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藩籬意思是指國家邊界、屏障。其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來指某一範疇。藩籬本義是指用竹木編成的籬笆或柵欄。一般情況下是中性詞;比喻對事物的限制。
出自《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二回:“夫差親對曰:周王有旨,命寡人主盟中夏,以縫諸姬之闕。今晉君逆命爭長,遷延不決,寡人恐煩使者往來,親聽命於藩籬之外,從與不從,決於此日!”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國家的重大事務,在於祭祀與戰爭。祀:祭祀;戎:軍事、戰爭。這是《左傳》裡的話,見於成公十三年,出自劉康公的一段說辭。祀即祭祀活動,在傳統社會是為祭禮,儀式莊嚴而隆重。戎則是軍事行動,對一國而言,是不得已而採取的戰略舉措。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說這句話是因為晉侯要攻打秦國,派特使郤錡向魯成公借兵,但這位郤錡在行事的過程中,不夠恭敬有禮,因此遭到孟獻子的非議。孟獻子是魯成公的高階副手,遇有朝拜周王等重要事宜,每與之同行。該孟氏批評郤錡說:“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郤子無基。且先君之嗣卿也,受命以求師,將社稷是衛,而惰,棄君命也。不亡何為?”
防備是國家最重要的事情。這句話出自墨子的戰備防務名言。墨子 ,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 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
“於”是“比”的意思。這句的翻譯是那遷謫戍邊計程車卒並不比九國部隊更強。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兩句中的“於”也相當於“比”。題目中的句子出處是《過秦論》,《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全文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 ...
心懷國之大者的意思是中央關心、強調事關全域性、事關根本、事關未來、事關黨和國家事業興衰成敗的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到行動上,而不是停留在口號上、表態上,就是心中有數。
國之大者在民,在民心。要時刻提醒樹立國之大者在民的執政思維,堅決摒棄那種“人民的一切都是 ...
國家有這樣的人,是眾人所厭惡的。國是,指國家的重大政策。“共商國是”原本是“共定國是”,其源出於西漢劉向《新序》卷二《雜事二》。“國是”並不是一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大策。“國事”與“國是”是近義同音詞,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朝有不直、毀名之臣,則民生休慼、人品邪正,誰復為國家昌言乎,疏上 ...
國之四維 :指治國的綱紀準則。
出處:《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
1、意思就是:衡量中國的物力財力,能給就給,只要能討得各國的歡心。字面意思是拿儘可能少的中國財富,去恢復清朝跟邦交國的關係(主要是歐美列強),以達到維持自身統治的目的。
2、1900年,慈禧向列強宣戰,結果戰敗。於是慈禧下“詔書”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
1、國之大者的意思:
(1)從權力結構看,黨中央是“國之大者”,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是“國之大者”。
(2)從黨國利益看,政治是“國之大者”。
(3)從政治角度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是“國之大者”。
(4)從歷史角度看,中華民族長盛不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國之大者”。
(5)從發 ...
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的意思是:國家獲得社會財富的權力工具不能隨隨便便被別人窺視和掌握利用的。
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出自《道德經》第三十六章。第三十六章原文: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