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為止,尚無任何證據來證明六祖慧能是哪位佛菩薩示現度眾。只能揣測,六祖慧能應該是一尊八地以上的菩薩來此世間的。
惠能,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
他弘化於嶺南,對邊區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影響,王維《能禪師碑銘》謂其:“實助皇王之化”;同時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養,皇室屢次迎請惠能進宮,併為其建寺造塔。在滑臺大雲寺的無遮大會之後,透過對南北是非的辯論,奠定了曹溪禪在禪宗的地位。
在惠能入滅一百年後,禪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談禪。柳宗元撰《賜諡大鑒禪師碑》說:“凡言禪,皆本曹溪。”武宗滅法之後,曹溪禪即位居中國佛教的主流地位。
1、宏忍禪師祖籍潯陽,後遷居湖北蘄州黃梅。
2、是東山法門開創者,被尊為禪宗五祖。
3、《祖堂集》卷二稱他"幼而聰敏,事不再問"。
4、中國的禪學,自達摩以來,以《楞伽》印心。至四祖道信,又增加了一行三昧的修持方法。弘忍是道信的弟子,他繼承了老師的禪學傳統,但他又增加了以《金剛經》印心的新內容。
1、六祖著名的偈語“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為人稱頌,此外還有很多讓人振聾發聵、醍醐灌頂的經典語錄,整理分享給大家,趕快收藏,一生受用。
2、佛和眾生的關鍵在於悟與不悟,如果自性迷失,就是眾生,自性領悟,眾生是佛,一個人只要對世間一切事物做到不拘泥不執著,無所謂取也無所謂舍,就能明心見性。
3、一個人只要活著,不可能什麼都不想,不思善,不是惡,並不是斷掉思想,弄得是非不分,善惡不分,而是在分辨善惡的時候,不起任何的貪愛、執著。
4、心懷慈善就是觀世音菩薩;舍離貪念、廣行佈施就是大勢至菩薩;自心淨化就是釋迦摩尼佛;公平正直就是阿彌陀佛。
5、世間的人,明令理的多,行動的少,禪不是一種玄妙的理論,而是人生的真諦,要將禪貫穿於日常生活。
6、何為亦見亦不見?,“見”是時常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見”是不見別人的是非。
7、手中的財富要用到適合的地方,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樣會給施財者帶來快樂,從而激發他創造更多財富的動力與智慧
8、財產就像手中的沙子,越想抓住,流失的越快,而把財富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不但不會減少,可能還會增加
9、眾生都是有佛性的,一切的本性都是光明善良的,只因貪愛、嗔恚、愚痴等煩惱覆蓋,使得本心無法顯示真善美的一面
10、心靈空蕩蕩,磊落落,連生命都不執著,無私奉獻給眾生,才是真正的救世大無畏精神
11、有智慧的人,智如太陽,慧如月亮,智慧如日月一樣永遠明亮,如果執著於外界的事物,就會被自己的妄念浮雲所覆蓋
12、佛法教導人們遠離貪愛、執著,那怕是行善的功德,或是成佛得道的渴望都不可以,行善不為人知,不求回報,就是菩薩佈施,是最高的智慧
13、人的心量非常廣大,如同空虛一樣,沒有邊界,沒有方圓,沒有大小,沒有顏色,沒有上下長短,沒有喜怒,沒有善惡是非,沒有頭尾
14、該放下時就放下,該捨棄時捨棄,不捨就不會得到,只有空瓶子,才能灌進醍醐
15、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寶林寺,則今天的廣東韶關南華寺,南華寺六祖殿內供奉六祖真身像,不妨去瞻仰下,領悟六祖的大智慧!
慧遠大師(334至416),俗姓賈,中國東晉時人,雁門郡樓煩縣人 (今山西原平大芳鄉茹嶽村人) ,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居廬山,與劉遺民等同修淨土,為淨土宗之始祖。
遠公從小資質聰穎,勤思敏學,十三歲時便隨舅父令狐氏遊學許昌、洛陽等地。精通儒學,旁通老莊。二十一歲時,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聽道安法師講 ...
屬牛本命佛虛空藏菩薩所主的是智慧、功德和財富。智慧不僅僅是聰明智商、還有情商以及處理各種事情的能力和方法,因此學子佩戴可以提升學習的能力,而成年人可以處理人生、事業、情感中的各種問題;功德可以成就福報,為自身帶來好運,保佑平安健康,同時即使百年之後,也可以歸往淨土極樂世界;財富就無需多說了,可以提升財運, ...
1、屬龍的本命佛是普賢菩薩,《第二菩薩經跡》稱: 普賢菩薩,證窮法界,久成王覺,為輔助釋迦,脫度眾生,隱本垂跡,現菩薩相。其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今且得‘普賢’二幸,以示其概。 普賢菩薩的一直致力於將“善”普及到每個地方。 ...
彌勒菩薩。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或彌勒佛。在大乘佛教中稱他現為等覺菩薩,也有稱為妙覺菩薩,是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他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 ...
佛恩佛是釋迦牟尼佛。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
沒有佛或菩薩的坐騎是老虎。
八大菩薩與其坐騎分別是:
1、文殊菩薩坐騎為青獅。
2、普賢菩薩坐騎為六牙白象。
3、觀世音菩薩坐騎為金毛犼。
4、金剛手菩薩坐騎為大白象。
5、虛空藏菩薩坐騎有獅子、象、馬、孔雀與金翅鳥。
6、地藏王菩薩坐騎為諦聽。
7、彌勒菩薩坐騎獅子。
...
自性,是佛學典籍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重要概念。自性即人們心中本來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體。在佛教的各個宗派中,不論是小乘,還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談到它。但由於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賦予的含義也往往不一樣。自性人人都有,也就是說佛性人人都有,這個東西能瞭解一切,能生出一切。歷代修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