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元旦是怎麼起源的

中國元旦起源傳說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並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曆的1月1日。從殷代定農曆十二月初一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直到解放後中央人民政府頒佈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曆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並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同時為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前後,因此改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元旦一詞最早始於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南朝梁人蘭子云的《介雅》詩也雲:“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還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

  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在民國以後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並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曆初一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麼歡慶活動。解放後將1月1日歲首改稱為“元旦”節後,政府仍按照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曆曆法按農時節令,在立春前後冬閒時期的“春節”放假三天,民間辦“廟會”等歡慶,傳承百姓的心願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是怎麼起源的

  元旦古代中國的元旦日,並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曆的1月1日。從殷代定農曆十二月初一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直到解放後中央人民政府頒佈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曆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並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同時為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前後,因此改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元旦一詞最早始於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南朝梁人蘭子云的《介雅》詩也雲:“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還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在民國以後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並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曆初一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麼歡慶活動。解放後將1月1日歲首改稱為“元旦”節後,政府仍按照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曆曆法按農時節令,在立春前後冬閒時期的“春節”放假三天,民間辦“廟會”等歡慶,傳承百姓的心願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節為什麼要賞花燈 花燈又有什麼起源呢

  作為一個國際性的重要節日,元旦代表了一年新的開始,許多國家都有關於慶祝元旦的傳統習俗。中國歡度元旦,除了吃餃子、湯圓等食物,還有賞花燈的習俗。元旦為什麼要賞花燈呢?花燈又有什麼起源呢?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元旦為什麼要賞花燈

  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代表著新年的第一天,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的景象,俗呼為新年。看花燈是中國傳統習俗,全家老小到大街上看花燈,感受過年過節的熱鬧和喜慶。中國花燈的製作非常講究,而且種類繁多。如今這一觀燈的習俗依然被繼承保留下來,在各種重要的節日舉行燈會,這是一件非常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習俗,花燈藝術也是民俗文化的瑰寶。

  花燈的起源

  花燈,又名彩燈”“燈籠”。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漢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花燈起源於漢代,盛於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間。中國曆代花燈的製作十分講究,品種繁多。

  花燈的寓意

  花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寶。現代社會多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花燈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團團圓圓,閤家歡樂。


元旦的來歷簡介50字 元旦起源來歷和意義

  元旦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但對於元旦這個節日的來歷人們卻並不是很瞭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元旦的來歷簡介50字,元旦的起源來歷和意義。   元旦的由來50字一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 ...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起源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 ...

春節的起源與傳說

  春節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臘祭);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農曆的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情況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節日的時間相信和農業勞作影響有關;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穀穗成熟的形象。   “ ...

星期起源與由來

  星期制的老祖宗,是在東方的古巴比倫和古猶太國一帶,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三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明朝末年,基督教傳入我國的時候,星期制也隨之傳入。   星期起源於古代巴比倫曆法,按此曆法,七天中有一天是休息日。理由是這一天是個不吉利的日子。   在公元前六世紀時,巴比倫 ...

生日的習俗起源

  生日(Birthday),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出生的日子。一般在中國比較重視老人和兒童的生日,每一年的生日都是一次家庭的聚會,所以在中國生日可以看作是一個家庭的節日。   生日其實是一個紀念日,紀念著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不管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重要的紀念日,那都不重要;有一個,或者有一些人的紀念日我們一 ...

元旦是什麼時候

  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是指國際通行公曆紀元的1月1日 ...

元旦有什麼含義嗎

  1、中國古代稱新年第一天為“元旦”或元日、元長、元朔、元春,具體日期在西漢以前各不相同,西漢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創“太初曆”,以正月初一日為元旦,從此歷代相沿,直至民國時期。   2、西曆公元紀年法傳入我國後,民國時期以西曆元月一日為新年,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議確立以西曆元月一日為“元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