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壯族文化創造“鼻祖”-壯錦

壯族文化創造“鼻祖”-壯錦

  我們都知道,廣西南寧的工藝品其實是以壯錦最為出名的,因為壯錦歷史非常的悠久,在唐宋年間就已經產生,到了明清時間,已經發展的非常穩定與繁榮。那麼,大家對於壯族文化的壯錦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壯錦是廣西壯族地區一項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藝品,與雲錦、蜀錦、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據傳起源於宋代,是廣西民族文化瑰寶。這種利用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的精美工藝品,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斑斕,充滿熱烈、開朗的民族格調,體現了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忻城縣是廣西壯錦的起源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忻城壯錦曾經是廣西壯錦中的精品,作為貢品晉獻皇宮。

  壯錦作為工藝美術織品,可以說是壯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創造之一,其歷史也非常悠久。據說,早在漢代,當地就已經產生了“細者宜暑,柔熟者可禦寒”的“峒布”。聰明智慧的壯族人民,充分利用植物的纖維,織製出葛布,絡布作為衣料。據《廣東新語》轉引當時記載說,這種布料,“細者宜暑,柔熟者禦寒”。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工作者在廣西羅泊灣漢墓的七號殘葬坑內發掘出土了數塊橘紅色回紋錦殘片,證實漢代廣西已有織錦技藝。

  壯錦的織機是百年前就已經定型,再經過不斷改變的小木機。結構簡單,機織輕便,易於操作,使用方便但是效率頗低。全機由機身、裝紗、提紗、提花和打花五部分組成。機身包括機床、機架、坐板。裝紗包括卷經紗機頭、紗籠、布頭軸、綁腰、壓紗棒。提紗包括紗踩腳、紗吊手、小綜線。提花包括花踩腳、花吊手、花籠、編花竹、大綜線、綜線梁、重錘。打花包括筘、挑花尺、筒、絨梭、紗梭。

  壯錦的編織是一門枯燥而複雜的工藝,雖然它對操作者的文化素質並沒有太大的要求,然而每天數萬次機械的動作確實是織錦人極大考驗。織錦時,藝人按著設計好的圖案,用挑花尺將花紋挑出,再用一條條編花竹和大綜線編排在花籠上。織造時,就按照花籠上的編花竹一條條地逐次轉移,透過縱線牽引,如此往復,便把花紋體現在錦面上。

  歷經一千多年的發展,以壯錦藝術為典型代表的廣西民族織錦藝術已成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壯錦在廣西各族人民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產生豐富而精彩的紋樣,強烈地反映了他們對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崇敬,滲透著民族文化的樂觀精神,凝聚著人們的美好向往,表達出真誠的情感,在滿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時,把物質的實用功能與精神需求緊密結合,成為承載民族文化記憶的“活化石”。

  壯錦是全國四大名錦中唯一的少數民族織錦,現在已經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壯錦這項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也必須要建立在遵循傳統的創新的基礎之上。丟棄傳統,只能是加速壯錦的消亡;一味守舊,壯錦則會不斷地褪色和黯淡……模式上加以突破,不斷創新。只有精益求精的產品和合理的經營之道相結合時,手工壯錦才能打破近些年來不景氣的局面。

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工程是

  1、都江堰是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2、兩千多年前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國儲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位於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干流上。

  3、工程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把洶湧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周邊景色秀麗,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景點有伏龍觀、二王廟、李冰石刻像、安瀾索橋、玉壘山公園等。

如何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關鍵是要處理好八個方面的關係:一、是要處理好抓文化和抓發展的關係;二、是要處理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的關係;三、是要處理好發揮政府主導性作用和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關係;四、是要處理好尊重外來優秀文化和發展壯大民族文化的關係;五、是要處理好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的關係;六、是要處理好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關係;七、是要處理好促進文化繁榮和加強文化管理的關係;八、是要處理好群體文化、行業文化和地域文化之間的關係。


世界水利文化鼻祖是哪一個工程

  1、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工程是都江堰。   2、我國著名的水利文化工程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它享譽全球,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工程的鼻祖,它始建於秦國,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前256年左右修建的。   3、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最大的水利工程,現在也屬於重點文物保護物件,它的建成造 ...

世界水利文化鼻祖是什麼建築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建築是都江堰。都江堰是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   現如今,都江堰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全國重點 ...

神奇的壯族文化:蛙婆節的傳說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世界上有非常多的民族,各個民族的文化也是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在我國的壯族是一個千萬人口的民族,在壯族有一個蛙婆節,你對蛙婆節的傳說有多少了解呢?本期壯族文化為你解析。   “蛙婆節”,也稱“青蛙節”或“螞蟲另節”。它是東蘭壯族人民以村寨為單位,在每年正月期間自發舉辦的、 ...

壯族文化元素有哪些,你知嗎?

  壯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同時它也是透過許許多多不同的文化一點一滴累積而來 。組成壯族文化的那些點點滴滴就可以看做成文化元素。那麼在組成這整個完整的壯族文化 的元素都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壯族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壯族文化元素來源於壯鄉生活環境,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綜合體現。透過對廣西壯 ...

草原音樂文化的“奇葩”蒙古長調

  相信大家對於蒙古族的音樂都不陌生,蒙古族的生存環境歷來就是地廣人稀的,加上游牧的獨特生活方式,因此,會讓他們對於愛有著自己的思考,對於愛的表達也有著獨特的方式。長調民歌是蒙古族的一種藝術文化。那麼,大家對於這種藝術文化有多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長調的藝術 ...

壯族文化:莫一大王節的傳說

  莫一大王節是壯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二舉行,同時也被叫做五穀廟節,這一天每家都要派出一人參加盛大的祭典儀式。   那麼,在壯族文化中,莫一大王節的傳說是什麼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莫一大王是續布洛陀和達勒甲之後的又一個的壯族神話人物,在壯族北部地區,壯族人甚至將莫一大王當作神靈,並建有 ...

蒙古音樂文化的“活化石”蒙古四胡

  在蒙古族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的郭爾羅斯,四胡就是一種風格獨特的民族樂器。我們經常聽到二胡,可是我們很多人都比較少見到四胡。在舊社會,四胡其實就是民間藝人用來傾訴牧民苦難生活的手段。那麼,大家對於四胡瞭解嗎?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蒙古四胡的起源   在古老而又獨具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