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北京傳統民居:四合院

北京傳統民居:四合院

  眾所周知,北京市我國的首都,是我過得發展中心,是我國最高機構的所在地,是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在北京文化中擁有很多的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有至今還儲存著的傳民居——四合院,這個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吧。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和你們所知道的一樣吧。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漢族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衚衕同時出現了。

  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裡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衚衕、弄堂,衚衕與衚衕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

  結構

  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佈局的傳統住宅的統稱。其歷史之悠久,分佈之廣泛,在中國民居中佔據首位,堪稱我國漢族居民傳統住宅的正宗典型。北京的四合院以它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營建方式,成為中國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築的代表,是中國民居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

  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的結構。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佈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以東西方向的衚衕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牆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闢於宅院東南角“巽”位。房間總數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間,東、西房各3間,南屋不算大門4間,連大門洞、垂花門共17間。如以每間11-12平方米計算,全部面積約200平方米。

  北京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蒔花置石,一般種植海棠樹,列石榴盆景,以大缸養金魚,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為人們所鍾情。

  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裡面和和美美,其樂融融。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文化內涵

  北京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它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築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北京四合院,天下聞名;舊時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觀廟壇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築,便是那數不清的百姓住宅。《日下舊聞考》中引元人詩云:“開閭闔三千丈,霧暗樓臺百萬家。”這“百萬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說的北京四合院。

  有名之處

  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還在於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築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築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南方地區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這種住宅適合於南方的氣候條件,通風采光均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走廊連線,起居十分方便,在院中賞心悅目,十分適合活動。

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廣州西關大屋

  廣州西關大屋,大多是由明清時期的豪門富商建立的。由於具有嶺南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現如今已成為人們的旅遊景點。朋友們,你們去過廣州西關大屋嗎?這裡的人都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下面,跟著小編一起走入本期的廣州文化吧。

  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裡古時位於廣州城的西門口(即中山六路與中山七路和人民路交口)。該區俗稱“西關”。西關在明清時期就是廣州的商貿中心,因此當年也聚集了許多名門望族、官僚巨賈。

  這些豪門富商在西關一帶興建了大批當時的“豪宅”,被稱為“西關大屋”。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裝飾精美。最具有嶺南特色的廣州古民居建築,和具有廣州最地道的昔日風情。

  居住在西關大屋裡的人們不僅保留著可代表廣州的風土民俗,而且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形成了既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又包容和吸收外來先進科技文化典型的嶺南文化特色。

  西關大屋極富嶺南韻味與風采,是廣州傳統建築的瑰寶,其建築藝術一方面來源於歷史和積累,另一方面從事南北貿易的商人帶回了國內各地建築藝術之精華,加以運用和仿造,同時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和歸國華僑日多而引進了不少國外先進科技,使西關大屋的建築與裝飾日趨華美,相傳興盛時多達八百餘所。而具有保留價值的只剩下10多間。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的鐘家花園等,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名園大宅因為各種原因已不復存在。

  那些著名西關大屋的真容我們如今已經無法得見,還保留著的一些西關大屋如今雖然還有居民居住,但他們並不歡迎外人隨意進入參觀。儘管我們還能看到這些大屋的外表,但透過緊閉的“趟櫳”門,我們仍然可以發現,時代的發展使居民對大屋內部的陳設做了幾乎徹底的改變。

北京傳統小吃:酸豆汁

  幾千年來我國小吃文化大全在不斷的在壯大,那些古色古香的街頭巷尾就是這些美味最初的地方。在北京的街頭存在著許多製作北京特色小吃的商鋪,這些北京小吃製作上並不複雜,但是在口味上卻是膾炙人口,其中一款酸豆汁更是讓人拍案叫絕。

  酸豆汁為京津地區一種特有飲料,它有豆類發酵後的酸腥味,酸中透出一股豆清香,但初飲者甚不習慣。

  過去有一則笑話,說齊化門(朝陽門)外營房的旗人都聚在街頭痛哭流涕,路人問之,哭者愈痛,謂“豆汁兒房都關了張,豈不要了性命?”笑話歸笑話,老北京人尤其是旗人,特別喜愛喝豆汁兒,甚至稱之為“本命食”乃是事實。

