全家忌吃羊肉、蔥、蒜,否則以為會衝犯鬼神,會導致更重的災禍。


盤點傈僳族節日大全與習俗

  漢族有春節、端午節、清明節、國慶節等重要的節日,少數民族之一的傈僳族也有這許多重要的節日與習俗。其中,規模較大的有“闊時節”“澡塘會”、“刀杆節”等節日。小編收集了一些傈僳族文化資料,一起來看看詳細內容吧!   闊時節   1993年12月,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決定,每年12月20至22日為闊時 ...

傈僳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刀杆節

  傈傈族的“刀杆節”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在傈傈族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一般知道“刀杆節”的人心中都會為那些表演者感嘆,他們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赤腳踏在刀山火海而泰然自若,需要怎樣的技巧才能在刀山火海中毫髮無損。這是個不解之謎,至今都沒人能解開這個謎,這是用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下勇士們的 ...

中華民族傈僳族

  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雲南麗江、保山、迪   慶、德宏、大理、楚雄等州、縣和四川的西昌、鹽源、木裡、德昌等縣。   傈僳族有自已的語言,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 ...

傈僳族節日

  迪慶傈僳族的傳統民族節日有“闊時”節和“阿尼闊時節”。“闊時”意力過大年,一般均在農曆十二月初起至次年的正月十五的櫻桃花盛開季節,具體時間各地有異。迪慶縣城機關單位公曆12月21日至23日過“闊時”節。“阿尼闊時”意為牛的節日,時間每年農曆二月初八。此外有六月火把節、八月中秋節、十月“收穫”節等。這些節日 ...

中國獨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傈僳族油鹽茶

  茶文化一直是很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文化,在中國各地人們也將茶文化得到了很多的傳承。傈僳族是一個樸素且好客的民族,他們有著一種廣為流傳的飲茶方式,那就是和油鹽茶,油鹽茶的製作方法奇特,非常的具有傈僳族特色。那麼,對於傈僳族的油鹽茶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傈僳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傈僳族, ...

怒江傈僳族美食酒燜雞酸竹菜

  我國因地理位置差異,各地的飲食習慣也就不同,不同地區有不同地區的經濟作物。傈僳族都居住在高半山區,高半山區氣候寒冷,地勢不平,糧食作物受自然條件的限制,不產稻穀,少產小麥,多為包穀、蕎子、燕麥、等,造就了當地的特色飲食文化。下面我們一起來傈僳族文化看看當地的美食吧。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裡生長的一種 ...

毛南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的來歷故事

  在西方宗教中有一個以火為至高存在的拜火教,除了一些宗教之外還有著一些特殊的節日也是以火為主角。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就有著一些傳統的火把節。   那麼,本期民族故事瞭解火把節的來歷故事。   還想了解》》劉伯溫挖諸葛亮墓   貴州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一帶的毛南族人,每年臘月三十晚上,都要過火把節。火把節的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