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天津人過年送什麼?

天津人過年送什麼?

  從50年代到前幾年,天津人在春節時對親戚朋友大都送點必(糕點)。大年初二,姑爺送媳婦孃家,那時因無“的”可打,幾乎人人的腳踏車後衣架上,都是點心盒子。這才發生“點心盒子大旅行”現象,親友間以致發生“禮品還家”的趣聞。這兩年變成了西點,但仍不出糕點的範圍。可是,從前天津人送年禮卻不只集中於點心、鮮貨。

  天津人送禮一貫講究應時到節,新鮮可心。既是新春到來,就要有春天氣息,因此就有送鮮花的舉動。那年頭兒,不重西洋禮節,沒有送折枝(剪枝)鮮花的,而是送整盆的臘梅、迎春海棠。每盆都要捆紮成“型”,迎春用自身枝條編成扁圓的嬌黃花盤,似有蜜蜂徘徊飛翔;臘梅、海棠則紮成大圓球形,團團似火,春意盎然。這種禮品高雅且有人情味兒,送盆花,沒有買的,大都是租的,花匠到落花時來取老根兒。

  這年時寒風凜冽,天津冬季“三珍”正當其時,因此,送銀魚、紫蟹、鐵雀做禮品也成風氣。花錢不多,卻是時鮮,顯出送禮人的拳拳之心。再有,是送暖窖的韭黃(應該叫做黃韭菜)。彼時,冬天除去大白菜外,能吃到這種鮮嫩細菜,也會令受禮人動情。此外,也可送茶葉 (天津人講究喝茉莉花茶)。

  一想到瑞雪豐年,外面是灰黑的天空,家家戶戶貼滿猩紅的春聯、吊錢,屋內鮮花怒放,時鮮清香,這種年味兒真令人神往。

天津人過年禮品

  從50年代到前幾年,天津人在春節時對親戚朋友大都送點必(糕點)。大年初二,姑爺送媳婦孃家,那時因無“的”可打,幾乎人人的腳踏車後衣架上,都是點心盒子。這才發生“點心盒子大旅行”現象,親友間以致發生“禮品還家”的趣聞。這兩年變成了西點,但仍不出糕佔的範圍。可是,從前天津人送年禮卻不只集中於點心、鮮貨。

  天津人送禮一貫講究應時到節,新鮮可心。既是新春到來,就要有春天氣息,因此就有送鮮花的舉動。那年頭兒,不重西洋禮節,沒有送折枝(剪枝)鮮花的,而是送整盆的臘梅、迎春海棠。每盆都要捆紮成“型”,迎春用自身枝條編成扁圓的嬌黃花盤,似有蜜蜂徘徊飛翔;臘梅、海棠則紮成大圓球形,團團似火,春意盎然。這種禮品高雅且有人情味兒,送盆花,沒有買的,大都是租的,花匠到落花時來取老根兒。

  這年時寒風凜冽,天津冬季“三珍”正當其時,因此,送銀魚、紫蟹、鐵雀做禮品也成風氣。花錢不多,卻是時鮮,顯出送禮人的拳拳之心。再有,是送暖窖的韭黃(應該叫做黃韭菜)。彼時,冬天除去大白菜外,能吃到這種鮮嫩細菜,也會令受禮人動情。此外,也可送茶葉

  (天津人講究喝茉莉花茶)

  一想到瑞雪豐年,外面是灰黑的天空,家家戶戶貼滿猩紅的春聯、吊錢,屋內鮮花怒放,時鮮清香,這種年味兒真令人神往。

紹興人過年的習俗

  

  在紹興,一跨入農曆十二月,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買酒、春糕、裹粽、撣塵、殺雞宰鵝、買魚買肉,準備新年穿戴的衣著鞋帽,購置饋贈親友的禮物等等,可謂忙得不可開交,唯恐籌措不周,鬧出笑話。 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種富有粘性的糖,藉此粘住灶神的牙齒,使他沒法向玉皇大帝陳說人們的過失。送灶神之後,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聖宗”四字,紹興人叫祝福菩薩、大菩薩,據說是宋代的皇帝。南宋滅亡後,遺臣們懾於元朝統治者的淫威,不敢公開設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地進行。這種帶有民族意識的祭記,後來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增添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的意義。照老年人的說法,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憚掃、洗刷得乾乾淨淨。“五牲福禮”煮好後,盛放在木製的朱漆大盤裡。其擺法都有一定的規矩,如雞鵝要跪著,頭朝福神,表示歡迎;一尾活鯉魚用紅繩穿過其背刺吊在“龍門架”上,用紅紙貼住色眼睛,是取“鯉魚跳龍門”之意。祭典若在深夜舉行,氣氛更為莊嚴肅穆。男丁按輩份行三跪九叩大禮,婦女和個別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別說百身莫陵的寡婦祥林嫂,就是魯府的太太、小姐們也是被剝奪祝福資格的。

  祝福後便祭祖(俗稱“請回堂羹飯”)。祝福時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紋橫擺的,祭祖時則改為直襬;祝福時祭掃者朝外行禮,祭祖時則朝內跪拜。祭祖後,便用煮福禮的汁湯燒年糕或面吃,名日“散福”,表示神所賜之“福”放給了一家人。 過年的習俗,紹興和外地大同小異。“除夕吃喝,尤已穿著”,這是過年的高潮。在新年舊歲交替的一個月裡,人們就是這麼忙碌著的。 然而,在吃人的舊社會里,對勞動人民來說,過年如過關,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麼“福”的。像管四老爺家裡那種闊綽的祝福排場,令人只有在電影《祥林嫂》裡,作為歷史的陳跡而重現。

