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咘沙歌圩+壯族男女的情歌會

咘沙歌圩 壯族男女的情歌會

  壯族人民以歌會友,以歌敘情,由來已久。《廣西民族大全》記載:“山歌對唱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壯族先民在社會交際中就有了。”廣西扶綏縣渠舊鎮李炳忠告訴筆者,咘沙歌圩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已形成,已有近300年的歷史。

  咘沙村在廣西扶綏縣渠舊東南6裡,居民多為壯族,因村邊有一口含沙的清泉而得名。村西面有一座土山坡,坡度平緩,坡頂長著一棵大天桃樹,地上長滿青草,坡下長著幾棵大榕樹,歷年歌圩都在這裡舉行,人們早已習慣把它叫做歌圩嶺。登上歌圩嶺,放眼一望,只見這裡地勢開闊,面積達300多畝,確實能容納兩三萬人。嶺上的那棵天桃樹比過去大多了,樹皮蒼老遒勁,樹幹直徑近兩米,3個大人才能將它環抱。樹葉仍十分繁茂,樹冠覆蓋面約50平方米,真是一把天然的大羅傘。

  咘沙歌圩定在每年農曆四月初三、十三、二十三這3天。初三為頭坡,十三為復坡,二十三為尾坡。來趕歌圩的人最初多為青年男女,後來中老年人也來參加,唱歌的物件是自由選擇的,對歌的人數或三個或五個,也是自由組合的。唱歌的內容很廣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風土人情,記人敘事無所不包,愛情歌曲大部分是歌手們即興而成,隨口對答,比喻巧妙,語言生動。唱詞多為七言四句式,句尾押韻。山歌的曲調有多種,有粗獷高昂的,也有悠揚柔和的。歌圩這天,附近各村青年男女,個個早起備好行裝,男子都攜帶一把雨傘及必用的錢幣,女子把自己打扮得格外漂亮,個個手裡都提著一隻有蓋的精製竹花籃(這隻花藍是專門用來裝男朋友們禮物的,有手巾、花鏡、絲線、沙糕、油餈、果品,多數的人都會滿載而歸)。男男女女穿上盛裝,步行跋涉幾十裡,來到咘沙。當日對唱,如男方唱贏女方,女方便送給男方一塊繡花手帕,作為定情物,男方也隨之把事先買好的彩色絲線及一塊雪白的毛巾送給女方,也作為定情物,等待明年見面時再互相回送。女子回送的白毛巾上如果繡上一對美麗的鴛鴦,就表示接受男方的求婚,同意擇良日定婚。如果繡上的是其他花鳥,則表示仍有考驗男方之心。有的一見鍾情,速戰速決,頭坡便決定終身:

  十五月亮圓又圓,山盟海誓真情見。

  妹願隨哥結成雙,齊心共建好家園。

  有的則是馬拉松式的持久戰,吃了情哥兩籃沙糕也未必談成:

  正因花開未結果,幾何得甜到喉嚨。

  本來石少難填海,十成都有九成空。

  據介紹,咘沙歌圩不但歷史久遠,還流傳不少故事。當地有座山叫金貓銀老鼠山,山腳下原來有個山洞,洞裡擺掛著五顏六色的絲綢衣服,是神仙專供來趕歌圩的男女青年穿戴的,歌圩散時須退還,以便來年歌圩時再使用。有一個叫白鼠精的男青年卻屢次犯禁,拿了幾件新衣都不還。他還侮辱婦女,罪惡多端。山神知道後,通知天上派來金貓天將捉拿白鼠精。白鼠精躲到深深的洞裡不敢出來。金貓天將和山神商量,決定把洞頂的一塊大石頭推下來,封死洞口,白鼠精便悶死洞中。現在這座山左面金碧輝煌,現出金貓高大的英雄形象,而山的右面灰白暗淡,有白鼠精奄奄一息的畫面。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參加歌圩的人要彬彬有禮,不要貪財貪色。

