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烏孜別克族概況

烏孜別克族概況

  民族概況

  烏孜別克族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塔城、喀什、烏魯木齊、莎車、葉城等地。其餘散居在各地城市。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烏茲別克族人口數為12370。使用烏孜別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奴語支。通用維吾爾文。

  公元14世紀上半期,原屬於蒙古帝國的欽察汗國。欽察汗國的烏孜別克汗(公元1312——1341年)信奉伊斯蘭教,統一了分散在中亞廣大地區的各個部落,其汗國被稱為烏孜別克汗國,其國人被稱為“烏孜別克人”。《元史》記為“月即別”,“月祖伯”等。後成為族稱。沿襲到今。15世紀時,欽察汗國瓦解,原來作為它的組成部分的白察汗國逐步強大起來·佔據著今西伯利亞西和哈薩克的廣大地區,居民主要是各種不同來源的突厥——蒙古遊牧民,他們都籠統地被稱作烏孜別克人。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白察汗國的一部分烏孜別克遊牧民在昔班尼汗的率領下,南下進入中亞農業區。先後佔領布哈拉、撒馬爾罕、希瓦、烏爾根奇、塔什干等城市,推翻了帖木兒王朝,與當地使用突厥語、從事農業的居民融合,形成了中亞的烏茲別克人。

  18世紀50年代,清朝統一新疆,在西北地區與浩罕等汗國為鄰,中亞烏孜別克人、特別是商人來中國新疆的日益增多,當時被稱為“安集延人”、“浩罕人”、“布哈拉人”等。起初,他們主要在喀什噶爾、葉爾羌、阿克蘇等城市活動,後來逐漸發展到南疆其他城市和北疆伊寧等地,其中有些人就在當地定居下來。19世紀60~70年代,英國扶植的浩罕國反動軍官阿古柏入侵新疆時,也有一部分中亞烏孜別克人隨著進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遷入新疆的中亞烏孜別克人為數也不少。

烏孜別克族--簡 介

  烏孜別克族,是我國人口較少、居住分散的一個少數民族。現有人口12453人,分散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南部和北部,與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和睦相處。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烏孜別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烏孜別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信仰伊斯蘭教。

  烏孜別克族的民間文學極為豐富,敘事長詩《帕爾哈德與希琳》等流傳廣泛。樂器中以三角形的“斜格乃”最具特色。烏孜別克人絕大多數人從事商業、手工業。少數居住在新疆北部的烏孜別克人從事畜牧業。

  烏孜別克族人能歌善舞。民族樂器有獨它爾和彈布林。民間音樂的曲調婉轉曲折,優美動人。舞蹈以動作輕巧、富於變化而聞名。

烏孜別克族的喪葬習俗

  葬禮與其他伊斯蘭教民族大致相同,實行土葬。人死後,馬上通知所有親友。屍體停留時間很短,一般是早亡午葬或午亡晨葬。參加葬禮的男子都在腰間束一條白帶,頭戴帽子;婦女則在頭上纏一條白布(或圍白色頭巾)。葬前要淨身,如死者是男性,由男性淨體;若是女性則由女性淨體;然後用白布裹屍。阿訇為死者誦經時,婦女圍屍哭泣,男子則在戶外。出殯時,將屍體放於長形木匣裡,抬往清真寺,由阿訇祝福,然後抬往墓地。墓穴先挖一個垂直的長方形的土坑,在坑的西側挖一個洞穴,長寬可容納屍體即可。屍體頭北腳南面向西置於洞中,最後用土封好洞口。埋葬後在淨屍的地方放一個花盆,點一盞長明燈。從這時起,此屋不能再住人。

  入葬後,死者子女必須帶孝7天。死後一年內,須舉行四次哀悼儀式,一次是死後第三天;一次是第7天;一次是第40天,最後一次是週年。其中週年祭規模最大。


烏孜別克喪葬習俗

  葬禮與其他伊斯蘭教民族大致相同,實行土葬。人死後,馬上通知所有親友。屍體停留時間很短,一般是早亡午葬或午亡晨葬。參加葬禮的男子都在腰間束一條白帶,頭戴帽子;婦女則在頭上纏一條白布(或圍白色頭巾)。葬前要淨身,如死者是男性,由男性淨體;若是女性則由女性淨體;然後用白布裹屍。阿訇為死者誦經時,婦女圍屍哭泣,男 ...

烏孜別克的喜慶禮儀和主要風俗、禁忌

  婚喪喜慶禮儀   烏茲別克人婚姻關係宗教色彩較濃,規定男女雙方都是信奉伊蘭教的信徒。不能與其他民族、宗教的人有婚姻關係。他們的習慣是在親戚之間通婚,如姑表、姨表、堂兄妹之間均可結成婚姻關係。親事一般都是包辦性質,先由男方父母規定物件。再請媒人正式提親。然後舉行訂婚儀式。商定彩禮及其他婚典費用、一切都決定好 ...

烏孜別克的民情風俗

  烏孜別克族主要分佈在喀什、莎車、葉城等縣市,同維吾爾等族雜居,也有一些小的聚居村落。   烏孜別克族源於14世紀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飲察)汗國的烏孜別克汗,元史上稱為“月即別”、“月祖伯”等。烏孜別克族的先民很早就從中亞遷入新疆。元代,常有金帳汗國的烏孜別克人沿著“絲綢之路”經新疆到我國內地經商, ...

烏孜別克

  烏孜別克族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塔城、喀什、莎東、葉城、烏魯木齊等地。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烏孜別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烏孜別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信仰伊斯蘭教。 烏孜別克族的民間文學極為豐富,敘事長詩《帕爾哈德與希琳》等流傳廣泛。樂器中以三角 ...

柯爾克孜概況

  民族概況   “柯爾克孜”,突厥語,系本民族自稱,意為“四十個姑娘”,也有認為是“四十個部落”、“山裡遊牧人”、“赤紅色”等含義。但一般解釋為“四十個姑娘”。柯爾克孜族主要分佈於新疆西部地區,絕大部分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伊犁、塔城、阿克蘇和喀什等地區。另外,在黑龍江省富裕縣也有零星分佈。根 ...

仫佬概況

  民族概況   仫佬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一個山地民族。他們自稱“伶”、“謹”。壯族稱之為“布謹”,漢族稱之為“姆佬”。建國後統稱仫佬族。絕大多數居住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環江、河池等縣境內,與壯、漢、瑤、苗、侗、毛南、水等族雜居。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仫佬族 ...

撤拉概況

  民族概況   撤拉族生活在我國的青藏高原邊緣,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及其毗鄰的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鄲鄉和甘肅省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的一些鄉村。還有少數散居在青海省西寧市及其它州縣,在甘肅省夏河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縣、烏魯木齊市等地,也有少量分佈。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