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品味衡水特色的飲食文化

品味衡水特色的飲食文化

  衡水是一個有著眾多名吃的城市,這裡是吃貨的天堂。來到衡水不僅僅是遊玩,更要去體會衡水人的飲食生活,體驗衡水文化。來到了就不要錯過衡水的特色飲食文化,小編帶你品味衡水特色的飲食文化。

  鉅鹿香腸

  “衡水餐桌兩件寶,白乾香腸不能少”,這是多年來在衡水城

  鄉及相鄰各縣民間廣泛流傳的一句順口溜。這裡所說的香腸就是衡水市桃城區鉅鹿鎮所產的鉅鹿香腸。

  鉅鹿香腸的產生與鉅鹿鎮濃厚的商業氛圍有直接關係。清光緒年間,鉅鹿鎮已發展成為滏陽河上一個重要的水陸碼頭,來自冀縣、南宮、新河等縣的農產品在這裡集散,而來自下游天津和上游邯鄲等地的物品也在這裡中轉運往上述各縣。那時,國內許多大商號、錢莊在鉅鹿都設有分號,各種商號多達181家。繁忙的商業活動催生了鉅鹿的飲食服務業。清末,僅賣燻雞和燻肉的作坊就有20多家,鉅鹿香腸就產生在一個叫祥順居的燻雞坊中。

  高登科(1904年生),祖籍冀縣岳家莊,是鉅鹿香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據他現年77歲的兒子高立儉講,高登科的外祖父姓劉,經營一家祖傳多年的“祥順居”燻雞坊,握有一套嫻熟的燻雞手藝。到高登科的舅舅時,他把祖傳的燻雞的一些獨特配方嫁接到了製作香腸的程式中,使祥順居製作的香腸具有了清香可口、色味俱佳的品質。高登科13歲就在鉅鹿鎮跟他舅舅製作香腸,全面繼承了他的衣缽,並對其配方又進行了改進。民國初年,鉅鹿鎮共有祥順居、亨利居(高登科的親戚韓老立開)、禮盛居(殷老信開)等四家香腸作坊,其中祥順居的規模、銷量和名氣最大,往往都是祥順居的香腸賣完了,其它三家的香腸才開賣。據說,那時許多外地商販都是提前幾天交款,才能訂到鉅鹿香腸。鉅鹿香腸被南來北往的商人帶到各地,在京津也有了名氣。

  鉅鹿香腸產生不久便馳名遐邇,固然與鉅鹿鎮優越的商業環境及當時社會群體的飲食特點有一定關係,但與鉅鹿香腸優良的製作技術更是密不可分。製作鉅鹿香腸,要經過選、捋、切、篩、調、捆、灌、煮、燻九道工序20多個環節,歷時一天才能完成,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和獨特的講究。如:煮時要放17種中藥配製的調料,要煮成柳子開(小開);調腸餡時首選綠豆團,其次是山藥團;燻腸時需用楊柳木鋸末,冬天燻成棗紅色,夏天燻成金黃色。優良的製作技術使鉅鹿香腸具有了皮脆、肉嫩、清香不膩、存放耐久的優點,因而傳承百年而不衰。

  武邑扣碗

  武邑扣碗,又稱家常席、農家席。據說從宋代開始,武邑農村每逢結婚生子、老人喪葬、朋友聚會,都用扣碗招待客人及賓朋。扣碗以“淨碗”(即肉碗)多少區分“席”的質量和窮富之別。扣碗分肥方、肥片、五花、純瘦、排骨、魚肉、雞肉、海帶等。淨碗製作過程分為煮、燻、改刀、蒸、加湯等,再配以時鮮蔬菜,組成八個或十個碗席,有肥有瘦,有葷有素,肥而不膩,素而可口。

  扣碗麵向大眾,經濟實惠,招待賓朋,至高無上。明清兩代在當地已負盛名。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皇帝巡正定府冀州,路過此地,偶爾嘗之,失聲叫絕,賜名“武邑十大碗”,並欽定為宮廷膳食之一。自此,名聲更噪,品嚐者絡繹不絕。

