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者,認為自己的命運是由天安排的,一切都是命中註定,放棄了追求,被坎坷和磨難嚇倒,奮鬥的精神不存。
2、“君子不爭故無與之爭”這句話可稱為老子的名言,一直流傳至今,有較深的思想蘊涵。老子透過大江大海能容納百川的道理,闡明瞭若要成為聖人和王者,必須要有廣闊的胸襟,只有以民為先,處於民下,天下的人才會樂於推崇,尊為聖人和王者,以這種不爭的處事態度,得到了民心,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之抗爭。
1、凡者,認為自己的命運是由天安排的,一切都是命中註定,放棄了追求,被坎坷和磨難嚇倒,奮鬥的精神不存。
2、“君子不爭故無與之爭”這句話可稱為老子的名言,一直流傳至今,有較深的思想蘊涵。老子透過大江大海能容納百川的道理,闡明瞭若要成為聖人和王者,必須要有廣闊的胸襟,只有以民為先,處於民下,天下的人才會樂於推崇,尊為聖人和王者,以這種不爭的處事態度,得到了民心,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之抗爭。
1、這句話的意思是:心態平和,與世無爭,自己做自己的事。表達了一種人處於社會之中,對於事物所保持的一種人生態度。修養好自身,保持個人節操,在汙濁的環境中能不受干擾地堅持自己的美好品格。同樣也比喻只顧自身而不管他人的個人主義處世哲學。
2、不嗔:是一個漢語詞彙,佛教指“貪、嗔、痴、愛、惡”五毒之一。又作嗔怒、嗔恚等,指因憤怒產生對人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
3、不怒:不怨恨、不發怒。怒,怨恨的意思。指一個人的性情溫和,對待一切事物都很平靜。
4、不爭:不爭是中國倫理思想史用語。在不同的學派中有不同的含義。道家視其為一種天道自然準則。並引申為人道上的謙下之德,說:“芳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包括“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與人爭先、爭上。
5、獨善其身:原指獨自修養身心,保持個人的節操。後指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個人主義處事哲學。
語出《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趙岐注:“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
1、意思是自然的規律是有利於物,而無害於物。做為人來說,補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2、老子說: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是說,自然的規律是有利於物,而無害於物:聖人的法則是為施捨,而不爭奪失之道利而不害,這句話好懂,正如老子說過的萬物作焉而不辭,那不就是不阻斷萬物的繁殖生長?不就是利而不害了?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是什麼意思?聖人的有為是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棄物,當然是與人不爭了。
3、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句話,帛書本作人之道為而不爭,此從通行本。老子在這方面總的理念和智慧就是:天道是不爭的,天道只是有利於萬物,從來不和其他東西爭。人應該取法於天道,取法於道,取法於聖人;天道不爭,聖人不爭,那麼人們也應當在競爭中學會“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