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兩岸風俗大不同:臺灣葬禮習俗

兩岸風俗大不同:臺灣葬禮習俗

  死亡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最後一件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形成的喪葬儀式,是為了讓生者安寧,也為了逝者盡最後一份孝。整個喪葬的過程就是生者與逝者最後最實體的聯絡。那麼臺灣文化中,臺灣的喪葬習俗會跟大陸有什麼不同呢?一起來看看吧!

  臺灣喪葬,沿襲古代中國大陸的傳統,以周朝的禮儀為根本,又混和了道教、佛教、陰陽家、風水先生等種種說法,自成一體,別具風格。喪禮的全過程是相當繁瑣的。

  搬鋪。病人病重臨危之際,須將病人移到正廳臨時搭起的板床上,俗稱“搬鋪”,若死在臥室,據說“冥魂”會弔在床上不能“超度”。而臺灣人相信正廳是家中最好的位置,若能在此瞑日,可謂光榮、幸福。男人要移到正廳的正旁(右側),女人移到正廳的側旁(左側)。

  燒銀紙。銀紙是供亡魂在陰間的旅費,稱為“腳尾錢”;還要放一香爐,燒香點燭,為死者照亮赴陰間的路。

  人死後,有所謂“哭路頭”之俗,即父母亡故,女兒聞訊需立即返家,一邊大哭一邊訴說父母的養育之恩和自己的悲痛之情等等,一直要哭到有人拿茶給她喝或拿毛巾給她擦臉才能停止。但家屬哭嚎,忌淚水滴在屍身上,否則據說此人會發瘋。而族中人來到死者身旁,男人在死者床位的東邊,女人在床位的西邊,一律去掉身上的飾品,著素服,集體號哭。

  開魂路。請道士(俗稱“烏頭司公”)或僧侶來唸經。為亡魂超度,開路,引導至陰間。乞水沐浴。親族穿上喪服以後,就到河邊排隊取水,稱之為“乞水”。回來後請“好命人”用白布浸水,做為逝者擦拭身體的模樣,同時口中唸唸有詞:“你現在已經變成神明瞭,已能和祖先見面”等,這就是“沐浴”。

  套衫。為死者準備的衣服(壽衣)有五七件之多,最多可達十一件(但必須是奇數),先由孝男套上試穿,稱為“套衫”。孝男穿好壽衣後,拿一個秤子,好像要稱衣服似的,這就是告訴死者壽衣是子孫買的,要他穿了去見祖先。

  抽壽。“套衫”後,親人們都要吃用面線和黑砂糖混和而成的食物,因為面線很長,象徵長壽,所以稱為“抽壽”。“抽壽”完後,要把笠帽和箍丟到屋頂上,表示已將死者的年齡加進了子孫壽命裡,以延長子孫壽命的意思。

  張穿。孝男“套衫”之後,請“好命人”為死者穿上壽衣。壽衣是於老人生前就準備好了的,有的甚至是出嫁時由別人送的,有的是做61歲大壽時別人送的生日禮物,俗稱“張老衫仔褲”。另外,女子出嫁時穿的白布衫白布裙也可做日後的壽衣用。

  辭生。屍體納棺前,死者還要在陽間吃最後一餐,代表與世人告別。與“食酒婚桌”一樣,有12種菜餚,依舊由“好命人”做出夾菜的動作,口中還要說些吉利的話。入殮(納棺)。入殮是整個葬禮的重要時刻,必須請算命先生來選擇良辰吉日。

  之後的順序也是非常嚴格的:棺材的底部放草絲;草絲上面放燒過的灰;灰上放銀錢;銀錢上又放庫錢;放上寫有七星的薄板,力“七星枋”,七星代表太極;放上桃技,用以驅逐陰間惡狗;放一塊石頭、一個煮熟的雞蛋、一碗醬油曲,表示人死後不能復活;放“過山褲”;放上用紅布和白布縫成的枕頭,還有銀紙,稱為“雞枕”。

  在屍體旁放上金器和寶石,為的是鼓勵子孫日後能為死者拾骨再葬;放“水被”,蓋在屍體上;放“掩身幡”,這是由道士做成的白布,長度和棺材一樣,死者有幾個子女就撕成幾條,把剩下的部分放在棺材中;最後放些銀錢。這些儀式統稱“收烏”。

