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塔塔爾族概況

塔塔爾族概況

  民族概況

  塔塔爾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比較集中的是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鎮。另外,奇台、吉木薩爾和阿勒泰等縣的農牧區也有少數的塔塔爾族。“塔塔爾”和“達怛”、“達旦”、“達達”、“達靼”同為“韃靼”的不同譯音。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塔塔爾族人口數為4890。塔塔爾族使用塔塔語,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奴語支。由於塔塔爾族與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族人民雜居,聯絡密切,因而這兩個民族的語言、文字也逐漸成為塔塔爾族的日常用語和通用文字。

  最早出現於鄂爾渾葉尼塞碑文。唐文獻作“達旦”,為我國北方突厥汗國統治下的一部落。隨著突厥的衰亡,韃靼漸漸成為強大的部落。蒙古興起後,韃靼部為蒙古所滅。蒙古人西征時,西方曾將蒙古人統稱為韃靼。13世紀西征的蒙古人,在伏爾加河一帶建立欽察汗國,其居民是保加爾人和操突厥語的奇卜察克人(欽察人)。15世紀時,欽察汗國衰亡,在伏爾加河、卡馬河一帶建立喀山汗國。不裡阿耳人是汗國的主體;此外,還有許多使用突厥語的部落和突厥化的蒙古人。塔塔爾人作為一個民族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另外,當時被稱作塔塔爾的,還有克里木及西伯利亞使用突厥語的民族。塔塔爾這一族名是從歷史上沿襲下來的。

  新疆的塔塔爾族主要是19世紀20和30年代及以後陸續從喀山、斜米列齊、齋桑等地遷徒來的。19世紀20和30年代,俄國封建領主加緊掠奪土地,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塔塔爾人被迫出外流浪,其中有些人經過伏爾加河下游、西伯利亞、哈薩克來到中國的新疆。現在居住在布林津、哈巴河等地的塔塔爾族多半是這些人的後代。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沙皇政府透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打開了對中國新疆的通商大門。這時處在俄國經濟中心的莫斯科和中國新疆之間的喀山一帶的塔塔爾商人也隨著活躍起來,其中有些人在到新疆做生意的過程中移居新疆,開設商店。這時遷到新疆的除商人外,還有教育工作者和宗教職業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又有不少塔塔爾人遷到新疆,主要是中、小商人和農民、手工業者。

中華民族: 塔塔爾族

  主要分佈在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古稱韃靼。“塔塔爾”一詞原意為“茅舍”。

  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 主要經營商業和手工業。信仰伊斯蘭教。

  習俗

  進餐時,每個人面前都放一塊小手巾,用以擦拭嘴、手並防止食物濺在衣服上。全家人圍坐一圈,中間餐桌上放一塊餐布,吃飯時習慣用勺子、刀子、叉子。上茶、上飯,要先送給長者,然後再按年齡大小先後遞送。飯畢要做“巴塔”(祈禱)才算就餐結束。

  食俗

  塔塔爾族習慣於日食三餐,中午為正餐,早晚為茶點,日常飲食離不開面、肉和奶,間或也食用一些大米,但均製做成特殊食品。塔塔爾族婦女素以烹調技藝高超著稱,善於製作各種糕點,如用麵粉、大米加乳酪、雞蛋、奶油、葡萄乾、杏幹烤制的“古拜底埃”,其外部酥脆,內層鬆軟,風味馳名新疆;也有將肉和大米混合烤成名為“伊特白西”的點心,還擅長用雞蛋、奶油、砂糖、鮮奶、可可粉、蘇打和麵粉製成精美可口的饢。

  日常主食除肉、卡特力特(用牛肉、土豆、大米、雞蛋、鹽、胡椒粉作原料製成,類似於抓飯)、饢和拌麵之外,還有帕拉馬西(餡餅)、餃子、油煎餅(帶土豆)等。

  塔塔爾族喜歡的風味飲料有:類似於啤酒的“克兒西麻”,是用蜂蜜發酵製成的,還有用野葡萄、砂糖和澱粉製成的“克賽勒”等。

  節慶

  同當地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相似。薩邦節是塔塔爾族獨有的節日,也稱犁頭節,一般定在每年的六月份舉行。

塔塔爾族先“嫁”後“娶”的婚俗

  你瞭解塔塔爾族先“嫁”後“娶”的婚俗嗎?塔塔爾族先“嫁”後“娶”的婚俗有什麼特點呢?相信還有很多人不瞭解塔塔爾族先“嫁”後“娶”的婚俗特點,下面為大家介紹塔塔爾族先“嫁”後“娶”的婚俗特點。

  塔塔爾族的婚俗別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後再“娶”回來。

  婚姻過程是,經媒人三番五次登門求親,女方家長若允諾,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禮,稱為“庫拉克綏雲切”,即給新娘從頭到腳的整套服裝。下過聘禮,即算訂婚。

  按塔塔爾人的傳統習慣,婚禮在新娘家舉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結婚前幾天,男方要把為新娘製作的全部服裝、炊具、陳設和婚禮時食用的物品及自己的“嫁妝”送到女方家,其中包括給新娘父母的禮物(稱“克以特”)。等到新婚之夜,新郎就正式“嫁”過去了。