  俗話說,北京人是“豆汁兒嘴”、“老米嘴”、“滷蝦嘴”,即所謂“北京三嘴”。據說豆汁兒的問世乃在清初,當時某粉房做綠豆粉時,正逢炎夏,磨出的半成品豆汁當天未能用完,次日即已發酵,取少許嚐嚐,覺和甜可口,再經煮沸,飲之更覺味美,於是便專門做起豆汁來出售。

  人們購得豆汁,加入紫色老米(倉米)或剩老米飯,熬成豆汁粥,佐以不同的小菜,成為京師特有一種風味小吃。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前後,傳入宮內。每年舊曆九月至次年立夏後5天,清宮御、壽兩膳房都要製做豆汁,帝、後酒肉之餘,皆飲豆汁以解油膩。據說,咸豐梓宮(靈梓)迴鑾,東西兩太后帶領同治帝剛回到宮裡,即向御膳房要豆汁兒喝。

  在民間,豆汁兒的主顧更不分貴賤,凡穿戴體面者在廟會上吃“灌腸”或“羊霜腸”,往往會被人恥笑,唯獨喝豆汁兒則不足為恥。

  民間賣熟豆汁兒有兩種形式:一是走街串巷的豆汁兒挑子,吆喚“開了鍋的豆汁兒粥!”買者多是以鍋、碗端回家去喝;另一種形式是在廟會集市上擺個豆汁兒攤,設丈餘長案,前擺長凳。案上放2-4個大玻璃罩,大玻璃罩內放大果盤,盛著醬黃瓜、八寶菜、醬蘿蔔、水疙瘩絲等。春季備有爆醃醬苤藍,冬天備有五香蘿蔔乾丁。


傳統民居苗族吊腳樓

  吊腳樓也叫做吊樓,在平原地區很少見,一般都是依山而建,下面用木柱撐起來,可以有效防潮,吊腳樓在苗族、壯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很常見。   那麼,從苗族文化來看,苗族吊腳樓有什麼特點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在西南地區廣西、貴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吊腳樓”是山鄉少數民族如苗、侗、壯、布依、土家族等的 ...

北京傳統文化之四合院

  說到北京文化就不得不說它們的建築風格,畢竟自從元朝定都北京後,這裡就一直是最高權力的中心,象徵著整個中國,其建築風格也不例外。四合院就是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慢慢的成為了我國最為常見的民居。   中國住宅建築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四合院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文物資料分析,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四 ...

上海傳統民居石庫門

  上海有著“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在上海有著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以及氣勢磅礴的大廈。而要說上海文化最濃郁的建築,自然就會想到上海的民居石庫門,只有當你漫步上海的大街小巷是,你才會感受到石庫門那一分獨有的風情。   石庫門住宅脫胎於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十九世紀後期,在上海開始出現用傳統木結構加磚牆承重建造起來的 ...

佤族的傳統民居建築四壁落地房

  可能到過佤族的人看到佤族居住的房屋會想,我國不是已經是全面小康社會了嗎?怎麼佤族人們還居住在這麼簡陋的房子裡呢?其實這是佤族的一種文化傳承,因為佤族居住地氣候的影響,所以佤族人們通常會把房屋建成四壁落地房的形式。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佤族文化吧!   佤族聚居的瀾滄江邊、山巒疊嶂,屬亞熱帶氣候 ...

北京中秋節習俗主食吃團圓餅 男人不能拜月

  中新網北京9月12日電(張中江) 9月12日是傳統的中秋節。京味兒作家崔岱遠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老北京在中秋這一天有“拜月”的習俗,一家人的主食要吃“團圓餅”,月餅只是飯後的茶點。不過“拜月”是女人、小孩兒的事,男人不能參加。   中秋節來歷:團圓節日,男不拜月   崔岱遠介紹說,中秋首先是個團圓 ...

海南傳統民居

  瓊海地處海南東部的平原地帶,瀕臨南海,地域開闊,自古以來這裡便是海南經濟文化發達之地。加積鎮在明清時,便是富賈四方的商埠。據史書記載,瓊海居民祖宗多來自福建。因而海南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延繼,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它也必定與中原地區在有相同之處,但是由於時代的變遷,它們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其民居格局 ...

潮汕傳統民居

  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很多,且都用生動形象的名稱來命名,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爬獅”等等。一、四點金“四點金”是潮俗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四點金”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外圍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大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