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商洛花鼓戲

商洛花鼓戲

  “商州山窩窩,處處花鼓多”。商洛花鼓是商洛山區人民喜愛的一種地方小戲,盛行於鎮安、山陽、丹鳳、商縣一帶。每到春節期間,幾乎所有山寨、村落都要打花鼓。有的地方竟連打正、二兩個月。男女老幼翻山越嶺,爭相觀看,煞是熱鬧。

  商洛花鼓也叫“跳花鼓”、 “舞花鼓”,是一種在“跳”和“舞”中說唱的民間藝術,因此,“跳”和“舞”便成為花鼓表演中一個最突出的特點,貫穿於一堂花鼓的人物表演始終。花鼓跳法多樣,姿態剛健優美,有蹦跳、閃跳、彈跳、扭跳、踏跳;有兔子跳、麻雀跳、側身跳、單腿跳、雙蹬跳;有三角跳、十字跳、之字跳、拐線跳、雙八字跳。跳的名目雖然很多,但表演起來卻沒有固定程式,由演員自由發揮,顯得優美大方、 自然生動,耐人觀賞。

  商洛花鼓劇目約500多本,著名而常演的有幾十本,內容大都是反映山區風情民俗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生活。還有一些一人一事或幾人一事的說唱故事節目。

常德花鼓戲

  武陵戲原名常德漢劇,是湖南的地方大戲劇種之一,以常德為中心,流行於湘西北、鄂西南並遠及黔東。武陵戲起源於明代,20世紀初,武陵戲興盛,各地戲班林立,名藝人輩出。現存傳統劇目約500個,其中高腔劇目30個,彈腔劇目佔90%以上。武陵戲唱腔以彈為主,夾有“南北反”“汰腔”“醜腔”“草鞋板”“子母調”等,構成武陵戲特有彈腔。樂器以土、蘇、京三套鑼鼓結合使用,有其特色。角色行當分生、旦、淨、衛四大行。戲班一般以生行應工戲為主,角色18人,生行常有9人,故有“生半邊”之說,表演藝術注重“內八塊”“外八塊”的基本功

長沙花鼓戲

  長沙花鼓戲,以長沙官話為舞臺語言,是湖南花鼓戲中影響較大的一種。它是由農村的勞動山歌、民間小調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燈)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餘年。

  長沙花鼓戲在地花鼓階段,是從“兩小”(小丑、小旦)到“三小”(兩小加小生),再從“三小”發展到多種角色。但以“三小”為主,至今仍是長沙花鼓戲的重要特點。

  長沙花鼓戲的傳統劇目中,有大量的小戲和摺子戲,是最有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劇目。小戲包括“對子戲”和“三小戲”。小戲大都是在山歌、漁歌、小調、地花鼓、竹馬燈等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摺子戲則是大本戲中經常作為單獨演出的,都是長沙花鼓戲中最流行的劇目。建國後,依靠老藝人和文藝工作者的合作,對長沙花鼓戲的傳統劇目進行了挖掘、改編。重點加工整理的有《劉海砍樵>、《蘆林會>、《陰陽扇>、《南莊收租>、《劉海戲金蟾>等五十個劇本。

  在音樂中屬於“曲牌聯綴體”,聯綴的方法是根據塑造形象的需要和保持唱腔佈局統一協調的要求,將同基調的多支曲牌聯接起來,達到刻劃人物、展現劇情的目的。但在表現手法上,輔以板式變化,以彌補曲調之不足。

  長沙花鼓戲的聲腔分為“川調”、“打鑼腔”和“小調”三大類。前兩類稱為“正調”,有較固定的聲腔格式、旋律特點;後一類的曲調旋律、節奏、調式都變化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來的民歌結構。長沙花鼓戲的過場音樂,曲調來源於民間歌曲和古典的曲牌。

  長沙花鼓戲在“三小”的基礎上發展了生、旦、淨、醜諸行角色。但小丑、小旦、小生仍代表著本劇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小丑分為褶子醜、短身醜、官衣醜、爛布醜、奶生醜等。