  納棺之後,還沒有嫁娶的子孫要輪流在棺材旁睡覺,稱之為“困棺腳”,一直到出葬為止。

  出山(出葬)。出葬通常由和尚和道士來主持,日期則由擇日士來決定。

  送葬的隊伍也很壯觀。送葬時,由親人們護送棺材前往山上安葬,並按傳統習俗列隊,行列中有整隻豬、羊、開路神、放銀錢紙、銘旗、孝燈、吉燈、吹鼓團隊、五彩旗、風水先生、涼傘、花圈、歌仔戲團、二十四孝花車、掌柩旌官、道士、和尚、金童玉女、紙幡、靈柩、男性遺族隊、女性遺族隊、送葬親友等,共約50種。

  喪服也是非常講究的。遺族中的親屬都要穿喪服。男子穿草鞋,女子的鞋上要縫喪布,跟隨送喪行列邊走邊哭。一般前來送葬的親友來賓,跟隨一段路後,找個恰當的地方停下來。棺材也停下來,由喪主跪地答禮,懇辭送葬的親友,並表示感謝,故為“謝步”。於是,送葬的親友們便與靈柩告別,而子孫及近親一直送到下葬為止。

  臺灣民間至今仍盛行土葬(大城市除外),選擇墓地十分講究“風水”,不惜重金聘請風水先生覓尋“吉地”。臺灣多雨水,墓的形狀與閩粵地區相仿,多用磚石砌成“椅子形”,外包水泥或石灰。

  下葬(落葬)。這是最後一關。墓地的墳墓是事先委託“土公”(從事埋葬洗骨的人)掘好的,待棺木到達時,將棺上的覆蓋物取掉,男性跪在棺的左邊,女性跪在棺的右邊,大聲哭號,以示訣別。

  和尚和道士唸完經後,就開始“放栓”,也就是在棺材的某一部位打孔,然後打進水栓。用意是讓棺材裡面能通空氣,以便早日物化。最後同土公等人把棺材放進墓穴,由喪主先往棺材上埋上,以示盡孝。

  最後對土地公燒金紙,對墳墓燒銀紙,並收回全部的牲禮,至此葬禮便告完成。

  葬禮結束後,由長孫將牌位放在“魂轎”中帶回家中供奉,稱為“返主”。送葬本為喪事,但返主則為吉事,所以長孫要脫掉喪服,換上淺黃色的長衣。回家後,以預先準備好的菜餚款待幫助送葬者。同時,把神主牌位奉在正廳,僧道燒香、燒紙、讀經,家人亦燒香、祭拜、號哭,稱為“安靈”。

  葬儀三至七天後,孝男及近親要備牲禮到墓地祭拜,叫做“巡山”域“收灰”、“謝土”。以後還要選一吉日舉行完墳儀式。之後,還有許多儀式,如“做旬”、“做功德”等祭禮。

  做旬,就是在死者死後的每七天所做的供奉。在這些日子裡,早晚要做“孝飯”供在靈桌上,遺族上香燒銀紙,婦女則跪地哭嚎。如果是富人家,則請和尚和道士來“做功德”。

  最後一個做旬叫做“尾旬”,這要根據喪禮時的“套衫”所穿衣服的多少而定。如果是穿了7層,就做“七旬”,七七四十九天;如果是穿11層,就做“十一旬”,長達77天。

  此後還要做百日,也就是人死後百天的祭祀。有錢人家要請和尚或道士到家中,舉行盛大的供養法會。而一般人家只需在靈桌上供奉,子孫們祭拜一番就可以了。

  死者去世一年後,要“做對年”。這時死者出嫁的女兒,都必須回來供奉牲禮祭祀。這一天的儀式完成後,女兒及遠親就可以“脫孝”了。

  之後,就是選個吉日撤掉“魂帛”和香爐,這叫“推靈”。

  合爐。就是在死者的喪期屆滿時,把香爐灰的一部分,放進祖先牌位的香爐中,到這時死者的牌位才能和祖先牌位供在一起。也有人把死者的新牌位火化,僅在歷代祖先的大牌上寫進死者的名字。

  新忌。合爐後的第一次忌日叫“做新忌”,從此以後每年都在這一日祭祖。

  掃墓。也叫培墓、上墓,一般在清明節前後十天內。掃墓時要 剷除墳上的雜草,把墓碑上的字洗涮清晰,然後在墓前供上紅龜稞、發糕、牲醴祭拜。祭拜後要在墳頭及墳墓四周放上稱為“墓紙”的長方形五彩紙。

不同地區習俗大不同:金華端午節習俗

  提到端午節包粽子,你會嗎?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對傳統節日的越來越不重視。就連年紀較大的市民對傳統節日的認識也不知不覺在發生改變。

  對金華文化感興趣的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金華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吧!

