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君子之學入乎耳也著乎心出自

君子之學入乎耳也著乎心出自

  意思是君子作學問,是把所學的聽入耳中,記在心中,融會貫通到整個身心,表現在一舉一動上。出自《荀子勸學》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勸學,就是鼓勵學習。本篇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勸學》全文的中心思想是:

  1、 學不可以已;

  2、 用心一也;

  3、學也者,固學一之也。

  荀子認為,學習首先需要修養品德氣質,保持專一的品質,專門學習一門技術才能速成,然後保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是正確的學習方向; 要善始善終,切忌半途而廢,以期達到完全而純粹的精神境界。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的下一句是什麼

  1、“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下一句:相輔而行者也。

  2、原文: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3、賢於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也。等於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書》不云乎?“好問則裕。”孟子論:“求放心”,而並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於“道問學”,問且先於學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於己者,忌之而不願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於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

  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聖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並不見其有可恥也,後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後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君子之學為己小人之學為人

  君子學習知識是為了修身,小人學習知識是為了取悅他人。

  原句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出自勸學名篇君子之學美其身。

  此文論述了什麼是真正的君子之學。開篇以一組排比句從正面闡述了君子之學的表現。接著以小人之學的表現從反面加以論證。然後將兩方面進行對比,揭示了君子之學的根本目的在於美化自身,提高自身的修養。最後,從回答問題的不同表現加以比較,突出了君子之學的效果。文章說理全面而充分,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什麼是儒家君子

  儒家學說即為君子之學。儒學的社會價值就是先培育儘可能多的君子,再透過君子的言行與修為引領社會風尚。   孔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與教育家,開創了以文化教養引領社會風尚的文明之路。這種文明之路的核心是以仁愛為基礎的和平之路。孔子認為,社會秩序的好壞取決於人們的文化教養程度。文化教養的表現就是內心之德與外在之行的 ...

君子貴乎慎始用現代漢語翻譯

  1、大意為:要想學習就應該從開始就應該慎重和努力。不應該有半點怠慢之意。   2、原文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經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 ...

君子教喻是什麼意思

  “君子之教喻也”出自《禮記·學記》,意思為高明的教師善於用啟發的方法教育學生,其具體內容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它是班主任教育轉化學生的有效策略。   《學記》全文共1229個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內容相當豐富、精闢、深刻,是中國先秦時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   《學記》專門對教育與 ...

君子交喻什麼意思

  1、君子之教,喻也意思為:高明的教師善於用啟發的方法教育學生。出自:《學記》。   2、原文: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   3、翻譯:立志從事教育的人如果既懂得了教育成功的經驗,又懂得了教育失敗的原因,然後就可以勝任教師的工作了。所以教師的教學就是讓學生明白 ...

君子交喻啥意思

  所謂“喻”,就是啟發、誘導。原句意思是引導學生,而不是牽著學生走;鼓勵學生,而不是壓抑學生;啟發學生,而不是代替學生作結論。   出自《禮記學記》“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 ...

“中國牛郎織女文化鄉”列非遺

     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山東沂源、河南南陽、河北邢臺、陝西西安、山西和順等爭作故事起源地。經過專家學者的反覆論證,2006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山西省和順縣為“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山西省政府也將和順縣的牛郎織女傳說列入全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和順縣地處山西省境東陲,太行山巔。 ...

《老子》哲學:治世和養生之道

     千百年來,一部《老子》,不知傾倒了多少有識之士,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和王侯將相,下至文人墨客和山野村夫。   《老子》所闡釋的內容囊括了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雙重宇宙,穿越時間隧道,將整個宇宙的變化玄機攬於手中,把乾坤旋轉集於一掌之中,它自由地跨越了太極圖的黑白兩界,人們曾把它稱為“包含無限玄機的治世之學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