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具有當地特色的武漢飲食習慣

具有當地特色的武漢飲食習慣

  中國地域遼闊,形成了我國鮮明的地域性差別,尤其是在飲食上面的區別,更是地域性極其明顯。南方人與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天差地別。那麼在歷史悠久而又火熱的武漢文化裡,他們都有哪一些特色的飲食習慣呢?一起來了解看看具有當地特色的武漢的飲食文化吧。

  武漢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的重鎮,兼具南北風格。武漢的小吃以早點為主,武漢人又把吃早飯叫“過早”。過早食品有熱乾麵、面窩、米耙粑、魚汁糊粉、燒梅、歡喜坨、發糕、鍋貼餃等。處處的早餐文化,因生活優裕而消失之中,武漢的街頭巷尾還在賣,我將之冠上“早餐之都”。“食神”蔡瀾在微博上如此寫道。第一次在武漢街頭“過早”,蔡瀾“貪心”地吃了不少東西。熱乾麵、蛋酒、糊米酒、生煎包、豆皮、雞冠餃、蒸餃、面窩、重油燒麥。

  早飯對於武漢人來說一向都很重要,所以過早一向都是內容豐富,品種繁多。熱乾麵也是武漢一大特色。武漢熱乾麵與山西刀削麵、兩廣伊府麵、四川擔擔麵、北方炸醬麵並稱為我國五大名面,是頗具武漢特色的過早(即吃早餐)小吃。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湖北江河湖泊眾多,水產極為豐富,所以武漢餐桌上河鮮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魚便是因為一九五八年毛爺爺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佳句而名揚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它也是武漢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

  糖蒸肉是湖北著名的傳統蒸菜之一,它與“沔陽三蒸”一樣,在全省內外享有盛名。黃陂人民講究“糖蒸”,每逢年節喜慶飲宴,要做一道香醇色紅、象徵甜蜜美滿、象徵甜蜜美滿、喜慶祥瑞的佳餚,它就是糖蒸肉,便以此作為待客上菜。而這道美餚還與宋代蘇東坡有些淵源。

  武昌魚是馳名中外的水產,盛產於武昌縣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社會時是貢品,現在是席上珍饈。烹製方法多種多樣,十分講究,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魚,製作最佳的菜館是武昌大中華酒樓。這家酒樓由安徽人集資,創辦於1933年,以擅長烹任武昌魚著稱。由於清蒸的方法最具代表性,通常以武昌魚作為清蒸武昌魚的品名。

  他們一般用一公斤左右的鮮活樊口魴魚作主料,輔以火腿、香菇、冬筍、雞湯等十多種配料調料,上籠清蒸,嚴格控制火候,使之恰到好處。蒸好後再在魚上綴上紅、綠、黃各色菜絲,使之色彩豔麗,香味撲鼻,魚肉細嫩,湯質鮮美。除清蒸外,他們還運用油燜、紅燒、花釀等法創制三十多種魚饌。

  武漢還有兩條著名的小吃街分別是戶部巷和吉慶街。

  戶部巷

  戶部巷位於武昌自由路,是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華的早點攤群20年經久不衰。清朝時候,這條百米小巷曾因毗鄰藩臺衙門而得名。

  武漢人將用早點,稱為“過早”。這最初來自了清代的一首《漢口竹枝詞》。後在別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漢人隨意而隆重的提升“過年”般“過”的位置。以“小吃”聞名的戶部巷,就是武漢最有名的“早點一條巷”。

  小巷入口處,銘刻著武漢市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何祚歡寫的小記:“漢味早點米當先,戶部巷裡快熱鮮”,另一頭的巷口兩座石獅矗立,上方是著名書法家陳義經用泰山石刻風格題寫的:“漢味早點第一巷”。

  戶部巷的鋪面以家庭為單位鋪陳開來,樓上是住家,樓下是賴以生存的食店。這裡的早點夠老,夠味道。有石婆婆的熱乾麵、徐嫂子的鮮魚糊湯粉、陳家的牛肉麵、高氏夫婦的稀飯和煎餅、萬氏夫婦的米酒等30多種特色小吃,較好地保留了武漢飲食文化的特色。

  吉慶街

  白天逛漢正街,晚上游吉慶街,武漢人素有此說。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吉慶街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各類美味佳餚應有盡有,漢味民間表演各具韻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這裡交匯,中外來賓和八方遊客在這裡歡聚。這裡已成為領略武漢都市風情的視窗。

