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樸而神秘的薩滿祭祀

古樸而神秘的薩滿祭祀

  薩滿文化景觀的核心是史前神話,這種神話充滿了英雄主義,凝聚著族人的理想、願望,規範著人們的道德、行為,實際上它是原始社會時期氏族或部落的憲章。其重要的人文科學價值在於——它以一種鮮活的文化形態形象地記錄了北方人類童年時代心靈與情感的發展軌跡,反映了祖先對世界的認知過程,表達了他們與自然進行鬥爭的意志與力量,也揭示了他們的迷惘與失誤

  我國東北部地區地處世界薩滿文化流佈的核心區域,滿族作為我國信仰薩滿文化的主體民族之一,至今仍為這一文化的延續發揮著作用。

  黑龍江省寧安市伊蘭崗村位於寧安市郊牡丹江畔,主要住著滿族關姓家族。其滿姓是瓜爾佳氏,正黃旗,在這裡居住已有300多年了。先祖尼雅哈那曾隨努爾哈赤征戰,屢立戰功。為崇敬祖先的功德,這個家族一直以“三年小祭,五年大祭”的方式舉行薩滿祭祀活動。關姓滿族家祭歷時3天,基本程式是:第一天晚上“星祭”;第二天白天祭祖,晚上“背燈祭”;第三天上午祭天,下午“換鎖”。這是一種原生態的滿族祭祀,既保持了古樸的形式,又有關姓家族獨特的個性。

  星祭:對自然的崇拜圖

  整個祭祀是從“掛草把”開始的。中午1點半,在伊蘭崗村滿族文化室的院門前,關姓家族的穆昆達(族長)關君泰用繩子將一束用紅線繩扎著的穀草掛到高高的杆子上。整個祭祀的象徵意義由此展開——這個“草把”將在祭祀結束後燒掉或扔到牡丹江裡,以此宣告家祭的順利結束,亦祈祝吉慶有餘的新生活的開始。

  據傳,每次家祭都會恰逢一場大雪,我們去的這一次也不例外。祭祀活動剛剛開始,天空中就飄落起雪花。

  這個祭祀的場所——伊蘭崗滿族文化室,祖宗匣子、族譜高高地掛在牆上,沿著牆修了兩扇木門,上面雕刻著關姓先人的生活圖景。平時木門關著,只有祭祀時才打開。

  下午5點,此時的伊蘭崗村已經完全黑下來,關姓族人們在大薩滿的率領下,挑著燈籠,捧著祭品去村口的大柳樹下進行“星祭”。星祭是對自然的崇拜,它表現了滿族人對北斗、北極星的尊敬。族人們向夜空中的那丹納拉乎、蒙溫烏西哈、圖門烏西哈等星辰行祭祀禮。參與整個活動的人很多,但井然有序,來去的路上都悄然無聲。

  歸來以後,在大薩滿的主持下,在院子裡宰殺第一頭黑豬,獵神祭禮開始了。案子上擺著酒和剛剛從豬身上割下的一塊肉。此後,整隻豬被切割開來,由鍋頭按禮將煮熟的肉恭恭敬敬地擺好,供於祖先及天神地祇。隨後,院子裡的氣氛熱烈起來,大人、孩子圍在院子中的篝火旁,從剛宰殺的豬身上割下小塊肉,用枝條串著,伸到火中烤熟了吃。老薩滿關玉林介紹說,當年滿族人在山林裡就是這樣吃肉的,透過這樣的儀式,族人們回憶先人的生活,表達對祖先的懷念。

  背燈祭:最具神秘色彩

  第二天早上8點,祭祀儀式開始。首先是請祖先神。他們來到文化室旁邊的屋子裡,將祖先的畫像展開,在牆上掛起來,擺上案子,供奉麵點。然後,男女薩滿輪番唱拜,口中唸的都是大段大段的滿語唱詞。

  很快,祭祀活動轉移到祭祀大廳裡。大薩滿帶著幾個人從西牆上請下祖宗匣子,取出赤橙黃綠藍白等彩色帶子掛在杆上,把供桌擺好。3名女薩滿恭恭敬敬地把頭一天做好的打糕擺到案上,並倒上供酒。地上鋪起了紅地毯,數十名關姓族人按輩份在案前跪下。男女薩滿開始分別手持供酒,邊唱邊拜,然後族人再次跪拜。連拜3次後,跳神開始。跳神時,3對男女薩滿輪番上場,他們手持抓鼓,身繫腰鈴,在神鼓的伴奏下跳了起來,周圍的人們也沉浸在莊嚴的祭祀氣氛中。從第一天晚上的“星祭”開始,只有薩滿上場跳腰鈴舞,族人們只在一旁敲抓鼓助威。

  “背燈祭”是薩滿祭祀活動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項。晚上6點,主持祭祀的大薩滿鄭重地指揮族人將祭祀房間的門鍤插上,將窗簾拉上,開始“背燈祭”。屋裡的燈一盞盞地熄滅,最終漆黑一片。3對男女薩滿開始輪流唱神曲。他們用滿語反覆吟唱,將綴滿腰鈴的獸皮鋪在膝上做響器,邊唱邊敲擊出音節。每唱完一曲,前排的薩滿就起身向後,後排的薩滿依次向前。3番輪唱終了,“背燈祭”結束。

