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以六月息者也”的“去”是離開的意思。這句話是壯語後置的句式,也可以看作是者也判斷句式,可以翻譯為:“離開北方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息:休息,停歇)下來。”或者是“憑藉著六月的氣息離開北方。”原文出自莊周的《逍遙遊》,原句為“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的句式是:狀語後置。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副詞、形容詞、動詞片語、介賓片語等用在謂語後面(如果謂語後面有賓語,則用在賓語後面)。意義上對謂語起修飾限制作用,就是狀語後置。
去以六月息者也的翻譯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出自莊周的《逍遙遊》。《逍遙遊》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作,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
莊子(約前369一前286),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齊諧》這本書,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本句出自《莊子·逍遙遊》。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奮敏捷去求取知識的人。原句是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自《論語·述而篇》,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內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論語·述而 ...
1、敏的意思是勤勉努力。
2、敏的釋義:疾速;敏捷。聰明;機警。
3、字源解說: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做事動作快捷,即《說文解字》所謂的“疾也”,後延伸至勤勉努力、腦子反應快等。
4、組詞:敏捷、敏銳、靈敏、過敏、機敏等。 ...
1、翻譯是: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愛古代的文化,勤奮敏捷地去尋求來的啊”。
2、出自孔子的《論語》。《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 ...
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的意思:偉大的人,不偏離他的純潔、善良的心。
2、《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根據孟子的“性善論” 來說,修身養性也是為了保護人的本性,讓本性不受外界事物的 汙染。有赤子之心的人較為純潔,懂得關愛他人,幫助他人。有赤 子之心的人多了,社會也會變得美好起 ...
意思:所以稱謂他的諡號是“文”。
原句是: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
《論語·公冶長》是《論語》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談論仁德為主線,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從各個側面探討仁德的特徵。 ...
意思是人家改正了自己的錯誤以求進步,就應該鼓勵他的潔身正己。
原文: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譯文:孔子認為很難與互鄉那個地方的人談話,但互鄉的一個童子卻受到了孔子的接見,學生們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說:“我是肯定他的進步 ...
釋義: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出自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原文如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