  端午回孃家

  對於剛出嫁的新媳婦來說,第一年的端午節似乎特別重要。在義烏,有些地方在女兒出嫁第一年的端午節,孃家得準備好粽子、饅頭、雞蛋,還有許多大蒜,裝在籃子裡,挑到婆家分給親戚朋友,做足了才不失禮。事實上,女兒出嫁後的第二年、第三年,孃家都得準備食物,只是數量會慢慢減少。

  在金華、武義,端午節則是女兒回孃家看母親的日子。送到孃家的禮品是一擔粽子,俗稱“擔端午”,擔端午從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與“喜”諧音,做母親的喜歡女兒初四來。俗話說:“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個大午前。”到初五吃過中飯,端午節就算過完了。

  而今,端午節更像是孝敬長輩日,晚輩往往在這一天給長輩送綠豆糕或各種營養品。確切地說,端午節是孝敬長輩的日子。眼下,晚輩送的雖不全是粽子,有的已換成各種營養禮品,可武義人還是俗稱“擔端午”。

  端午吃不停

  粽子是端午的重頭戲,此外,綠豆糕、五黃也是端午節的時令食物。

  去年,綠豆價格瘋漲,綠豆糕供不應求。今年綠豆糕的銷售也很不錯。記者走訪了義烏幾家蛋糕店,今年仍然推出了特色綠豆糕,有號稱用進口綠豆製作的綠豆糕,口感上乘;有號稱低糖的健康型綠豆糕,適合特殊人群;也有清涼型綠豆糕,入口即化,最適合夏天食用。這些綠豆糕一般整盒出售,有的4只一盒,售價6元;有的6只一盒,售價10元;還有的價格則略高。

  還有一項必不可少,就是端午中午吃“五黃”---黃鱔、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是將雄黃加入白酒中,所以雄黃酒只能給大人喝,小孩子一般是用雄黃酒在額頭上寫個“王”字,並在耳朵後面、胸口塗抹一點。“吃了‘五黃’就會五毒不侵,四季平安。”

  端午裝飾忙

  端午要掛艾草、掛菖蒲,艾草的氣味可以讓蒼蠅、蚊子等飛蟲遠離家門,讓一家人過一個清靜的夏天。

  艾草除了掛在門口驅蟲外,本來也是一味中藥。將艾葉等草藥煮成藥湯洗浴,有治療皮膚病的作用,如果覺得泡澡太麻煩或是缺乏條件,單單用煮過艾葉的熱水泡腳,也能減輕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疾病。

  各種香囊

  端午節期間的應景飾品,各大中藥房都會適時推出中藥香囊。中藥香囊的主要功能是驅蟲、提神。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等花紋的香囊。小孩則佩戴老虎、豹子等猛獸圖案的香囊用以避邪。據瞭解,金華各地的香囊不少都產自義烏,香囊的藥物組合是由專業的中藥房給出的方子。

各地婚俗大不同:看包頭結婚習俗

  包頭是內蒙古自治區的最大城市,是中國的一個二線城市。不同的地區都有著許多自己的特點地方習俗,內蒙古也都有著許多自己的特點,包頭更是少不了一些特色。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包頭文化了解包頭的結婚習俗。

  “卜地安帳拜堂之禮”(《封氏見聞記》始於唐代。包頭地區稱“拜天地”。帳內放一供桌,習稱“天地桌”。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鏡子、算盤、秤稱“六證”意為“六證”可知家裡糧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壞,容顏怎樣,帳目清否,東西輕重等。民間講只有“三媒六證”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土默特蒙族則是另“六證”,即香斗、蠟燭、明鏡、弓箭、胸叉骨、五叉上苫哈達。