  歲月更替,時代變遷。武邑扣碗在保持原來色、香、味俱全的基礎上,在原有“八大碗”、“十大碗”的基礎上,又推出了二十多種特色扣碗,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吸引外地美食專家前來品嚐。

  不論在武邑縣城,還是在衡水市區,以武邑扣碗命名的飯店有很多家,人們不僅可以隨時品嚐到武邑扣碗,還可以充分領略到武邑的民俗文化風情。

  冀州燜餅

  據史料記載,明朝時期,燜餅始於冀州。舊時,冀州有一個傳統,叫做“幼而讀書,長而經商”。一些聰明的冀州餐飲人跟隨著經商的熱潮,先後在北京、天津等地設立了冀州館,使“冀州燜餅”落戶並逐漸成名。後來,冀州傅官村人劉立平秉承冀州燜餅的傳統工藝,把這一傳統食品提升到一個新檔次。他做的燜餅色澤黃亮、勁道鬆軟、不粘不連、滋味醇厚、香氣撲鼻,並且還有素燜餅、肉燜餅、黃菜(即雞蛋)燜餅、鴛鴦燜餅(一盤兩樣)等多個品種。解放後,劉立平的傳人楊站長在碼頭李供銷社飯店做廚師,1966年還為視察地震災區的領導人做過燜餅。楊站長的徒弟馬丙樹長期主灶冀州湖賓樓飯莊,用冀州燜餅先後招待過來自俄羅斯、美國、日本、以色列等21個國家的客商,被河北省勞動廳授予“業務技術能手”稱號。

  衡水的地方名吃很多,像鉅鹿香腸、武邑扣碗、冀州燜餅、冀州曹記驢肉、落鍋燒雞、王集灌湯包、景縣粉玍、阜城全滷麵、棗強鞋底燒餅、衡水湖全魚宴、衡水湖漁家宴等等,不一而足。你知道嗎,名揚中外的北京“全聚德烤鴨”的發明人就是我們衡水冀州人呀。

佤族的特色飲食文化的標誌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文化都各具特色並且源遠流長,甚至在偏僻的地方,一些少數民族因為跟外界交流較少,甚至還保留著一些外人不甚熟悉的文化習俗。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那麼,你知道佤族的特色飲食文化嗎?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佤族文化吧!

  日常食俗

  佤族以大米為主食。西盟地區的佤族都喜把菜、鹽、米一鍋煮成較稠的爛飯。其他也區的佤族則多吃乾飯。一般說來,農忙時日食三餐,平時吃二餐。雞肉粥如茶花稀飯是家常食品的上品。

  旱稻多用木難現吃現舂,佤族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間有“無辣子吃不飽”之說。佤族的肉食主要來源於家庭飼養,有豬、牛、雞等家禽。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蟲的習慣。捕到鼠後,先用火把手燎光,除去內臟,洗淨,與大米一起煮成稀飯食用。也有的用火塘把鼠肉烘乾,製成鼠肉乾巴儲存,隨吃隨取。佤族所獵取的鼠類有竹鼠、松鼠和田鼠。

  一些地區的佤族還有捕食昆蟲的習慣,根據季節的特魚,更替食用竹蛹、寄生於草木植物的紅毛蟲、掃把蟲和寄生於冬瓜樹的冬瓜蟲等共有十餘種。食用時把可食的昆蟲與米一起煮成粥,加菜、鹽、拌辣椒,香辣可口。

  佤族習慣在吃飯時全家圍著火塘,主婦把飯盛到木碗裡,分給所有的成員,一般按各人飯量一次分完,如有外人在場也可分一份。此外佤族不喝開水,習慣於飲冷水。

  佤族養蜂比較普遍,但養蜂方法十分特別,先用一段掏空的圓木,兩頭封口,留出數個小孔,供野蜂進出,放在森林或屋椽下,使其繁殖釀蜜,每年割2、3次,與其中蜂蛹一起食用。

