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烏孜別克族的喜慶禮儀和主要風俗、禁忌

烏孜別克族的喜慶禮儀和主要風俗、禁忌

  婚喪喜慶禮儀

  烏茲別克人婚姻關係宗教色彩較濃,規定男女雙方都是信奉伊蘭教的信徒。不能與其他民族、宗教的人有婚姻關係。他們的習慣是在親戚之間通婚,如姑表、姨表、堂兄妹之間均可結成婚姻關係。親事一般都是包辦性質,先由男方父母規定物件。再請媒人正式提親。然後舉行訂婚儀式。商定彩禮及其他婚典費用、一切都決定好之後再給媒人送禮。以示感謝。傳統婚禮要舉行四天,第一天到女方家慶賀,費用由男方支付,晚上二阿訇誦瀆《古蘭經》,新娘打扮好以後,由女親戚陪伴去婆家。第二天在男方家慶賀。慶賀次序是:第一天在女方家以女客為主。第二天在男方家以男客為主。特別是第二天晚上要揭面紗。由新娘家的女性親戚進行。一旦新娘的真面目顯露於廣眾面前。歡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第三天。由新娘的父母招待客人。以示慶賀和感謝。第心天。由新郎父母款待賓客。贈送禮品。以示婚禮告罄。

  烏茲別克人過去有一夫多妻的傳統,早婚現象也很普遍,丈夫要想離婚無須任何根據。只要說一聲就可以了。婦女沒有離婚自由權。現在,男女在婚姻上自由權很大了,可以自由戀愛,男女雙方的權利平等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

  特別要指出的一點是:在迎親、送親過程中,常常遇到攔路,嬉戲者,這時不得生氣,要用糖果食品,手帕等禮物化解、勸說。凡是來到女方家或男方家的客人,不論男女老幼。一律當作貴客招待,不得輕視、慢待。

  主要習俗

  烏茲別克人有兩大專長和兩大特點。兩大專長是能歌善舞和刺繡工藝。每逢節假日都要跳舞唱歌,有大型的、集體的、有個人的、家庭的。形式很多。他們用的床單、枕套、帽子、衣服等都有繡花,一般都很精美,還有最具盛名的繡花盤,工藝精巧。

  兩大特點是:一是取暖的坑爐特別,有叫火塘,即在屋中央挖一大坑,裡面放爐生火,又做飯。又取暖。取暖不是一般取暖,而且坑沿上搭上木板,人可以睡在木板上,像是木頭的炕一樣,十分別致。另一個特點:孩子多。每家多到幾十個,少則幾個。由於沒有生育政策,人們的觀念是多子多福。所以家家放開生育,孩子都很多,所以是世界上年輕人佔比例很高的國家。

  他們每年的宗教節日主要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屆時張燈結綵,講經、讚揚穆罕默德的功績,特別是清真寺裡熱鬧非凡,有的清真寺裡炸油香、宰羊、宰牛,有的聚餐。有的分成等份,來者每人一份,或每家一份。因此地盛產棉花,所以每年還有棉花節、歌詠節。此外,還有慶祝獨立日,是政府組織的官方紀念性活動。還有一個特別的儀式叫蘇麥克萊儀式,家家都要做甜粥,載歌載舞分送各家,人們視為上品。

  主要禁忌

  由於他們信奉伊斯蘭教,所以忌吃豬、狗、驢肉和一切動物的血。吃飯時不能脫帽。對食物不能挑來挑去、嗅聞摸擦。飯前必洗手,洗手後禁止亂甩。要用毛巾擦乾手。吃饢時不能拿整個饢往嘴裡放。家裡有少婦時。禁止外人進入。新婚夫妻的房子也禁止外人進入。

烏孜別克族的民情風俗

  烏孜別克族主要分佈在喀什、莎車、葉城等縣市,同維吾爾等族雜居,也有一些小的聚居村落。

  烏孜別克族源於14世紀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飲察)汗國的烏孜別克汗,元史上稱為“月即別”、“月祖伯”等。烏孜別克族的先民很早就從中亞遷入新疆。元代,常有金帳汗國的烏孜別克人沿著“絲綢之路”經新疆到我國內地經商,其中一部分人途中便留居於喀什、阿克蘇等地。

  烏孜別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卡爾魯克語支,與維吾爾語、塔塔爾語十分接近。其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現多通用維吾爾、哈薩克語言文字。烏孜別克族信仰伊斯蘭教,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禮儀、節慶、文娛及其他風俗習慣方面,與維吾爾族基本相同。