  祭天·換鎖:美好祝願

  祭祀的第三天早上祭天。祭天也稱院祭,在露天的庭院裡進行。

  族人們首先在院子裡用3根木棍、一塊布和一根草繩支起一頂帳篷。他們說,先祖是在帳篷裡生活的,所以要象徵性地做頂帳篷。

  祭天時,在薩滿的指揮下,族人們在庭院中宰殺第三口黑豬。第三口豬可以是“還願豬”。所謂“還願豬”,是指有的族人遇到病、災時祈求祖宗保佑,並許諾在下一次祭祀時獻上一口豬作祭品。這樣的諾言是一定要兌現的。

  第三天下午舉行的“換鎖”儀式表達了對青少年成長的期盼。換鎖時,選出一個身體健壯的男孩,脖頸上繫著彩條,跪在一棵掛滿彩條的松樹旁。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給他象徵性地“換鎖”,這樣他會茁壯成長。隨之的祭神樹結束後,文化室裡存放祖宗匣子那面牆上的木門也被關上了,只有等到下一次祭祀才能開啟。穆昆達將門口掛的“草把”降了下來,扔進牡丹江,表明晦氣已經全部扔掉。到此,這次關姓家族薩滿祭祀活動全部結束。

悠遠而神秘的佤族祭祀

  木鼓,佤語稱為“克羅”,是佤族人心目中可以通天的神器。它源於母系社會中對祖先的圖騰崇拜。在每個佤族村寨都建有木鼓房,供奉著木鼓。千百年來,敲響木鼓,群山震盪,可以與祖先和神靈通話,可以驅兇避邪、祈求村寨平安,可以召集和激勵部族成員抵禦外來侵犯。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木鼓已成為佤族節日慶典中必不可少的樂器和道具。拉木鼓是阿佤人重要的宗教儀式,也是他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其凝聚人心、追求幸福、表現強悍、抒發熱情的文化傳統得以弘揚光大,可以說,拉木鼓就是佤族的狂歡節,“克嚕克羅”是阿佤人拉木鼓的日子,大約是每年開春之前,分為選料、拉鼓、制鼓、上架四個過程。選料。拉木鼓這天一早,幾十個強壯的佤族漢子扛著槍、斧、刀等,來到山上事前看雞卦選好的大紅毛樹下,先由魔巴念幾句咒語,幾十支火槍向大樹葉齊鳴,意為趕走樹鬼,然後輪流砍伐,直到砍倒大樹。樹砍倒後,魔巴須拿一塊石頭壓在樹樁上,以示給神樹的買樹錢,求樹神不要怪罪。拉鼓。精選一段2米左右的樹幹砍下,鑿下兩個耳洞,拴上四根粗藤條,眾人齊心拉回木鼓房,途中不間斷地有人加入到拉木鼓隊伍中去。一魔巴走在隊伍前面撒米、酒等祭祀品,意為讓路上可能傷害的小樹、小草們的神靈讓道,另一魔巴騎在樹身上領唱,大家邊拉邊合唱《拉木鼓歌》。制鼓。把木鼓拉到寨門或木鼓房後,請專門製作木鼓的工匠開始製作木鼓。先剝去樹皮,在樹身上部的兩側按女性生殖器的形狀(佤族的始祖安木拐是女性,因而佤族崇拜女性,將木鼓做成女性生殖器的形狀)鑿空四處,深淺不一,所以敲擊木鼓會發出不同音階的聲調。上架。木鼓製作完後,魔巴選一吉日,組織村民把木鼓抬到木鼓房。一般一間木鼓房內支放著兩隻木鼓。木鼓拉到寨子邊時,全寨男女老幼穿上盛裝,唱歌跳舞迎接。

古樸、神秘的臺江苗族祭鼓節

  苗族至今留存著豐富、獨特的民族習俗,尤以在臺江的表現最為集中。其最高禮儀為祭鼓,即祭祀祖宗。因而最能表現苗族宗教文化特性的活動,也就當數祭鼓節了。

  祭鼓節又稱“吃鼓藏”,一般隔十三年舉辦一次,是苗民以“姜略”(社或盟)血緣氏族為單位,共同祭祀祖宗的大典。旨在不忘祖宗當年創業之艱辛,希冀祖宗顯靈,賦予後代人畜興旺,生活美滿幸福。祭鼓節,每屆要連續舉辦四年的儀式活動,才算完結,其規模之宏大。形式之奇特,寓意之豐繁,堪稱華夏民族文化之一絕。

  苗族祭鼓,源於相傳苗族的女性始祖——妹榜妹留最初是從楓木樹心孿生的,苗族先民認為人死後靈魂只是一種轉移,而楓木製成的木鼓便是祖先的歸宿之所,只有敲擊木鼓,才能喚起祖宗的靈魂。因而祭祀祖宗就用祭鼓的方式來體現。