  可口的雞肉爛飯

  雞肉爛飯佤語叫“饃尼亞布繞”,是迎賓待客的美味佳餚,它即可以當飯又可以當菜,比普通的米飯要軟得多,比稀飯要幹些。有兩種做法,一種叫手撕雞肉欄飯,另一種叫刀砍雞肉欄飯。製作方法獨特,取鮮嫩烏骨子雞切隨和新穀米一起方如鍋中煮,然後放入茴香葉、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蔥、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其色澤鮮豔,味道糯滑鮮香,獨具特色。

  苦茶

  除飲酒之外,佤族更愛喝苦茶。佤族煮苦茶,要用一口大砂罐,若無砂罐也可用大茶缸。茶葉,一般用粗製綠茶,或自制的大葉茶,煮一次茶放茶一兩左右。在火塘上象煮菜一樣慢慢地煮,要把茶葉煮透,並煮到罐中的茶水僅剩下三五口為止,所剩的這幾口就是苦茶。飲時習慣於把罐抬起來喝。

  在滄源糯良一帶的佤族,新煮出來的茶水,濃得幾乎成了茶膏,喝上半口也就足夠解渴了。這樣煮出來的苦茶,色如煨出來的中藥湯,喝時雖然味苦,但喝後覺得清涼,它對氣候炎熱,遠離寨子在田裡勞動的佤族人民,具有神奇的解渴作用。

  泡酒

  泡酒也是佤族人民最喜愛的一種飲料,在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歲月,阿佤人不僅逢年過節要釀造泡酒,就是平日家家戶戶也釀泡水酒。泡水酒的製作方法簡單,多以小米、高梁或紅薯、芭蕉芋切片炒幹或碾罐或大竹筒內封存少則7—8天,多則幾個月(時間越久越醇)。

  賓客登門需飲用時,主人把酒罐揭開對入山泉水,濾去渣後即可飲用。主人便沖泡酒,一般主人先嚐第一口,然後依座次順序給客人們敬酒。

  泡酒含微量酒精、酵母,可以幫助消化,常飲泡酒不但於身體無害,反而有益健康。泡酒在佤族風俗中,也是友誼的象徵。長期以來,流傳著互贈泡酒的習慣。寨子裡有人結婚,同姓親友鄰居,均拿泡酒送給新人。主人則端出一桶桶泡酒供參加婚禮晚會的人們暢飲。

  佤族近幾十年才開始飲用燒白酒。

  佤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茶花稀飯,以雲南西南部森林特產茶花雞肉與大米一起煮制而成;火燒蛇肉;青豌豆炒螞蟻蛋;油煎柴蟲等。

泉州特色飲食文化

  在中國飲食文化裡,泉州自古有“八閩形勝無雙地,四海人文第一邦”的美譽,泉州美食自古就十分有名,早在唐代泉州港已是我國四大商港之一,到宋元時期一躍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人員和文化交流也促進了中外飲食文化的交匯。泉州著名的美食有泉州肉粽、蚵仔煎、牛肉羹、面線糊、土筍凍、洪瀨雞爪等,五花八門,聞名遐邇。

  泉州肉粽

  肉粽以香菇、蝦米、芋頭粒、栗子、豬肉(或雞肉)、糯米 等為原料,拌上滷湯、蔥頭油,放在鍋裡炒得又幹又松,再與紅燒豬肉、生栗子攪拌均勻,用竹葉包好煮爛。肉粽要趁熱食用,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茸、紅辣醬等調料,更是美味可口。泉州肉粽最有名的為東街的侯阿婆肉粽店。

  蚵仔煎

  蚵仔為閩南語,普通話為海蠣煎。泉州小吃蚵仔煎,口感香脆,內餡香滑。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最首要的條件便是採用新鮮的蚵仔,這些新鮮蚵仔在產地現剝現賣,不必因為長途運送而浸水,所以顆顆肥美碩大、鮮美無比,做出來的蚵仔煎當然豐盛多汁。

