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代女性的貞潔觀

古代女性的貞潔觀

  提到古達的女性的貞潔觀,很多人都想當然的覺得保守、壓抑,自然而然的想到守寡、以死相殉等詞彙。其實我們對於封建社會女性觀念的認知多來源於明清時代,較為接近,這隻能說我們的眼光還是太過於片面和狹隘了。事實上漢唐時期民風的開發程度,可以說超乎了我們許多現代人的想象。漢代的皇后,有幾位是歌姬出身的,衛子夫,趙飛燕。武帝的姐姐,平陽長公主,她“休了”有陽痿之疾的前夫平陽侯曹壽患,改嫁給大將軍衛青,曾經是她的家奴!三國甄姬的前夫是袁譚,她是曹丕搶來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的妻子是搶的。唐代,武則天曾侍奉太宗父子。高宗迎接她時,群臣反對,但理由是“亂倫”,不是貞潔。更恐怖的的,武瞾和女兒太平公主共享面首。漢武帝,武則天,這些人都是雄韜大略,不可不顧及民間的影響的。由此觀之,如果沒有開放的民風為基礎,人民都不怎麼把貞潔當回事,他們不會那麼瀟灑,立歌姬為後?想都別想!清朝的慈禧,也算是有實無名的最高統治者了,面首?呵呵,想都不敢想。她敢專國政,卻不敢養面首,和她有“緋聞”的安德海,出京被殺,不是不敢言!這不是從小被教育的“好馬不繫二蹬,好女不事二夫”的“功勞”?《隋書》列傳四十五“列女傳”,記載這蘭陵公主在故事,初嫁儀同王奉孝,丈夫死後改嫁給柳述,後來夫家因罪遷徙到嶺南,煬帝要她再改嫁給自己的妃子的弟弟,她誓死不從。這,不是為了貞潔,是為情吧!或是為了自己而爭一次吧。要是蘭陵公主是個拘泥的人,在前夫死後就該以死殉節,或誓死不事二夫了。在看看《明史·列女傳》裡的幾個故事。龔烈婦,江陰人。年十七嫁劉玉,家貧,力作養姑。姑亡,相夫營葬。夫又亡,無以為斂。裡有羨婦色者,欲助以棺。龔覺其意,辭之。既又強之,龔恐無以自脫,乃以所生六歲男、三歲女寄食母家。是夜,積麥稿屋中,舉火自焚,抱夫屍死。他不嫌棄你拖油瓶,助你,改嫁未嘗不是一個好歸宿,奈何執著?留下悽苦可憐的孤女幼子,要了“烈女”這浮名何用?又江氏,蒙城王可道妻。夫貧,負販餬口,死不能斂。比鄰諸生李雲蟾合錢斂之,卜日以葬。及期,率眾至其家,闃然無聲,廚下燈微明,趨視之飲食畢具,蓋以待舁棺者,婦已縊死灶旁矣。眾驚歎,複合錢並葬之。一直以為,殉,只是個古老是傳說!看來才知道,是我太孤陋寡聞了。再看看歷代的律法。漢代“九律”規定,“七出”為男子離婚的條件,以後各代都基本延續下來。還規定,丈夫未葬而改嫁或擅自改嫁要處以重刑。不是不可改嫁,只是道德上的提倡。《唐律·戶婚》則有“和離”,就是現在流行的和平離婚,好聚好散。此外還規定:子女未徵得家長同意,已經建立了婚姻關係的,法律予以認可,只有未成年而不從尊長者算違律。這等於在法律上宣佈“私奔”有理。宋代在上元佳節,准許女性出門,回家晚了父母也不責備,許多的浪漫的,傷感的故事就在此時發生!著名的《青玉案·元夕》和朱淑真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就是明證。明、清律均規定:“婦女夫亡無子守志者,合承夫份,須憑族長擇昭穆相當之人繼嗣。”“其改嫁者,夫家財產及原有妝奩,並聽前夫之家為主”,反之,妻子故後遺留財物當然歸夫所有。妻子的攜入財產及婚後所得財產的所有權歸屬於夫。當然一個時代的女子的貞潔觀念與這個朝代的文化與氛圍息息相關,觀念的進步或是倒退,合適與否,都是需要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的評判的。