  紹興人則更“神奇”,他們每一個大年都要“闖”年關,過春節。

  “闖”年關,首先是備足年貨,年糕是最早準備也是最實用的年貨,從冬至到元宵節,幾乎是每一天都用得上的食物。此外,像其它的蛋卷、米糕……應有盡有。

  紹興過年最大的特色要數祭祀和社戲了。祭祀在當地也稱“祭福”,每逢臘月二十四,家家設食供奉灶神2天。在當地,人們認為灶神除執掌灶火外,還考察人間太平並告知天帝。每年的供奉就是為了“賄賂”灶神,求他在天帝面前多說兩句好話,以保佑來年的風調雨順。雖然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這些都已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但是,人們祈求和平與幸福的願望卻不因歷史的進步而改變。

  “稽山鑑水社戲熱”,紹興人自古有看社戲的習慣。每逢廟會和大年,社戲成為水鄉紹興最“露臉”的演出。光緒《金華縣誌》載:“一會之興,有煙火、有戲班,且多至十頂。”戲臺搭在湖中央,戲臺前的湖面上擠滿了小划船、出畈船、烏蓬船。隨著“鏘鏘”的鑼聲,船上的男女老少個個伸長了脖子,宛如魯迅筆下的紹興風情圖。社戲深深地植根於紹興人的心中,凡是有個喜慶之事,無論是知名的紹興小百花越劇團,還是民間的戲班子,個個炙手可熱。“水鄉觀戲”成為紹興人一道必不可少的新春“大餐”。

  在小時候讀過的課本里,我們從魯迅先生的筆下知道了社戲,可以說,那時候他老人家就為家鄉紹興做了一個生動的“廣告”,只是,這是否是他老人家的本意就不得而知了。


溫州過年的習俗

  撣新   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後,家家選吉利日子,打掃門庭,上至椽瓦,下迄溝瀆,所有屋角、棟邊,都要用長竿紮上掃把,處處刷過,並洗滌所以用具,準備乾乾淨淨過新年,也叫“撣新”。舊時,在蒼南,長工回家過年,故有“長年不吃二十四飯”之說。現在,每年農曆二十四前後,仍沿襲臘月“撣新”風俗,全城開展以掃塵迎 ...

福州過年有哪些習俗?

  掃除、清潔、好過年。舊顏換新貌,歲尾迎歲首,窮富都一樣!這年前的大掃除,福州人稱為“筅xian雪堂”,在福州是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的。每年十二月中,先擇晴日、把家庭內部、天花板、廳堂、雜特間等打掃乾淨,清理垃圾,疏通水溝,而後洗劇門庭,有的還將大柱,門楣等洗得乾乾淨淨。至於傢俱、廚具等,也分日一一清拭。 舊 ...

老福州過年有哪些習俗?要備什麼年貨

  2014-1-24 16:15: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灶糖灶餅、米齊、年糕必不可少,還要準備甘蔗、燈等特色年貨   過年,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年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依據老福州的傳統,從臘月十九(尾牙)一直到正月二十九(拗九節)都算過年,歷時45天,這在全國各地都比較罕見。過年的頭等大事就是置辦年貨,老 ...

閩南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過去,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與城市完全不同,不僅習俗多,食物多,而且年味也足。傳統習俗裡,“年”是從臘月十六開始,到新年的正月十五才屆尾聲,長達一個月之久。這期間迎來送往,繁忙、喜慶、回顧、憧憬交織一起,構成了閩南農村濃郁的“年味”。雖然,如今的農村已經逐漸城市化,老的習俗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但是其濃厚的年 ...

上海過年吃湯圓的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0-4-23 中國食品科技網 吃湯圓是國人的過年習俗,不過嚴格地說,過年吃湯圓主要在南方比較盛行,北方還是習慣過年吃水餃。   同樣吃湯圓,南北各地也不盡同,上海人習慣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頓飯一定要吃湯圓,意味新年圓圓滿滿,而且要有湯水,寓意有財有勢 ...

廣東過年吃什麼

  廣州人“吃”文化是相當豐富多彩的,人經常說“廣東人什麼都吃”可是他們春節的食俗可是相當傳統的哦,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廣東人過年吃什麼吧。   油角   小小的油角長得就像一隻餃子,不同的是油角比餃子多了一條好看的花邊,就像漂亮的荷葉形荷包。同樣是油炸食品,油角里面的內涵就豐富多了:芝麻、花生白砂糖拌起 ...

壯族春節為什麼吃粽子 壯族過年吃粽子是什麼寓意

  壯族春節為什麼吃粽子 壯族人過年吃粽子是什麼寓意   因為粽子在壯族是一種高貴的食物,一方面象徵著富裕豐收和對生活的美好期盼,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壯族人民的勤勞致富精神。壯族人愛吃粽子跟當地的地理環境也有著很大的關係,壯族地區盛產糯米,而糯米則是做粽子最主要的材料,所以也養成了壯族人愛吃粽子的習慣。   壯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