  服飾:男女都喜戴燈芯絨或黑絨製作的各式各樣的小花帽,婦女在小帽外加戴方頭巾。男子一般上穿滾花邊的襯衣,外穿名為“託尼”的長袍(類似維吾爾族的袷袢),腰束三角形繡花腰帶。婦女喜穿色彩鮮豔、寬大多褶名為“魁納克”的連衣裙,外穿黑色坎肩,也穿短上裝及裙子,不束腰帶。男女習慣穿平底皮靴,外加絨幫套鞋。

  飲食:喜食麵、大米、牛羊肉及乳製品,最喜歡吃“庫爾達克”(土豆燉肉)。用煮熟的肉切碎,加入皮牙孜、胡椒、酸奶子等,與米飯攪拌混合,再倒上肉汁而製成的“納仁”,是最富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品。

  烏孜別克的傳統住房為磚木結構的長方形平頂平房,也有像樓房似的名為“阿瓦”的圓頂房。牆上砌有壁龕,裡面放置各種擺設和用具。取暖多用壁爐,也有在地下挖坑置爐取暖的。

  烏孜別克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間音樂曲調婉轉曲折,優美動人。舞蹈輕快而富於變化,傳統的手鼓舞別具風格,引人入勝。烏孜別克族婦女善於刺繡、工藝精良。

  烏孜別克族家庭多是父子、兄弟分居,也有祖孫三代同堂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主要在本民族內部通婚,也有與維吾爾、塔塔爾族聯姻的傳統。嚴禁同胞兄弟姐妹和輩次不同的異性間結婚,但按照習慣姑表、姨表、堂兄妹之間可以通婚。如哥哥未結婚,妹妹不能出嫁;姐姐未婚,弟弟不能娶妻。

  烏孜別克族的婚禮別具情趣。結婚儀式在女家舉行,白天女家用抓飯、糖果招待來賓,晚上按伊斯蘭教規舉行儀式。此後,新娘隨新郎去男家。第二天,新娘要主辦“胡吉爾克派克”(聯歡會)。再過兩天,新娘父母要舉行“恰別拉爾”,即請新郎及其父母親友等作客,並向新郎贈送禮物,新郎的父母為表示答謝,也要舉行“恰別拉爾”,請新娘的父母親友作客。在婚禮過程中,還有“請新娘”(由新郎的親友將新娘請去作客)和“搬新娘”(新娘的親友將新娘接走)等活動。

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的來歷 古爾邦節的主要風俗

  肉孜節的來歷

  肉孜節也叫開齋節,傳說,古時候人們為了躲避異族統 治者的侵犯,白天躲進深山裡不生火、不做飯,到了晚上月亮升起的時候才開始做飯。其實,齋戒完全是宗教上的活動,而後成為穆斯林的習俗。

  古爾邦節的來歷

  相傳先知伊不拉音在夜裡夢見真主安拉,暗示他到密那山谷宰掉自己的兒子為安拉獻祭,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伊不拉音帶著自己的兒子到了密那山谷,真主安拉看到了伊不拉音對他的虔誠和敬畏,當伊不拉音正要忠實地執行命令的時候,安拉又命天神送來一隻羊代替。這就是宰牲節的來歷。於是阿拉伯人就 根據這個神話傳說,宰羊祭祀。每年的這一天,定期宰羊獻祭安拉,相沿成俗。伊斯蘭教成立後,承認先知伊不拉音為聖祖,並把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定為古爾邦節。

  開齋節是什麼節日

  開齋節是回族穆斯林對“爾德·菲圖爾”(阿拉伯語)的習慣稱呼。每年伊斯蘭曆9月是穆斯林的齋戒之月,凡符合條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奉行一個月的齋戒,白天不進飲食,一月結束,望見新月,齋戒完成,次日即為開齋節。清晨起來,穆斯林們沐浴淨身,換上潔淨的衣服,開始在家中炸油香、饊子。上午,到清真寺參加會禮。禮拜後,還向老弱病殘和貧苦之人出散乜貼,因此開齋節又叫“濟貧節”。然後請阿訇為已故親人走墳,紀念亡人。走墳後,走親訪友,相互祝賀,邀請親戚鄉鄰到家,進行款待。回族穆斯林對開齋節特別重視,慶祝場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過年”。

