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珞巴族婚俗文化
奇特的珞巴族婚俗文化
婚姻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畢竟那個人將要陪著你度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伴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婚禮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不過在我國的少數民族文化裡依然保留了許多特色的婚俗傳統,古老的珞巴族文化裡他們的婚俗就十分奇特。
珞巴族與門巴族的婚姻觀有很大不同,他們不是自由戀愛,而是由父母決定兒女的終身大事。
珞巴族男女婚姻多由父母包辦,訂婚大多在孩子七八歲時就進行。一般是男方家向女方家提親,可以由男方的父母直接去,也可以委託介紹人去。雙方談妥後即可訂婚,訂婚時男方家要給女方家送豬、米、酥油、酒等禮物。訂婚後,男方家開始向女方家陸續送去禮金,到成婚年齡,交足禮金就可以迎娶。不過,現在的珞巴族很多年輕人也是自由戀愛了。
珞巴族是一個以狩獵為主的民族,於是狩獵的特殊烙印也打在了婚禮上。從婚禮上的“殺雞為婚”,就可以感受到珞巴族這一奇特的婚俗。
娶親當天,由女方父母與介紹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準備酒、肉招待。
婚禮上,新娘、新郎一共要殺三次雞。並且,看殺後的雞的雞肝紋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則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殺一隻,待殺到雞肝出現吉祥紋路為止。
第一次,殺早已吊在新郎家木樓前新搭的木門懸樑上的兩隻雞。殺過雞取出雞肝看紋路示吉凶;第二次,殺掛在院子裡八根竹竿搭成的竹架上的雞,還是透過雞的肝臟來斷定新人今後生兒女的先後和數量;第三次,殺新郎家裡的兩隻雞。由珞巴族有兒有女的婦女把新人引進新郎家的木樓後開始殺雞。這一次不同的是還要殺一頭豬,先殺豬,後殺雞。
尤其奇特的是,這一切似乎還無以表達婚禮的熱烈,在婚禮開始以前,新娘新郎家的送親者和迎親者就已經進行了一場真刀的“拼殺”了,這就是珞巴人婚禮的歡迎儀式。
婚禮中,新娘新郎要舉行喝酒儀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邊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還共同招待介紹人和所有客人。然後雙方客人以及來賀喜的親戚朋友一起不斷地飲酒、唱歌和跳舞,通宵達旦。
在婚姻上,珞巴族人遵循古老的婚姻制度,即同一氏族內男女成員之間不能通婚,實行氏族外婚制,如果誰違犯了這一規定,就將受到嚴厲的譴責和制裁。
最奇特的喪葬文化:珞巴族樹葬
人一生如何最終都將歸為塵土。在我國大部分民族和佛教信仰者選擇的安葬方式皆是火葬和土葬相結合。但是在古老偏遠的珞巴族文化裡自古就保留了他們傳統的樹葬方式,成為我國民族文化的一個奇觀。
珞巴族家庭特別重視為死者治喪,力圖以此慰藉亡靈,並表達對其哀悼懷念之情。珞巴族多采用土葬和樹葬,禮俗相當複雜,禁忌繁多,以示盡了孝道。
病人去世後,通常由背屍人來料理。將死者頭朝外,以示他已經“走”了。人死後,忌說死字,一般稱“走了”、“老了”、“去世了”,或稱“沒有了”。在給去世者洗澡時,洗澡水中一般用艾葉和桂樹葉,從頭往下洗。壽衣不用皮毛和綢緞,怕來生變為獸類。
褲的件數,忌單喜雙,多是2件上衣,4條褲裙,都要以棉布為主。入墓時,要解開死者身上的繩帶,拉直其身體置於坑內,頭朝西,陪葬品全是他生前所用過的東西,如弓箭、裝飾品、用具等。墓地周圍架木籬笆,上蓋草棚,並將獵人獵獲的獸角等置於棚內,每天早晚各送一次飯酒,一般送7天,也有送一個月的。每晚燒堆篝火。
樹葬即時稱天葬。屍體處理和土葬相同,不能裸露皮肉。將胎兒狀的屍體置於他曾經用過的藤筐裡,根據死者遺願懸於村頭的樹杈上。上搭草棚,遮雨防曬。珞巴人講,世上萬事萬物都是有精靈的,人雖死了,屍體腐爛了,變成了蟲子,但靈魂卻去了“極樂世界”,變成了另一種有精靈的東西,比如懸葬,使他們早投生,快投生,變為富人和好人。
幾種葬法的背屍人一般由親屬充當。父母死由兒子料理背送,妻死夫送,如果家無合適的人則由親朋背送,或請人或按死者彌留時指定的人背屍。送屍人與死者屬相相同、相剋和年齡相同的人不準背屍,如無他人,必須由以上人員背屍,那麼,只好將背屍者的右臉抹白、左臉塗黑,掛上女人的項鍊,右邊褲腿捲到大腿外,左腿不卷,才準背屍。
