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大冶人節日風俗

大冶人節日風俗

  春節,正月初一是最隆重的節日,家人無論在何地,離家多遠,大都都要趕回家與親人團聚。早晨開門時,各家各戶要放鞭炮,接著家人團拜,互相祝賀,然後進門向尊老拜年,熟人是面抱拳作揖,恭賀發財。鄰居、朋友家家上門拜年,名曰“拜跑年”。初二拜年與鄰地不同,別的地方禁忌這天到親戚家拜年,但若有新亡人則一定要去,名曰“新香”。而本地可到親戚拜年,白無禁忌,一般都是女客回孃家,名曰“出方”,俗語:“拜家婆”。

  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春節後的第一個節日,早晨吃油炸糖拌糯米粑,俗說:“吃了月半粑,各人扒土巴”。晚上各家每間房子都要點燈,“月半夜的燈”,由此而來。還興玩花燈、玩龍。

  花朝節(二月十五日),因是百花生日,青年男女多在此天辦理結婚大事。

  端午節(五月初五),俗稱“端陽節”,此節,女客回孃家送禮,名曰“送節”。節日當天都要大掃除,各家門前遍插艾蒿和菖蒲;還有吃粽子、喝雄黃酒、小孩掛香包等習俗。

  中元節(七月十五日),是鬼魂的節日,各家各戶將紙錢包成長方形,名曰“包袱”,寫上死者與奉送人的姓名於十三或十四日晚焚燒。

  中秋節(八月十五),各家各戶要吃一頓糯米食,晚上賞月,一家人聚在月光下分吃月餅,親戚間互送禮物,月餅當先。

  臘月初八為臘八節,意在紀念如來佛,這天各家都要用大米、雜糧、豆類等混煮成稀粥,名曰“臘八粥”,因這天是舊俗的好日子,青年男女結婚者眾多。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開始加餐,這一天要洗衣服,打揚塵,收拾房屋,迎接春節。臘月三十吃年飯,又叫“團年”,晚上“除夕”一家人圍上火一圈,談古論今,通宵達旦,名曰“守歲”。

  舊社會對窮人來說,過節好過劫,特別是一年一度的春節,逼租逼債的都上了門,節日不但未給窮人以歡樂,卻帶來了災難,解放後,傳統節日保留下來,公曆卻增加了許多節日,如元旦、婦女節、勞動節、青年節、兒童節、建軍節、國慶節等,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人民才真正是過節。

人日節日風俗

  人日,在每年正月初七,又叫“人勝日”“人慶”等,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人日節的主要習俗有:

  戴人勝

  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贈花勝

  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吃七寶羹

  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出遊、登高: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

  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大冶人的“回碗禮”

  貴客臨門,主人一般都要殺雞,煮 雞肉麵條招待,麵條下還臥有幾個白嫩的 “荷包蛋”。

  面對這一碗香噴噴、熱乎乎的肉湯麵,客人胃口頓開。但是,千萬不要吃個碗底朝天,而一定要留下一點兒湯、一二個雞蛋或雞腿作 “回碗”。如果,客人吃完後把空碗放下,那就表示主人小氣,使客人還沒有吃飽,這時主人必須再添一碗來 “賠不是”。當然,不知禮節的客人下次便不受歡迎,傳出去也會被人笑話的。這就是當地流行已久的 “回碗禮”。

  回碗是客人對主人的感謝和回敬。在大冶鄉下還有回請、回拜、回籃等禮,回籃是主人給前來送禮的客人籃子裡放回一點禮物表示客氣。大冶民間交往有禮有節,有來有往,鄉風淳樸自然。但 “回碗禮”一般限於早點或非正式用餐,如果是正餐招待,客人大可不必耽心餓肚子。主人必定用乾淨筷子夾開雞蛋,拽下雞腿肉,執意勸客人多吃,這時客人就不需要 “回碗”了。這種 “回碗禮”在鄂東南農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改變了這一禮俗形式。


安徽的人文風俗之———節日風俗

  農曆   又稱陰曆、夏曆或古歷。相傳中國的歷法始創於夏朝,《尚書·大傳》稱“夏以十三月為正”,即每年定l2個月,至第13個月時轉為新一年的正月,至漢代時統一使用這種曆法,因而稱之為“夏曆”。夏曆極為重視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與農業、作物生產與生長的關係,故其別稱為“農曆”。夏曆主要是對照月亮(太陰)繞地球環行 ...

上海風俗習慣

  如果你見到一個上海人在早晨用開水沖泡昨日剩下的米飯,並以此為早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請你不要嘲笑,這是上海人最具地方特色的早餐。   在上海,“蕩馬路”是人們下班後,週末,雙休日以及節假日最流行的休閒方式。如果你是個青年小夥子被一個年輕漂亮的上海女孩子相約去蕩馬路,小心點!她就要愛上你了。   走親戚你要記 ...

北京節日風俗

  每年農曆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是舊時北京民間的三大節日,尤其春節最為隆重熱鬧。在眾多大小節日中,流傳著豐富多樣的習俗風情。如農曆臘月三十日晚(大年三十),全家人歡聚一堂,吃“更歲餃子”,“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新年伊始燃放鞭炮“辭舊迎新”,“拜年祝福,祈求吉祥”。初二“接財神”。初一至初四,不用刀、剪 ...

上海風俗習慣--崇明旅遊

  如果你見到一個上海人在早晨用開水沖泡昨日剩下的米飯,並以此為早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請你不要嘲笑,這是上海人最具地方特色的早餐。   在上海,“蕩馬路”是人們下班後,週末,雙休日以及節假日最流行的休閒方式。如果你是個青年小夥子被一個年輕漂亮的上海女孩子相約去蕩馬路,小心點!她就要愛上你了。   走親戚你要記 ...

普寧歷史節日風俗

  “人節”食“七樣菜”:農曆正月初七,俗稱“人日”,也叫“人節”。這一天,普寧家家戶戶有吃“七樣菜”的習俗。   初九天地生:農曆正月初九俗稱天地生,家家戶戶清早點燈籠在門前,備辦果品拜“天公”。這一天城鄉不宰生畜,不除穢物,鹹感天地好生之德。   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節。這天晚上叫元宵。元宵節城 ...

黃石市大冶喪葬禮俗

  本地老者去世,俗曰“老了”,喪事則稱“白喜事”,喪葬的舊規很多,家人斷氣時要紙錢,入殮前要給死人洗澡,但只能洗三下,名曰“抹三把”,人死後至出葬前,由親人輪換看守,時刻不準離人。靈柩停放期間,請道士做齋,和尚唸經,做一天半齋的叫“隔夜起”,當日起散的叫“對靈敲”,出殯時高潮,鳴鑼開道,吹吹打打,燃放鞭炮, ...

洪洞節日風俗—— 祭祀先祖

  清明節是傳統的祭祖掃墓節,但各地風俗差別很大。洪洞人把掃墓叫“上墳”,也叫“說墳”,意思是清明期間家家都要到自家的墳塋祭奠,所以叫“上墳”;到了墳地,長者要給晚輩孩子們講說地下的先祖,所以叫“說墳”。上墳的時間則有不同。洪洞南部,一般是集中在清明的前三天,第一天上新墳,第二天上舊墳,第三天則是被家族“出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