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這樣的人,是眾人所厭惡的。國是,指國家的重大政策。“共商國是”原本是“共定國是”,其源出於西漢劉向《新序》卷二《雜事二》。“國是”並不是一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大策。“國事”與“國是”是近義同音詞,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朝有不直、毀名之臣,則民生休慼、人品邪正,誰復為國家昌言乎,疏上,奪俸一年。嗚呼,國是所歸,往往如此矣。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出自先秦佚名的《老子·八章》,老子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中最讚美水,認為水德是近於道的。
水沒有固定的形體,隨著外界的變化而變化;它沒有周定的色彩,“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它沒有固定的居所,沿著外界的地形而流動;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變,或為潺潺清泉,或為飛瀉激流,或為奔騰江河,或為汪洋大海;它川流不息,卻沒有窮竭之時。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中的"之”是結構助詞“的”的意思。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的意思是如果人們沒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事情。
文言文中”之”的所有用法:
1、結構助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作定語的標誌。
2、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使原來的主謂句成為句子成分或複句的成分,不必譯出。
3、賓語前置標誌,通常出現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放在動詞謂語前。
4、定語後置標誌,為了強調定語,
答案:南京素有石頭城之稱,為越國大夫范蠡所築。
解析: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踐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約830米處築城,城周長約1、2公里,面積約0.94平方公里。後稱越城,又名范蠡城。它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座有確切年代可考的軍事性質的古城,被公認為南京城市的開端。
范蠡簡介:生於公元前536年,於公元 ...
使是如果,假使的意思。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的意思是假如人最大的畏懼莫過於死亡。
出自《魚我所欲也》,作者孟子。《魚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強調正義比生命更重要,主張捨生取義。孟子性善,自認為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就應該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強平時的修 ...
使人之所惡這句話出自《魚我所欲也》,文中完整的句子為: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其意思為:假使人們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哪種會不用呢?文中的之為順接副詞,無意思,起連線作用。 ...
1、“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的意思是即便一個人有直達天際的志氣和理想,如果缺少了運氣,就不可能自己達成目的。
2、原文出自北宋呂蒙正的《破窯賦》。原文節選如下: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3、譯 ...
1、有過之而無不及意思是指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
2、出自於先秦·孔子《論語·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3、過:超過;及:趕上。
4、造句:他的書法和他哥哥的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
所:用在動詞前,代表接受動作的事物,構成所字結構。湯熨之所及也的意思是: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該句出自文言文《扁鵲見蔡桓公》,作者是韓非子,戰國晚期韓國人,韓王室諸公子之一,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該文章內容帶有勸喻型性。文章以時間為序,以蔡桓公的病情的發展為線索,透過扁鵲"四見"的局勢 ...
千湖之國有“千湖之國”稱號的北歐國家芬蘭。它的西南部瀕臨波羅的海,面積33萬7千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100千米,人口500多萬。
芬蘭共和國(Finland),簡稱芬蘭,位於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1100公里,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