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廉,即舉人。
2、狀頭,即狀元。
3、解頭,即解元。
4、茂才,即秀才。
5、登科,即進士。
6、貢士,即會元。
7、學官: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稱。
8、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
9、博士: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10、司業:學官名。大學士:學官名。
11、翰林:學士。
12、鴻儒:淵博的學者。
1、孝廉,即舉人。
2、狀頭,即狀元。
3、解頭,即解元。
4、茂才,即秀才。
5、登科,即進士。
6、貢士,即會元。
7、學官: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稱。
8、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
9、博士: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10、司業:學官名。大學士:學官名。
11、翰林:學士。
12、鴻儒:淵博的學者。
中國古代的人才制度主要有兩大類:世襲制和選拔制。秦以前主要是世襲制度。西周時,天子以及諸侯分封天下。管理國家由天子、諸侯、卿、士分級負責。而各階層按倫常,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穩定的制度開始崩潰,於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為各國的國君服務。
選拔制主要有察舉、徵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察舉制實行於漢代;九品中正制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科舉制存在的時間最長,從隋朝一直延續到清末。從明代起,科舉制的考試方法又產生巨大變革,改用八股方式衡文取士。歷代小說以及人們對科舉制的詬病,大多不是針對科舉制本身,而是針對明清以後的八股文取士。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