  咘沙歌圩在民國初期已有很大發展,鼎盛時期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五六十年代。當時全國解放已10多年,社會穩定,生產發展,民族平等、婚姻自由的政策已經實施。咘沙歌圩也迎來了自己發展的春天。臨近鄉村的男女老少不必說了,遠的上至南寧賓陽,下至龍州憑祥,方圓上百公里的人們都搶著來趕咘沙歌圩。歌圩的前幾天,遠近商賈就提前利用馬匹馱運貨物來搶佔攤位。歌圩當天,成千上萬的人彙集於此,熱鬧非凡。日用商品、花紗布匹銷售空前,涼茶水果、米粉軟糕供不應求。那種平日在田間勞作用於遮擋太陽的帳篷,壯語叫“撐篷”,此時有了特別的用途:為唱歌者遮蔭,為買賣人擋雨,形成一幅淡雅的圖畫。咘沙群眾歷來就有敬賓好客的習慣,這天家家戶戶必然宰雞殺鴨,蒸糕煮粉,以豐盛的酒菜,款待賓客。晚餐坐席時和客人邊吃邊聊,還互問家事,十分親切。賓主酒足飯飽後,又徹夜對唱山歌,直到次日拂曉……

  歌圩既是一場歌詠比賽,又是賽詩會。不僅是文娛活動,也是經濟活動。現在壯族歌圩仍然盛行,扶綏渠黎一帶還流傳著這樣一首壯族山歌:“四月初三咘沙坡,翁老翁嫩都麻約(老人小孩都來看),翁老吶飲摟(老人得喝酒),青年吶葛河(青年人得擁抱)。”表達了人們對咘沙歌圩的讚美。

廣西壯族三月三歌圩節放多少天假 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規定

  廣西壯族三月三歌圩節放多少天假 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規定

  自治區政府作出決定:“壯族三月三”是我區少數民族習慣節日,從2014年開始,“壯族三月三”廣西全體公民放假兩天。

  2020年廣西壯族三月三因疫情原因,取消三月三放假。

  “壯族三月三”不僅是我區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主要集中在南寧、柳州、百色、河池、崇左、來賓、欽州、防城港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梧州、玉林、賀州等一些漢族地區。

  多年來,這些地方的各族幹部群眾一直有將“壯族三月三”作為我區民族傳統節日並予以放假的願望。近年來,先後有100多位自治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和提案,要求將“三月三”確定為我區的民族習慣節日並予以放假。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在中原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軒轅說法 ,傳說這天是盤古、黃帝、王母、真武大帝的誕辰。也是廣西漢族、壯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曆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廣西壯鄉南寧市武鳴縣舉辦了六屆“三月三”歌圩暨武鳴駱越文化旅遊節。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透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廣西三月初三有哪些禁忌忌諱講究

  一、三月三前後不要買車,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二、三月三前後不要購屋,免得好兄弟住進來。

  三、三月三前後不要結婚,免得遭好兄弟眼紅。

  四、三月三前後晚上不要出門,這是好兄弟們的活動時間。

  五、三月三前後不要去海邊,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六、女人在三月三前後如果正好是生理期,那麼,一些動工、祭祀活動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

  七、三月三當天走在荒郊野外,如果感覺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八、三月三這天不要撿路邊的錢,這些錢可能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九、三月三這天晚上不要穿戴繡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

  十、三月三這天晚上,別亂靠牆休息,沒事不要亂靠牆,因為好兄弟平時最喜歡依附在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鬼上身。

2020壯族歌圩節是幾月幾號 2020壯族歌圩節是哪一天

  2020壯族歌圩節是幾月幾號 2020壯族歌圩節是哪一天

  2020壯族歌圩節是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農曆三月初三。

  壯族每月都有自得其樂的節日。其中比較盛大的節日為三月三歌節,壯族歌圩節又稱歌婆節,是壯族盛大的歌節。節日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這四天舉行。

  壯族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日過清明節。與漢族大不相同,壯族對清明節祭掃十分看重。清明節時全家出動,帶上五色飯、肉、香燭、紙幡到祖先墳上去上供,行拜禮。山野間不時傳來鞭炮聲,久久不絕於耳,山谷中升騰著香火和鞭炮的藍色煙霧,造成了一種神秘肅穆的氣氛。在祭掃祖墳的同時,還要舉行盛大的歌抒,是為三月歌節。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好已經定為壯族節日。

  壯族歌圩節習俗

  壯族地區歌多歌美,到處都可聽到嚎亮悅耳的歌聲。壯歌的特點是善於觸景生情,託物取喻,以猜謎、盤問的形式,唱出有聲有色、動人心絃的歌詞。傳說唐代壯族有個著名的女歌手劉三姐,創造了聲調悠揚,寓意深遠的歌謠;她歌頌人們從事勞動和愛情的幸福,揭露反動統治者的殘暴,因而被奉為歌仙。每當歌婆節到來之時,成百上千的壯族青年打扮得漂漂亮亮去趕歌墟。在歌墟上,男女青年相互對歌盤唱,以示表達愛情,進行社交活動。