  節前,民族鼓社要舉辦招龍謝土、選舉鼓主買祭牛、迎接子孫鼓,醒祖宗鼓、砍鼓樹等儀式活動。

  節目前夕,氏族各戶親友都要抬禮物來賀,整個氏族家家客滿。祭鼓時,先請家師念”超度祭牛歌”後,由鼓主母舅殺牛祭祖,獻祭後,全體聚集,擊鼓吹笙,與祖宗同樂。接著進行“迎接鳥窩”、“投火烘窩”、“上凳”等儀式活動。奇特的是當鼓堂滿氏族圍觀男女在看到表演者的一些動作,體現出明顯偎褻意象時,皆不以其醜陋而回避,相反人們懷著美好的情感,認為不“上凳”,人丁不會興旺,鼓社就不能繁榮昌盛。在主客“打竹杖、抹花臉”等共眾參與性活動之後,還要舉行莊重的“捧碗”儀式,苗族先民把碗的圓形和完整無缺視為吉祥和美好的象徵,因而把氏族比喻為碗。此時五位鼓主共同捧碗,不讓碗偏,不使酒溢,寓意在教育苗族人民要齊心合力支撐氏族、愛護氏族,讓氏族千年萬代都像碗一樣的完整無缺,永遠繁榮昌盛下去。儀式後即送“祖母鼓”回山安歇。是時,全氏族男女出場,蘆笙歡歌,舞蹈奔狂。最後祭師稟告瞑之中的歷代祖宗回山安歇,不要為子孫們擔憂,活動告終。 整個活動規模隆重,儀式肅穆,充滿原始意識與習俗,充分展示了苗族先民的社會文化和樸素的信仰觀念。


滿怎麼打

  原神風薩滿怎麼打:   屬性介紹:元素:風   攻擊方式:揮棍,召喚旋風,召喚風圈   掉落物品:摩拉,導能繪卷,封魔繪卷,禁咒繪卷   打法技巧:風薩滿是丘丘部族中操縱風元素力量的特殊個體,是偏向控制類的丘丘薩滿,手持巨大的青綠色薩滿杖,靠近的話會使用薩滿杖直接攻擊。   在驚動有風丘丘薩滿的丘丘人群后 ...

滿怎麼打

  原神巖薩滿怎麼打:   屬性介紹:元素:巖   攻擊方式:揮棍,巖刺,巖柱   掉落物品:摩拉,導能繪卷,封魔繪卷,禁咒繪卷   打法技巧:巖薩滿會利用巖元素構成牢固的石柱,使自己與其他魔物遠離危險。厚重的巖元素攻擊、雙手劍,或者劇烈的爆炸能有效摧毀石柱。如果能快速打倒它,也能使石柱失去維持的魔力。你可以 ...

古老的藏族天葬

  藏族信仰佛教,佛教約在公元七世紀從印度傳入西藏,已經有了非常久的歷史。藏族人民大多數也十分的信仰佛教。大多數人認為天葬跟佛教徒的信仰有關。本期小編就帶你去藏族文化探索古老而神秘的藏族天葬。   由於佛教徒們認為把遺體獻給鷹,這是一種功德,能贖回生前罪孽,且利於靈魂轉世。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藏區最普遍的 ...

滿怎麼打

  原神草薩滿怎麼打:   屬性介紹:元素:草   攻擊方式:揮棍,召喚藤蔓,召喚草場   掉落物品:摩拉,導能繪卷,封魔繪卷,禁咒繪卷   打法技巧:比較少見的一種丘丘薩滿,會手持綠葉點綴的薩滿杖在族群的後方輔助其他丘丘人。戰鬥時會召喚3簇藤蔓阻礙旅行者行動並擋住箭矢等遠端攻擊手段,撞到藤蔓上會造成少量傷害 ...

滿 的“跳大

  6月12日是全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這一天,撫順八旗風滿族藝術團在遼寧大劇院廣場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中演出了原汁原味的《薩滿舞》,勾起了人們對一段歷史的回憶。   “跳薩滿”是滿族傳統宗教薩滿教的一種祭祀形式,民間俗稱“跳大神”。3年前,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首次舉辦了《清代薩滿教祭祀展》,展覽出幾十 ...

充滿色彩的赫哲族民間舞蹈:滿

  本期赫哲族文化帶來的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赫哲族民間舞蹈:薩滿舞,薩滿跳神時全副神裝,胸前背後掛著銅鏡,腰繫腰鈴,脖子上掛著布克春、薩日卡、額其和三種神,“愛米”供在西炕上。薩滿手拿神鼓以通神。繼續來了解薩滿舞吧!   一、薩滿舞簡介   所屬地區:黑龍江—雙鴨山   文化遺產名稱:赫哲族薩滿舞   遺產編號: ...

彝族俐侎人的傳統祭祀

  俐侎人正在祭祀古茶樹圖為俐侎人正在祭祀古茶樹 相傳,最初的俐侎人由景谷、景東一帶遷徙而來, 由於居住地面潮溼,建蓋房屋時,一般要離地3尺5寸, 曾稱為"離地人",後改名為"俐侎族"。新中國成立後,把俐侎人劃歸為彝族,作為彝族的一個特殊支系,現主要分佈在永德縣烏木龍,此外鳳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