  吉慶街位於漢口著名的老字號“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樓附近。東起大智路,西至江漢路。別看這條有名的吉慶街夜市大排擋寬不過十幾米,路面凸凹不平,白天冷冷清清,可一到晚上,它的魅力便凸現出來,賣花的、賣唱的、拉琴的、吃飯的、服務的……幾百個臺位擠得滿滿的,熱鬧非凡,特別是在午夜12點以後,整個氣氛達到高潮。

  這裡沒有安靜的茶莊,沒有高檔的餐廳,但是你一不留神就可以從客人裡找出大學教授、作家或社會學傢什麼的。吉慶街的客人們形形色色,不光是文藝界,還有體育界、政界;不光是中國人,還有外國人,不光是為吃而來,更多的是想感受這裡自由的氛圍,體味這裡的漢味風情。

獨具大連特色的飲食習慣

  遼寧大連是一個環境優美的海濱城市,坐擁東北最大的海港,自然要利用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了,直接體現在當地的飲食上,風情濃郁的地方特色就是海鮮,在大連文化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時候,只有飲食是獨樹一幟的特色。

  大連人在吃的方面卻不“形式主義”,也許胃口過於強壯,東北的酸菜,山東的白菜都能接受。有時將各種菜餚混為一鍋,自稱“亂燉”,也為一“名菜”;有時乾脆就生蔥生菜生蘿蔔快刀切段兒,拌一碗炒得噴香的豆醬端上來,這簡單的“亂燉”“三生蘸醬”就算是大連的飲食文化了。但大連人得益於大自然的饋贈,遼東半島的海鮮不用煎炒烹炸早就名揚天下。

  大連的飲食文化

  浩瀚的大海,把最豐富、最新鮮、最奇異的海鮮產品恩賜給了大連,不但把大連人的說話口音染上了一股海蠣子味,也給大連人的餐桌添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風景——海鮮類食品,這構成了這座城市的一種飲食文化。

  海鮮品在大連賣得並不便宜,但無論多貴,大連人都要把它當成家常便飯,菜藍子裡提著,冰箱裡擱著,口裡咀嚼著。海參、鮑魚、海膽、螃蟹、蝦,及叫不上名的各種魚類……提起吃,大連人“言必稱海鮮”。

  中國東北最大的港口,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風情濃郁的地方特色,堅持大開放的沿海城市,使大連在“吃”的方面表現出幾大特點:一是新鮮、二是天然、三是豐富。在大連吃山珍海味,講究鮮活;海南四季都盛產海鮮,使得海鮮在大連的飲食上形成獨樹一幟的特色,講究天然和營養、樸質與浪漫相結合的飲食方式。

  大連物產豐富當地出產食品繁多,加上對外開放以後使世界各國的菜餚、中國各地的風味小吃湧進大連。因此在大連就可以吃遍世界美味。傳統與現在、本土與西洋的加工方法在互相滲透,使大連的廚師思路大開,不斷推出創新的新奇食法,從而使國內外遊客和各界美食家們大飽口福。

  在海南吃海味山珍,以清淡鮮活、原汁原味取勝。獨特的溫帶大陸和海洋氣候並存,臨近四周複雜多樣的環境,形成了大連菜的獨特性。大連菜的技法雖不能與名大菜系相媲美,但獨有的特色又令美食家頗為讚歎。

具有當地特色的鹹水歌文化

  小編問你個問題: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什麼。現在對於這個問題的詮釋有很多。放在以前的話,這個問題就容易解答了。那就是和愛的人在田間一起唱著歌,勞作著,然後過著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日子。中山文化中的鹹水歌文化完美的詮釋了這個觀點。

  鹹水歌是流行於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鎮附近以及民眾鎮一帶的漢族民歌,是當地漢族勞動人民在田間、基圍、河堤樹下自娛自樂和談戀愛時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們為調劑生活,增加村與村之間的友情,逐漸形成了一種對歌酬謝的習俗。各地多半在農忙之前或收穫之後,搭起歌臺,進行比試;中秋節時,還把船搖到江心,連成“中山鹹水歌擂臺”。鹹水歌的分佈中心在廣東的中山和東莞沙田鎮,因歌腔不同而分為“中山鹹水歌”、“大繒歌”(流行於中山大繒的鹹水歌)、“姑妹歌”(加襯詞“姑娌妹”的鹹水歌)、“高堂歌”(流行於高堂地區的鹹水歌)等。