  他們開口就唱,出口成詩,彼此對答如流,有時賽上幾天幾夜也分不出勝負。壯歌分五言和七言兩種,每首都是四句。除了一些隨編隨唱的情歌、盤歌外,壯族還有不少優美的長篇故事歌。如在壯族集中居住的地區,《傳揚歌》長期以來廣為傳唱,家喻戶曉,成為倫理教科書。如今,歌婆節還增添了舞蹈的內容。別有風趣的“繡球舞”、“撈蝦舞”、“採茶舞代”“扁擔舞”、“銅鼓舞”等,舞步雄捷,詼諧活潑,感情逼真,充分體現了壯族人民勤勞勇敢和愛憎分明的性格。節日期間,在“歌仙”劉三姐的故鄉柳州,魚峰山下夜夜歌聲不斷;在桂林,優美動人的山歌蕩床於畫山秀水之間;在六十多個各民族聚居的縣市,歌會、歌堂、歌好……各具情趣,異彩紛呈,真是:八桂無處不飛歌。

  壯族歌圩節傳說

  在壯族,關於歌節起源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以劉三姐的故事最為著名和普遍認同。

  據說,劉三姐原來並不叫劉三姐,而叫劉三妹,是唐代的歌仙。故事流傳到後來,人們把劉三妹改成了劉三姐。劉三姐天生一副圓潤的好歌喉,聰明機靈。她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與愛情,揭露和諷刺地主的剝削壓迫。劉三姐的行為贏得了勞苦大眾的讚賞和支援,她成了人們心中的歌仙,但是她也成了地主的眼中釘。一年三月初三,劉三姐上山砍柴,地主派人砍斷了她攀爬的山藤,劉三姐墜崖而亡。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歌仙,就在她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這便形成了歌節。

  在歌圩節這一天,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壯族人們會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專門接待外村歌手。家家戶戶還做五色糯米飯和彩色蛋歡度節日。


獨具民族魅力的壯族節文化

  壯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壯族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壯族歌圩節也是別具魅力。在每年的三月三都會舉辦歌圩活動,歌圩節從古代就開始發展,一直流傳至今。那麼,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獨具民族魅力的壯族歌圩節文化吧。   壯族歌圩傳說   壯族歌圩,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許多動人的傳 ...

節起源和傳說

  要說“歌圩節”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歌圩節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曆歌圩節,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 ...

唱出男女的薅秧歌

  薅秧歌。巴中人薅秧時手杵一根竹棒,用右腳薅秧,一般為集體勞作,薅秧有唱薅秧歌之稱。薅秧歌詞為七言,曲調由四個樂句構成一個完整的曲調。都是一個人領唱,眾人邦合。內容很少反映薅秧草質量,大部分為反映男女情。 ...

節是為了紀念誰 三月三節的來歷

  歌圩節是為了紀念誰 三月三歌圩節的來歷   壯族人民在農曆三月三舉行盛大的節日歌會——歌圩,壯語稱“窩被節”。相傳這天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遇難 日,故設節紀念。劉三姐是唐中宗時壯族著名的女歌手,這位歌圩培育的歌仙,會唱許多優美動聽的山歌,被人們尊為對歌活動的創始者和傳播者。歌圩節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做用紅 ...

廣西三月三節是幾月幾 廣西三月三是什麼時候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幾月幾 廣西三月三是什麼時候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農曆的三月初三。   廣西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保留著少數民族的很多風俗習慣,其中壯族的“三月三歌圩節”是非常有特色的一個節日。   古時候,“三月三” 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漢族民俗認為,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所謂“二月 ...

廣西三月三節是什麼時候定的 廣西三月三節從什麼時候開始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什麼時候定的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從什麼時候開始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宋代定的,距今已有上千年曆史。據悉,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已有壯族“男女盛服……聚會作歌”的記載。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墟”。   廣西歌圩節 ...

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節的活動有哪些

  歌圩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歌圩節的活動有哪些   歌圩節是壯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歌圩節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每逢三月三,壯鄉里小的歌圩有一兩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歌圩日,家家戶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