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子河原名衍水、大梁河、梁水,後人為了紀念燕太子丹,就把他曾藏匿過衍水改名為太子河,這就是太子河名稱的由來。燕太子丹,姬姓,名丹,燕王喜之子,戰國末期燕國太子。他以暗殺秦王政來阻擋秦國的兼併之勢,曾策劃過荊軻刺秦王事件。
2、公元前229年,太子丹為挽救燕國危難,派荊軻去刺秦王,沒有成功。於是秦派軍隊大舉攻燕,代王嘉和燕國聯合抗秦,結果在“易水”西面戰敗,燕國都城薊被攻佔。燕王喜和太子丹率軍退保遼東,秦派大軍追擊。這時太子丹藏在衍水,今"地理位置"(太子河)積聚力量準備反攻。
3、但是燕王喜擔心秦國出兵攻打燕國,便殺太子丹,將其頭顱獻秦軍以求和。太子丹死後,人們為了表示對太子丹的懷念,“衍水”就被叫成了太子河。
1、太子河原名衍水、大梁河、梁水,後人為了紀念燕太子丹,就把他曾藏匿過衍水改名為太子河,這就是太子河名稱的由來。燕太子丹,姬姓,名丹,燕王喜之子,戰國末期燕國太子。他以暗殺秦王政來阻擋秦國的兼併之勢,曾策劃過荊軻刺秦王事件。
2、公元前229年,太子丹為挽救燕國危難,派荊軻去刺秦王,沒有成功。於是秦派軍隊大舉攻燕,代王嘉和燕國聯合抗秦,結果在“易水”西面戰敗,燕國都城薊被攻佔。燕王喜和太子丹率軍退保遼東,秦派大軍追擊。這時太子丹藏在衍水,今地理位置(太子河)積聚力量準備反攻。
3、但是燕王喜擔心秦國出兵攻打燕國,便殺太子丹,將其頭顱獻秦軍以求和。太子丹死後,人們為了表示對太子丹的懷念,“衍水”就被叫成了太子河。
新賓滿族自治縣平頂山鎮、本溪縣東營坊鄉。太子河是遼寧省較大河流之一,位於遼寧省東部。太子河古稱衍水,漢稱大梁河,遼稱東梁河,金時稱無魯呼必喇沙,滿語意為蘆葦河,明稱太子河,清稱太資河,即今之太子河。太子河地名來源於戰國時燕國太子丹。渾河支流,其上游有二源:北太子河源出新賓縣南,南太子河源出本溪縣東,在北甸附近匯合後,西流本溪市、遼陽市,至海城市三岔河附近注入大遼河,大遼河流經營口市區注入渤海遼東灣。長413公里,流域面積13883平方公里,流量106立方米/秒,落差463米。
太子河古稱衍水、大梁河、梁水。燕太子丹逃亡於此,故名太子河。太子河的水源有南北兩支。
南支的源頭在本溪市本溪縣東營坊鄉羊湖溝草帽頂子山麓,北支的源頭在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平頂山鎮鴻雁溝。
兩支流到本溪縣馬家崴子匯合成一股,蜿蜒西下,經由本溪縣、本溪市區,到燈塔市雞冠山鄉瓦子峪村進入遼陽市境。
由雞冠山南行至孤家子,逶迤西下,經安平、西大窯、沙滸、小屯、望水臺、沙嶺、黃泥窪、柳壕、穆家、唐馬寨等18個鄉鎮,至唐馬寨出境,經鞍山海城市三岔河入遼河,由營口入渤海。
太子河全長353.4公里,流域面積13720.70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26.86億立方米。
太子河區美食有酸菜汆白肉、醬骨頭、灶臺菜、辣白菜、米腸等。
1、酸菜汆白肉:以豬肉、酸菜為主料,輔以辣椒、蔥姜、八角小火燉制而成,白肉肥而不膩、酸菜鮮香嫩脆。
2、醬骨頭:據主料的不同有醬脊骨、醬排骨、醬棒骨,長時間燉煮肉質也不會發柴,醬香濃郁、肥而不膩、回味悠長。
3、灶臺菜:將農家大灶臺搬 ...
由來:河南省簡稱豫,取地處黃河以南之意。唐代將黃河之南、淮河以北的地區劃歸河南道管轄。元代稱河南行中書省,明代稱河南布政司,清代稱河南省。
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甲骨文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 ...
三豕過河的由來:
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
翻譯:子夏(孔子的學生)到晉國去,路過衛國,有個人讀歷史書念道:“晉國的部隊三豕過河。”子夏說:“不對,是己亥。那‘己’跟‘三’相近,‘豕’跟‘亥’相似。”
註釋:子夏認為 ...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以為到如今還沒中斷的國度,五千年的歷史讓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感到驕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的古建築得到儲存下來,而非常具有意義的武烈河是大家所不瞭解的,本期承德文化為你解析。
據柯劭文著《清史稿》——志二十九——《熱河》中記載:古武列水。西源固都爾呼河,自豐寧 ...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 ...
星期制的老祖宗,是在東方的古巴比倫和古猶太國一帶,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三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明朝末年,基督教傳入我國的時候,星期制也隨之傳入。
星期起源於古代巴比倫曆法,按此曆法,七天中有一天是休息日。理由是這一天是個不吉利的日子。
在公元前六世紀時,巴比倫 ...
二月二,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曆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