  鹹水歌是粵語方言地區沿海船民漁家傳唱的一種漢族民歌。廣東省湛江市地區主要流行地有:吳川市黃坡鎮、湛江坡頭區、硇洲島與雷州市烏石鎮、企水鎮一帶的沿海漁港,鹹水歌腔調與珠三角地區的鹹水歌大致相同或相似,一般以兩句、四句為一段落,加插襯字拉腔較多,如:呀哩、叻哦、叻囉、呢、姑又妹、哥又兄等,音調較為婉轉纏綿。

  鹹水歌是疍家人口耳傳唱的口頭文化。清人屈翁山的《廣東新語·詩語》中記載:“疍人亦喜唱歌,婚夕兩舟相合,男歌勝則牽女衣過舟也”,可見鹹水歌早在明末清初就很流行。過去,浮家泛宅的人不斷來到珠江口沿海一帶沖積平原上,散居在中山、斗門、順德等地,以種禾、蔗、蕉、養魚為主,同時也種桑養蠶,操捕魚業,人們稱他們為“疍家人”,講疍家話為主。他們在開發美麗家園的同時,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產生了豐富的民歌。坦洲是鹹、淡水交匯的中心地帶,更是落足的好地方。故此,中山鹹水歌,坦洲最為歷史悠久,流傳廣泛,仍然保留著傳統唱法。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中山鹹水歌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四川麻將文化,具有當地特色

  麻將是我國古代人發明的一種博弈遊戲,經過漫長的歲月流傳至今,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精粹。麻將在如今也十分受到全國各地人們的喜愛,作為一種特殊的休閒娛樂手段,麻將有著極其特殊的魅力。在四川文化中,麻將文化也十分盛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四川麻將文化吧。   麻將在四川人生活中的地位   麻將在四川確實非 ...

具有當地特色的安徽結婚風俗

  婚禮是男女之間建立婚姻關係的一種必要儀式,每一個人的一生醫保只有一次婚禮,所以很多地區對於婚禮的舉行都十分重視。在安徽文化中,由於當地濃郁的民族地方氣息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婚姻習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深入瞭解安徽的婚姻習俗吧。   託媒提親   當男女雙方到婚齡時,雙方家長認為門戶相當,男方可委託媒人向女方 ...

具有當地特色的香港酒吧文化

  你是否熟悉港劇中主角們都喜歡去的酒吧呢?現在快節奏的生活,繁忙的工作,很多人都喜歡晚上去酒吧喝杯小酒、放鬆一下自己。香港的酒吧也有很多,蘭桂坊、灣仔、九龍都聚集了很多。在香港文化中,一起來了解下具有當地特色的香港酒吧文化。   香港不大,酒吧不少。富有小資情調的蘭桂坊,燈紅酒綠的灣仔駱克道,流光溢彩的九龍 ...

具有當地特色的山東婚俗文化

  在歷史悠久的華夏大地,從古至今就流傳著許多的傳統文化,而這些傳統文化一直都被完整的保留下來。而婚姻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每個城市都有著不同的婚俗文化,下面的山東文化,為您帶來山東的婚俗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親迎   迎娶禮儀,通常稱為喜事、將媳婦、娶媳子,婚禮之前要請親戚朋友或街坊鄰居 ...

具有當地特色的吉林結婚習俗

  全國各地的婚禮習俗都很不一樣,每個地區都有著自己的特點。眾所周知東北人不但熱情豪爽,而且非常的淳樸。不知道吉林結婚有什麼習俗呢?想知道吉林結婚的特色嗎?他們結婚要準備什麼聘禮呢?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吉林文化吧。   結婚前一天晚上新郎的新房(睡覺的屋)裡不能讓人亂進特別是床上不讓別人坐,要找一個沒結過婚 ...

汶萊有哪些風俗習慣當地特色

  汶萊的風俗有:   1、參觀清真寺或到馬來人家作客時,進門前要脫鞋示尊重和清潔,不要從正在做禱告的教徒前走過,非穆斯林不能踩清真寺內做禱告用的地毯。   2、在指人或物時,不能用食指,而要把四指併攏輕握成拳,大拇指緊貼在食指上;在正式場合下,不要翹二郎腿或兩腳交叉。   3、汶萊禁止隨地亂吐痰、抽菸違者罰 ...

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特色食品

  1、回族: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麵、大滷麵、肉炒麵、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   2、蒙古族:傳統飲食大致有四類,即麵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稱肉食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