  新郎進帳先拿弓搭箭向四方虛射,土默特蒙族則是娶親時就身挎長弓箭壺,然後把弓箭放在新娘佳的房外。這是古代搶婚的遺俗,是女子對父系制從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堅持舊傳統,男子全副武裝用搶婚來實現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願望。

  “拜天地”後新娘入洞房,新郎才可揭紅蓋頭,新婚夫妻是喜是悲在此一揭。《紅樓夢》中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正是這一揭蓋頭才使得寶玉“兩眼直觀,半語全無”。由於封建社會“婚前男女不相面”不知釀成多少愛情悲劇。

  包頭舊婚禮宴席一般是三個盤,除一盤涼拌豆芽外,有清真羊(或燉牛肉)、爬肉條和大燴菜。婚宴不可少的是黃米糕,“糕”與“高”諧音,從漢代起就有吃糕取長久吉洋之意。

  洞房花燭夜要“鬧洞房”,包頭有“三天沒大小”的說法,親明好友讓新郎新娘“說令子”(繞口令)或唱情歌,從而增添了新婚的樂趣。“鬧洞房”始於南潮,《意林引鳳俗通》記載汝南張如會杜士家娶婦就酒後相戲。


盤點臺灣士林夜市有什麼好吃的

  臺灣美味的小吃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許多的臺灣電視劇裡面大都露出了這些小吃街的身影,僅僅是看著螢幕裡的那些美味都令人忍不住流下口水。其中比較有名的小吃街就是臺北計程車林夜市。本期臺灣文化一起了解吧!   士林夜市是臺北最著名、也最平民化的夜市去處,夜市可分兩大部分,一是慈誠宮對面的市場小吃;一是以陽明戲院為中 ...

漢族文化漢族葬禮習俗文化

  人固有一死而葬禮則是人的一生終結所在。或因地域,因民族的不同,同時衍生出了形形色色的葬禮風俗,受地理、宗教及社會結構影響的葬禮形式,階級身分更是決定性因素。那麼漢族文化所傳承的葬禮習俗都有什麼呢?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喪葬文化習俗傳承祖先崇拜和佛教、道教及儒家 ...

各地婚禮不同,佛山結婚習俗

  婚姻是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婚姻不能草草了事。這樣有失體面,這樣也是對別人的不負責。我國自古結婚就有很多習俗,流傳至今依舊延續著。各地婚姻都不同,佛山結婚習俗有那些呢?一起來佛山文化中看看。   首先,男家必須得送聘禮,這對於佛山人來說是比較重視,送的聘禮越多就代表男家對女家有多重視。風俗的是要送生 ...

各地婚禮不同,長春結婚習俗

  古時候結婚的說法為:成親。現代結婚習俗都是源於古代。現代的各地結婚習俗不同,也有融入西方文化,以至於中國結婚形式多變。結婚的畫面是賞心悅目的,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下長春文化中的結婚習俗吧。   中國舊時婚禮程式之一,又稱財禮、聘禮、聘財等。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 ...

白羊座2021年3月運勢查詢愛情運勢不同

  十二星座中,白羊座2021年3月運勢表現好不好?白羊座是個善良的星座,他們熱愛和平,不喜歡吵架,他們並不是真的沒心沒肺,沒頭腦,而是很多事它覺得太殘酷,它不願理計較,有時候會選擇一味的逃避,以此來保持最初的樣子,白羊座越是逃避則就會越容易讓人們誤解,所以建議白羊座適當做出改變,多一點主動。話不多說,一起來 ...

立冬的習俗有哪些 全國各地立冬習俗不同

  立冬的習俗有哪些 全國各地立冬習俗大不同   立冬的習俗有哪些   立冬是秋冬的過渡性節氣,猶如立春、立夏、立秋一樣,都是標誌著一個季度的開始。   游泳   現在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食補   立冬後,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 ...

全國各地歡度元旦的不同習俗 南北方和臺灣習俗差異

  元旦假期將至,我國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都將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為“元旦”。元旦由來已久,有很多傳統的習俗,而我國地大物博,全國各地慶祝元旦的習俗都不一樣。接下來,就讓我們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北方的元旦風俗   我國南北方的文化差異很大,這與氣候和習俗都有很大的關係。我國的北方冬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