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名禹,是夏后氏、姒姓,字密。史稱大禹、帝禹、神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歷史治水名人。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己。
相傳,禹治理洪水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伏羲、黃帝比肩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九州、奠定夏朝。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禹是五帝舜的兒子,當時舜部落裡的鯀用堵塞的方法治水,結果汛情更為嚴重,後來禹用疏導的方法成功治了水,當上了部落首領。
1、是一個有思想,並且懂得變通的人,對於水患的治理不是堵截,而是疏導;
2、是一個仁者,並且顧全大局;
3、一心為民,努力解決水患問題;
4、他是一個有理想有信心,並且會為了理想而努力奮鬥的人。
1、有思想,懂得變通的人。這個我們可以從大禹治水看出來,他對於水患的治理不是堵截,而是疏導。
2、仁者,顧全大局。舜曾經處罰了他的父親,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這個就嫉恨舜,所以在舜讓其治水時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
3、一心為民。由三過家門而不入就可以看出來。
1、有思想,懂得變通的人。這個我們可以從大禹治水看出來,他對於水患的治理不是堵截,而是疏導。
2、仁者,顧全大局。舜曾經處罰了他的父親,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這個就嫉恨舜,所以在舜讓其治水時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3、一心為 ...
大禹是一個有思想,懂得變通的人,可以從大禹治水看出來,他對於水患的治理不是堵截,而是疏導。大禹是古代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偉人。他治水是與治國養民結合進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時,還指導人們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大興水上運輸,重建家園。每治理一個地方,都主動團結氏族部落酋長,完善政權建設,使百姓安居樂業。
史 ...
1、禹,姓姒,史稱大禹、帝禹。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國號夏;
2、禹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於治理洪水,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了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禹完成了國家的建立 ...
禹,姓姒,名文命,字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 ...
在堯還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
高處搬。不少地方還有毒蛇猛獸,傷害人和牲口,叫人們過不了日子。
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
呢?首領們都推薦鯀(音gǔn)。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 ...
大禹陵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東南郊的會稽山山麓,是4000多年前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大禹陵坐東朝西,由禹陵、禹祠、禹廟三大建築群組成,三者皆在一地,後二者因前者而產生,如以建築而論,當首推禹廟。
據文獻記載,堯舜時代,洪水氾濫,人民深受其害,禹受命治水,“八年於外,三過家門而不入”,苦心勞身,歷盡艱辛, ...
大禹因治水成功、計功會稽,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歷來為各界所崇敬。自禹之子啟祭禹開始,祭禹活動歷久不斷,歷朝均有祭祀。秦始皇、康熙、乾隆等帝王還曾親自祭祀。民國二十二年(1933),修復禹廟,舉行了隆重的祭禹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和人民政府一直都重視大禹陵,民間祭禹也斷續進行。1995年,在大禹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