古代女性月經叫什麼

  1、叫月事、月水、月信、月經。

  2、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人·婦人月水》:“〔釋名〕:月經、天癸、紅鉛。時珍曰: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相符,故謂之月水、月信、月經。經者常也,有常規也。”月事即月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歲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時下,故有子。”王冰注:“所以謂之月事者,平和之氣,常以三旬而一見也。”宋王茂《野客叢書·漢再受命之兆》:“當景帝之召程姬也,程姬有所避,而飾唐姬以進。有所避者,顏師古謂月事也。”清袁枚《隨園隨筆·諸史》:“《姚氏識名》雲:天子諸侯妃有月事者,以丹注面,令女史見之,不口奏。”郭沫若《斷斷集·旋乾轉坤論》:“自然,女子也有她的生理上的天然限制,除開少女期便不免有月事的糾纏。”

中國古代的戰爭觀是什麼

  以仁為本的戰爭觀:這一思想大約形成在奴隸社會的初期,到奴隸社會的末期基本成熟。以仁為本的戰爭觀,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1、戰爭支柱——以仁為本。《司馬法·仁本第一》開宗明義:“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為正。正不獲意則權。”仁者使人親,義者使人悅。此二者,才是戰鬥力的凝聚核,才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基礎。

  2、戰爭準則——師出有名。《禮記·檀弓下》主張“師必有名”,認為師出無名,必將遭到眾人的反對,定成敗局。

  注重以“道”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勝論。“道”就是政治,是“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也。”當然,在注重道的同時,其他四個“天、地、將、法”因素也不可忽視。


古代女性人物有哪些

  古代女性人物有:   娥皇、女英、褒姒、妲己、西施、昭君、貂蟬、趙姬、楊玉環、虞姬、呂雉、戚夫人、卓文君。   陳皇后、陳阿嬌、衛子夫、勾弋夫人、平陽公主、許平君、霍成君、趙飛燕、趙合德、 甄宓。   大小喬、蔡文姬、長孫皇后、文成公主、武則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韋后、花蕊夫人、謝道清。   馬皇后、李 ...

裹小腳對中國古代女性的影響

  1、纏足不僅嚴重影響了女性足部的正常發育,還讓人們形成了畸形的審美心理。   2、纏足減少了女性從事舞蹈和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比如朝鮮和日本從中國引進的舞蹈藝術一直持續發展,而與此相反,在中國,舞蹈藝術的發展隨著纏足的發展而越發停滯不前。   3、纏足妨礙了女子的一舉一動,富家的貴婦名媛,凡有所需自有婢僕供 ...

古代女性宮刑是什麼女性割哪裡

  縫陰術。縫陰術,也叫做鎖陰術,即用針線繩索將女子外陰縫閉起來。這種宮刑術,因其極其卑鄙、下流,官場上不用,但在民間卻非常盛行。幽閉術。明朝人王兆雲在《碣石剩談》中提到了此法的操作:“用木槌擊婦人胸腹,即有一物墜而掩閉其牝戶,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廢矣”,這就是通常所講的“幽閉”。騎木驢。木驢不是一種玩具,而是 ...

郡主是什麼意思?古代女性特有封號

  郡主這個詞在小編最早聽到的時候,似乎是在電視上的古裝劇才會聽到,在現在這個社會上,應該很少會有郡主的稱呼,那麼在古代的郡主,會是什麼樣的一個意思,是一個國家女性的領頭人物,還是一個公主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傳統文化。   可能感興趣》》中國古代宮廷禮儀講解   郡主,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對於皇族女性的封號。郡 ...

古代女性化妝用的胭脂得名於什麼 古代胭脂這個名字起源於啥

  導語:在古代,女性們化妝用的東西叫胭脂,不過,現在我們仍能看到化妝品中有胭脂的存在。那麼,你知道古代女性化妝用的胭脂得名於什麼嗎?到底古代胭脂這個名字起源於啥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女性化妝用的胭脂得名於什麼   地名。據說,匈奴在漢武帝時,失去祁連、燕支二山之後,曾淒涼 ...

古代女性常用的飾品花鈿是裝飾在哪裡的 古人飾品中的花鈿是如何裝飾的

  古代女性常用的飾品花鈿是裝飾在哪裡的   臉部。花鈿(diàn)是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即用金翠珠寶製成的花形首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等製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起源   關於花鈿 ...

古代女性曾用哪種物品作為粉底原料 古代女人用的粉底原材料是什麼

  導語:我們知道,化妝這一行為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出現了,不過,古代用的化妝品自然是和我們現代的有所不同,起碼在原材料上,是有一定差異的。那麼,你知道我國古代女性曾用哪種物品作為粉底原料嗎?到底古代女人用的粉底原材料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古代女性曾用哪種物品作為粉底原料   米粒。最開始古人用米粒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