  長沙花鼓戲的伴奏樂隊,分文武場面。文場有大筒、嗩吶。大筒是主要樂器,形似二胡,以竹筒蛇皮製作,音色清亮而渾厚,伴奏時用於託腔保調;嗩吶分大嗩吶和小嗩吶,主要用於吹奏過門。武場有堂鼓、大鑼(蘇鑼)、大鈔(漢鈔)、小鈔和小鑼。擊拍的是“可子”(即長方形的梆子)。


荊州花鼓戲

  荊州花鼓戲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它發源於荊楚大地,是在三棒鼓、踩高蹺、採蓮船等民間演唱形式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載歌載舞的鄉土戲曲。   荊州花鼓戲正式以戲劇形式出現,相傳始於清朝中葉,迄今已有 200年曆史,它最初名叫“沿門花鼓”(或“推車花鼓)。在其早期階段,常是三五個人搭成一個小小的戲班,走鄉串鎮, ...

東路花鼓戲

  湖北省黃岡麻城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路花鼓戲在歷史上流傳甚廣,影響極大。據有關資料記載,劇種形成於嘉慶末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餘年的歷史。   東路花鼓戲起源於鄂東,形成於鄂東的麻城、羅田、紅安、浠水、黃岡一帶,位於大別山南麓。   東路花鼓戲的行當早期只有小生、小旦、小丑,俗稱“三小”,其上演劇目多以反映民 ...

商洛一街三省風俗各異

  商南縣汪家店鄉白浪村地處鄂、豫、陝三省交界的白浪河口,村中有一條街道叫白浪街,街中心有一個分界石,名曰“一腳踏三省”。一條街上住著3個省籍的鄉民。街南屬湖北省鄖縣白浪鄉白浪村;街北面一分為二,西半部為陝西省淅川縣荊紫關鎮馬頭村和後窪村。湖北和河南、陝西門對門,陝西和河南兩隔壁。當你步入這條街的分界石處,你 ...

商洛的掃塵風俗

  俗話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臘月二十七,裡外洗一洗;臘月二十八,用具擦一擦;臘月二十九,髒土全搬走。”   每年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清洗傢俱,拆洗被褥,撣拂塵垢蛛網,進行一次衛生大掃除。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古代把春節前的大掃除叫“掃年”,也叫“掃塵”,按民間的說法 ...

商洛商州看家饃俗事

  商州農村,年輕女娃跟男娃訂婚不叫相親叫看家。由此形成了獨特的“看家饃”習俗。   看家一般是由媒。人領著女娃及其直系親屬如:媽嫂姐妹,七姑八姨,事先訂好日子。這天早上男娃專門在門外盯梢,一旦發現《看家的》走到門口,趕緊一邊問好,一邊領著進入堂屋,給每人遞上預先備好的熱茶水。爾後,吃早飯,一般為一人一碗“米 ...

商洛洛南換氽子系俗

  洛南縣換氽子系風俗與男婚女嫁相關,主要是表達雙方意思的一種形式。   具體是這樣:男女雙方經介紹相識,女方經毛看、細看認為對方就是自己意中人,男方也沒有意見。於是,男方經過一番打扮,在紅娘的陪同下,提一氽子酒,或提一瓶酒,酒的價錢不在乎,用紅頭繩繫緊氽子脖子,來到女方家。吃過飯要走前,女方家主事人,便倒幹 ...

商洛有多少人口

  人口大約214萬人。   商洛:隸屬於陝西省,位於陝西省東南部,東臨河南省,東南臨湖北省,北、西北、西南分別與陝西省渭南市、西安市、安康市接壤。總面積19851平方千米。商洛始名於漢朝,指上雒和商的地域合稱。因地處秦嶺山地,因境內有商山洛水而得名。歷史上商洛道為秦馳道的主幹道之一,為秦楚咽喉,是長安通往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