  牛肉羹

  泉州的牛肉小吃,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最出名的牛肉羹。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湯裡,還有湯裡細細的薑絲,兩種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膩,口感倍佳。牛肉羹有軟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區別就是牛肉是剁碎了還是切片。像泉州牛肉羹、西湖牛肉羹都屬於軟羹,牛肉是碎末,牛肉羹呈淡紅色。 而福建晉江牛肉羹、石獅牛肉羹都屬於硬羹。

  你可能還會喜歡:

  淺談:香港茶餐廳文化

  香港下午茶文化,下午茶的由來

  古色古香的雲南茶文化

  京菜菜名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朝鮮族特色飲食文化:打糕

  朝鮮族文化豐富多彩,最有象徵性的文化就是飲食。朝鮮族最著名的小吃就是打糕,打糕在朝鮮族很受歡迎,不僅是一種傳統的小吃,而且還蘊含著很多含義。   打糕在朝鮮族人民的心裡佔據很大的位子,人人可以沒肉吃,但不能沒有打糕。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看看朝鮮族特色飲食文化:打糕吧。   在秋冬時節,朝鮮民族經常製作一 ...

唐山飲食文化,唐山特色美食

  每一座城市的飲食文化都會有很多的不同,因為從一出生飲食就不一樣,也造就了一直以來的飲食習慣都會跟別的城市有所不同。本文小編將帶你一起了解唐山文化,看看他們特色的飲食文化到底有哪些不同。   唐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厚,“唐山”始於唐朝,但自遼、金以來,由於歷年戰亂致使這裡“人物凋耗,土地荒曠”.明洪武 ...

張家口特色飲食文化

  人世間,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愛已經辜負的太多了,美食就不能再辜負了。我國的飲食文化非常的豐富,隨著時代的不斷傳承創新,造就了中華料理的名聲,而在河北的張家口又有怎樣的特色飲食文化呢?本期張家口文化為你解析。   張家口飲食文化獨特,飲食種類繁多,從名酒,到小吃,到特色水果,在全國飲食文化中都佔有一席之地 ...

溫州飲食文化特色是什麼

  溫州是一個沿海城市,物產十分豐富。自古以來就有“食在溫州”的美譽。   每個城市的飲食文化都會有所不同。各有各的特色。   本文將為你解析不一樣的溫州文化,看看他們獨具特色的飲食都是什麼。   浙菜就整體而言,有比較明顯的特色風格,概而言之有四:一為選料“細、特、鮮、嫩”。細,取用物料的精華部分,使菜品達 ...

帶你品味常州飲食文化

  回憶裡的常州味道,源遠流長的常州文化。做為一名出色的吃貨,怎能能不瞭解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倘若真的不瞭解,那好怎麼大殺四方,橫掃千軍如卷席。本期小編帶你瞭解一下常州的飲食文化。come on!   常州菜,來於常州、無錫和溧陽,也叫“江南菜”,常用酒糟、糖醋、生抽調味,擅長各類禽肉、水產。花色精細,濃中帶 ...

品味獨特的東莞飲食文化

  東莞文化中飲食文化有著它特有的品位。東莞人對於莞邑美食,最樂於沉浸其中,所以東莞人到一個地方的時後總要抱怨一下當地的飲食。東莞人會經常“下館子”,本土美食深得民心,再輔以外地美食的變換風味,東莞人最喜在自己這片土地上品味天下,自得其樂。   近幾年,東莞本土美食的領軍企業,更是加強在飲食文化上的探索,於是 ...

頗有特色的秦皇島飲食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吃的,有吃的地方就會自成特色。那麼秦皇島這個充滿魅力的地方有什麼飲食文化呢?本期秦皇島文化將帶你走進美麗的秦皇島。去感悟美食的魅力之所在。快點往下看吧。   秦皇島的招牌海鮮菜有蟹黃魚米、清蒸加級魚、三椒蝦絲、爆原汁海螺、炸溜子蟹、繡球海貝、醬爆皮皮蝦、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