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君子是孔子所贊同的理想人格表現

君子是孔子所贊同的理想人格表現

  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是事業的正當性。君子處事要恰到好處,要做到中庸。人並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為君子,必須加強修養。修養不僅包括內在精神的修養,還包括文、藝的培養。孔子講君子,主要是從道德品質上立論的。君子由原來意義上的有位之人,演變為孔子心目中的具有理想人格之人。雖然孔子也講聖人,但是在孔子看來,聖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先秦道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由於特定的歷史環境,形成了當時思想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生動局面,這種局面是空前的,也許將是絕後的。這一時期,造就了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家,形成了眾多的學術流派,史稱百家。經過了歷史的選擇淘汰,到漢代時,對社會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的有六家:儒、墨、名、法、道、陰陽。 當時的思想界雖然門派林立,但是歸結起來,大家所建設的都是“修己治人之學”,宣傳的都是“內聖外王之道”,主張的都是“經邦濟世之方”。“修己”的目標是達到“內聖”,治人的目標是實現“外王”,總之是要把社會治理好

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什麼人格

  理想人格模式塑造的學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發憤立志,篤行實踐;仁智並進,全面發展;敢於負責,樂於奉獻;拒絕平庸,追求不朽。這些論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旺盛的生命力,值得我們在塑造現代理想人格模式,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等方面加以汲取和借鑑。


梁啟超呼籲什麼樣的理想人格

  梁啟超呼籲“新民”的理想人格。“新民”取自儒家經典《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梁啟超早年在《新民說》一書中大力提倡公德。古代儒家文獻《大學》本有新民之說,而梁啟超所說的新民則是指近代意義上的國民道德改造與更新。   梁啟超對現代社會所需的“公德”與“私德”的界定等議題進行了頗有見 ...

孔子為什麼贊同曾皙的觀點

  1、對曾皙說的那段話,從積極方面理解,認為曾皙是主張以禮治國,他說的是禮治的結果,是太平盛世的圖景,與孔子的“仁政”“禮治”“教化”的政治主張相符,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   2、有人認為曾主張消極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主張,故而與點。這個我不是很同意,看看就好。首先,孔子沒避世消極,他只 ...

孔子為什麼贊同曾點的觀點

  曾皙的觀點表達出了想要的生活狀態,屬於自然閒適的生活狀態,是人人都向往的狀態。孔子贊同他的觀點是反映出孔子在追求理想之外的一種心理狀態,就是在極其勞累的時候輕鬆一下,過一種隨遇而安的生活。在論語中可以看到孔子這種心情隨處可見,這正是普通人都有的心態,孔子是普通人,這種心態的隨時流露便是很好證明。 ...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什麼

  儒家的理想人格的是一種道德型理想人格,仁與禮是其根深蒂固的主題。“仁”是人格主體的自覺,“禮”是外在的社會制約;理想的道德人格,就是仁與禮的統一。   儒家主張禮治強調傳統的倫常關係,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等。儒家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漢初,遭統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後受玄學、佛學的挑戰, ...

君子不用其極的意思

  無所不用其極原意指盡一切努力達到至善的最高境界,現代指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基本解釋:極:窮盡。原意是無處不用盡心力,現指做壞事時任何極端的手段都使出來。   詞語分開解釋:無所:沒有地方,沒有處所。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   出自《禮記大學》:《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 ...

君子爭的意思是什麼

  君子無所爭的意思是君子應該與人無爭,與事也無爭。   中國文化的君子,是與小人對立的名稱。君子和小人跟好人和壞人一樣很難下定義,站在哲學的觀點看,更是如此。在社會、政治的立場上,不能以哲學觀點來討論,好與壞是對事功而言。   孔子所講的君子,是站在哲學的立場上,是一個抽象的代名詞。中國文化所講的君子是無所 ...

孔子對人類的貢獻表現在哪些方面

  1、整理華夏經典,儲存中華文化,其整理了六經,並且以六經教授學生,使中華文化得以代代相傳;   2、創立儒家學說,孔子所闡發的仁、忠、恕、孝等道德觀念,成為傳統中國最重要的道德法則,指導著中國社會的人際關係,為後人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3、在東亞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使文明由社會的上層普及到各個階層,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