  古爾邦節是什麼節日

  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亦稱宰牲節。我國穆斯林將古爾邦節又稱“忠孝節”。

  “古爾邦”意為“獻祭”“獻牲”,為朝覲功課的主要儀式之一,時間是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即朝覲期的最後一天。當日,朝覲者要進行宰牲。經濟條件寬裕的穆斯林要在伊斯蘭教歷12月10——12日3天之內宰牲,逾期無效。我國穆斯林特別重視古爾邦節,是日皆盛裝參加會禮,遊墳誦經、緬懷先人宴請親友,有條件者宰牲。我國新疆地區各族穆斯林還舉行豐富多采的文藝聯歡,以示慶祝。現已成為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10個少數民族的民族節日。

  肉孜節的主要風俗

  肉孜節就是我們常說的開齋節,是同一個節日,這一天對於伊斯蘭教教徒來說,是有一些習俗活動的。 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們在開齋節(肉孜節)這天要沐浴更衣,聚在附近清真寺做禮拜,聽教長講經佈道,悼念先人。家家戶戶準備好杏幹、杏仁、油香、油炸果子、瓜果茶糖等招待客人,青年們則匯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在節日會禮前,回族群眾都履行交納課稅的義務,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計算,舍散“菲土爾”錢。回族群眾一般都自己願意履行這種義務,否則就失去了齋戒的完美性。

  古爾邦節的主要風俗

  1、舉行會禮,穆斯林們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場所,舉行盛大的儀式和慶祝活動;

  2、宰牲,一般的穆斯林都在節日之前準備好到時要宰殺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須健康,分駱駝、牛、羊三種,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決定。宰殺後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別留作自用、贈送親友以及施捨給窮人。

  中國新疆地區的穆斯林稱該節日為“大爾德”(大節日)。這一天,穆斯林們都精心打扮,宰殺牲口,邀請親戚朋友前來做客,同時還舉行各種文藝活動。

  而在回族穆斯林當中,對該節日的重視程度就低於開齋節,一般把它稱為“小爾德”(小節日)。


烏孜別克的體育文化:賽馬叼羊

  烏孜別克族是一群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英雄兒女,在草原上能夠看到成群的牛羊。牛羊不光能夠成為他們生活的依據還能夠給他們帶來樂趣。在烏孜別克族眾多的民族文化中,賽馬和刁羊也成為了體育文化之一。   對於烏孜別克族的體育文化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烏孜別克族文化為您帶來賽馬和刁羊的更多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叼羊是烏 ...

烏孜別克--簡 介

  烏孜別克族,是我國人口較少、居住分散的一個少數民族。現有人口12453人,分散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南部和北部,與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和睦相處。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烏孜別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 ...

烏孜別克的喪葬習俗

  葬禮與其他伊斯蘭教民族大致相同,實行土葬。人死後,馬上通知所有親友。屍體停留時間很短,一般是早亡午葬或午亡晨葬。參加葬禮的男子都在腰間束一條白帶,頭戴帽子;婦女則在頭上纏一條白布(或圍白色頭巾)。葬前要淨身,如死者是男性,由男性淨體;若是女性則由女性淨體;然後用白布裹屍。阿訇為死者誦經時,婦女圍屍哭泣,男 ...

烏孜別克喪葬習俗

  葬禮與其他伊斯蘭教民族大致相同,實行土葬。人死後,馬上通知所有親友。屍體停留時間很短,一般是早亡午葬或午亡晨葬。參加葬禮的男子都在腰間束一條白帶,頭戴帽子;婦女則在頭上纏一條白布(或圍白色頭巾)。葬前要淨身,如死者是男性,由男性淨體;若是女性則由女性淨體;然後用白布裹屍。阿訇為死者誦經時,婦女圍屍哭泣,男 ...

烏孜別克

  烏孜別克族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塔城、喀什、莎東、葉城、烏魯木齊等地。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烏孜別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烏孜別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信仰伊斯蘭教。 烏孜別克族的民間文學極為豐富,敘事長詩《帕爾哈德與希琳》等流傳廣泛。樂器中以三角 ...

世界主要節日活動日

  元旦(1月1日)NEW YEAR'S DAY   成人節(日本,1月15日)ADULTS DAY   情人節(2月14日)ST.VALENTINE'S DAY (VALENTINE'S DAY)   元宵節(陰曆1月15日)LANTERN FESTIVAL   狂歡節(巴西,二月中 ...

烏孜別克概況

  民族概況   烏孜別克族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塔城、喀什、烏魯木齊、莎車、葉城等地。其餘散居在各地城市。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烏茲別克族人口數為12370。使用烏孜別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奴語支。通用維吾爾文。   公元14世紀上半期,原屬於蒙古帝國的欽察汗國。欽察汗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