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國家的重大事務,在於祭祀與戰爭。祀:祭祀;戎:軍事、戰爭。這是《左傳》裡的話,見於成公十三年,出自劉康公的一段說辭。祀即祭祀活動,在傳統社會是為祭禮,儀式莊嚴而隆重。戎則是軍事行動,對一國而言,是不得已而採取的戰略舉措。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說這句話是因為晉侯要攻打秦國,派特使郤錡向魯成公借兵,但這位郤錡在行事的過程中,不夠恭敬有禮,因此遭到孟獻子的非議。孟獻子是魯成公的高階副手,遇有朝拜周王等重要事宜,每與之同行。該孟氏批評郤錡說:“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郤子無基。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師,將社稷是衛,而惰,棄君命也。不亡何為?”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出自《左傳成公十三年》。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國家的重大事情,在於祭祀和戰爭。反映了古人對天地的敬畏、對祖先的崇敬和統治者崇尚征伐的思想。祭祀反映古人對於天地,神明,自然界,先祖等等的敬畏和崇拜,同時也反映古代社會的迷信思想。戰爭反映了古代社會的統治者對於武力征伐的崇尚思想。
防備是國家最重要的事情。這句話出自墨子的戰備防務名言。墨子 ,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 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
“於”是“比”的意思。這句的翻譯是那遷謫戍邊計程車卒並不比九國部隊更強。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兩句中的“於”也相當於“比”。題目中的句子出處是《過秦論》,《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全文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 ...
國之四維 :指治國的綱紀準則。
出處:《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
1、意思就是:衡量中國的物力財力,能給就給,只要能討得各國的歡心。字面意思是拿儘可能少的中國財富,去恢復清朝跟邦交國的關係(主要是歐美列強),以達到維持自身統治的目的。
2、1900年,慈禧向列強宣戰,結果戰敗。於是慈禧下“詔書”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的意思是:“‘要像對待骨頭、象牙、玉器、石頭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出自《論語·學而》。
2、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 ...
國之藩籬意思是指國家邊界、屏障。其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來指某一範疇。藩籬本義是指用竹木編成的籬笆或柵欄。一般情況下是中性詞;比喻對事物的限制。
出自《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二回:“夫差親對曰:周王有旨,命寡人主盟中夏,以縫諸姬之闕。今晉君逆命爭長,遷延不決,寡人恐煩使者往來,親聽命於藩籬之外,從與不從, ...
“求之與,抑與之與”的“與”是語氣助詞,無實意,這句話的意思是“是自己求得,還是別人告訴他”,出自《論語·學而篇》,語氣助詞是助詞的一種,是用在句中表示停頓和句末強調語氣的虛詞。
語氣助詞在句子中讀作時不譯舒緩停頓,在句末強調語氣或透過排比句重複時增強氣勢。常見的語氣詞有以下這些分類:疑問語氣、祈使語 ...
孝悌者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這就是仁的根本。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學而篇》。人們如果能夠在家中對父母盡孝,對兄長順服,那麼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
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治者內部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