  “出嫁”的儀式也頗為有趣。這天,新郎在伴郎及親朋好友的陪同下,坐上馬車,青年人拉手風琴,興致勃勃地唱起塔塔爾流行歌曲“幾爾”,一路上歌聲、琴聲、口哨聲、吶喊助興聲連天,浩浩蕩蕩地前往女家成親。當夕陽西下,新郎和伴郎們一行人等來到新娘家。這時先要繞著院落轉一圈,然後才到門前。而此刻女家大門都緊閉著,新郎要獻禮物才能進去。以後,新郎進房門,到床邊,吃飯,都要送喜錢。

  結婚儀式接伊斯蘭教教規進行,先由阿匐誦經,並詢問新婚夫婦是否願意,待男女雙方回答“願意”之後,再由阿匐將一杯糖水域蜜水)送給新郎和新娘共飲,象徵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禮畢人洞房。第二天早上新郎要拜見岳父母,回家舉行宴會,並舉辦各種文娛活動,晚上再回到岳父家。中國#萬年曆www.wannianli8.com

  婚後,新郎和新娘都要在女家住一個時期,有的三個月,有的半年,有的甚至要生過一個孩子以後才回到男家。

  塔塔爾族對待女婿如同對待親生兒女一樣熱情。在女方家居住期間,岳父、岳母要拿出上好的食品款待女婿,使女婿感到生活在女家就如同生活在自己家裡一樣溫暖。

  當新婚夫婦回男家時,新娘的嫁妝要全部帶走。將到男家時,男方親友要用繩子攔住新娘的去路,新娘要獻糖果等物,方可放行、新娘回到夫家,男方親友向新娘身上撒糖果,並舉行宴會,盡情娛樂,以示歡迎。

  婚禮接近尾聲,人們唱起了婚禮歌,歡送光臨的客人:不辭辛勞的遠方來客/為婚禮增添了歡樂/祝你們返回時一路平安/願我們在別處的婚禮上重逢相見/婚禮慶典這樣解散/是因為天色已經很晚/回不了家的客人們/請在我們的洞房裡安眠。

  透過以上對塔塔爾族先“嫁”後“娶”的婚俗特點的詳細介紹,相信你對塔塔爾族先“嫁”後“娶”的婚俗有了更深入地瞭解。


塔塔爾族 --簡 介

  塔塔爾族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塔城、烏魯木齊。少數散居在布林津、奇台和南疆的主要城市。   塔塔爾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有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由於長期與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共處,因而這兩個民族的語言、文字也逐漸成為塔塔爾族的日常用語和通用文字。   歷史上,塔塔爾族 ...

塔塔爾族節日—撒班節

   撒班節 塔塔爾族的“撒班節”,又稱為“犁頭節”,多在春天風景優美的地方舉行。有歌舞,還有摔跤、撥河、賽馬等集體活動。最受歡迎的是“賽跳跑”。每個參加者將一個雞蛋放在匙中銜於口內,雞蛋不能落地,最先跑到者勝。 ...

塔塔爾族喪葬習俗

  塔塔爾族人死後,穿開凡、作乃孜爾、送殯、埋葬,均和維吾爾族大同小異。長者死亡,家屬要戴孝,男子帽覆黑紗,女子頭戴白紗。開凡後,死者的屍體上放一把刀,擱一塊石頭。出殯時,靈架蓋桌上放白布或白頭巾,以示死者的性別,男性放白布、女性放白頭巾。下葬時,送葬者每人抓一把上撒在死者的胸部,以示與遺體告別。 ...

塔塔爾族服飾——別緻的舞蹈

  一、民族文化      塔塔爾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共有4873人。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烏魯木齊等地市及昌吉州的奇台、吉木薩爾兩縣的牧區。   “塔塔爾”是本民族的自稱。塔塔爾族歷史悠久,我國漢文史籍多譯寫為“韃靼”或“韃怛”。15世紀中葉, ...

羌族概況

  民族概況   我國的羌族主要分佈在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的茂汶羌族自治縣和汶川縣、理縣、黑水縣、松潘縣等地,茂汶羌族自治縣是最大的羌族聚居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羌族人口數為306072。使用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分南北兩大方言,除茂汶縣赤不蘇區和黑水縣的羌區為北部方言外,其餘羌區均為 ...

烏孜別克族概況

  民族概況   烏孜別克族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塔城、喀什、烏魯木齊、莎車、葉城等地。其餘散居在各地城市。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烏茲別克族人口數為12370。使用烏孜別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奴語支。通用維吾爾文。   公元14世紀上半期,原屬於蒙古帝國的欽察汗國。欽察汗國 ...

壯族概況

  民族概況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少數分佈在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壯族族稱來源於部份壯族的自稱“布壯”。此外,還有自稱布儂、布土、布樣、布斑、布越、布那、儂安、布偏、土佬、高欄、布曼、布岱、布敏、布隴、布東等20多種。建國後,統稱為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