發喪要請人殺雞打卦、選擇吉日。下葬那天,全村停止勞動一天,前來送葬、勸慰。背屍的方式是背靠背,背屍人手持一把刺條,邊走邊撲打,以免鬼怪跟隨。葬後一個月,嫁出的女兒和分家的兒子及親戚攜帶酒、肉和雞到死者家裡慰藉。
一年後,死者離家的子女趕一頭牛,死者家中出2頭牛,村裡每戶攜帶白酒、甜酒各一葫蘆,村人共飲共食。牛角送到墳頭上,以示哀悼。父母長輩死後,子女一年內不戴耳環和其他裝飾品,不能結婚,妻子一年內不能剪髮,額前系一條紅線,頭上不準插花,也不能改嫁。
背屍人返回後,主人在門口燒一堆火,一把樹枝蘸上一些玉米粉和白酒,在火上烤一會兒,在背屍人身上撲打三次,接著背屍人洗臉、洗手,進屋後只准坐在死者的睡處,手不得撫摸極受寵愛的灶腳石,因它是灶神的化身,晚上只准睡在死者的睡處。三天內不得講“少”、“無”、“死”話語。第三天背屍人可以和家人一樣自由活動了。
背屍人背屍後的第三天和第10天要下河洗澡,第15天后方能上山狩獵。在一年以內背屍人不能吃土豆、豌豆、核桃、桃、蘿蔔和牲畜的蹄子。吃飯時,背屍人要先禱告,請死者的靈魂進膳。在一年之內,背屍人不能走大路,要走小道,路遇行人要讓路迴避,不能笑,不能看別人的臉。總之人們對背屍人是忌諱的,認為低賤,不吉利,有陰鬼附身。
最奇特的婚俗——搶親
搶親就是未婚男子將喜歡的未婚女子搶到自己家結婚成親,這種習俗,雲南有幾個少數民族均有,但這只是男女雙方商量好的一種婚嫁方式。然而,德宏州梁河縣的阿昌族搶親卻有所不同,分為三種情況:
一種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有了感情,但說親時女方父母不同意,這時,男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讓男方來搶親。男方按約好的日子,邀約夥伴深夜摸進女方家,拉著姑娘就跑,姑娘有意高聲喊父母,以示自己是被人搶走的。由於女方父母毫無準備,這種搶親大都順利。
二是姑娘有了自己的意中人,而父母又硬要為姑娘選定其他女婿。在兩個男子喜歡一個姑娘的情況下,其中一個男子便約同伴把姑娘搶回家中,未搶到姑娘的另一個男子,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姑娘被搶走,而不能半路擷取,這是阿昌族的規矩。
三是男女雙方在戀愛過程中立下山盟海誓,但女方中途變心,男方便組織人趁姑娘外出不備搶起就跑。搶親到家,一進門就放鞭炮,當即拜堂。當夜或第二天一早要將姑娘領到較遠的親戚家住下,有時還要躲進深山,直到雙方家長談判妥當才雙雙回家。
黑衣壯奇特的婚俗
族內婚制
黑衣壯從古至今一直實行嚴格的族內婚制,即只有雙方都是黑衣壯的男女才能通婚,不能與黑衣壯以外的壯族其他族群和其他民族通婚,其婚姻半徑僅限於分佈於全縣的51800人的黑衣壯人口中。這種約定俗成的婚俗,對任何黑衣壯人口都具有絕對的約束力,不管是在家務農的黑衣壯,還是在外工作的黑衣壯,也也不管 ...
滿族婚俗文化的變遷
滿族的婚俗文化屬於制度文化的範疇,也稱之為隱形文化,介於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間,是物質文化的反映形式和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態,在文化體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滿族傳統的制度文化隨著“五化”社會的發展,與以往的滿族傳統社會不同,而滿族傳統婚姻觀念也隨之有了變化。
滿族自皇太極當政之日起,就嚴禁家族內婚,嚴禁童婚 ...
江西井岡山奇特的婚俗
井岡山土籍人結婚,除了像其它地方在屋裡屋外貼上大紅喜字和婚聯之外,還要在迎接新娘的花轎抬回之前,在祠堂或新郎家大門正上方掛一個米篩,米篩裡面用繩子拴掛一把米尺、一面鏡子和一把剪刀。意在新娘到婆家後要有像米篩篩米那樣的耐性,改掉缺點,做到家庭和睦,同時要學會織布縫衣和女人必須做的事情,並逐步使自己像明鏡那樣 ...
惠東女奇特的婚俗
惠安沿海一些地方曾流行過奇特的婚俗,婦女出嫁三天後即回孃家長住,只有過年過節及農忙時到夫家住一兩天,直到懷孕了方可長住夫家。住孃家的時間至少有二三年,最長達20年以上,五六年七八年的司空見慣。長住孃家媳婦俗稱為“不欠債的”,住夫家的稱“欠債的”。她們每年到夫家不上十次,每次不超過三日,回夫家時多半要用塊布 ...
井岡山奇特的婚俗
井岡山土籍人結婚,除了像其它地方在屋裡屋外貼上大紅喜字和婚聯之外,還要在迎接新娘的花轎抬回之前,在祠堂或新郎家大門正上方掛一個米篩,米篩裡面用繩子拴掛一把米尺、一面鏡子和一把剪刀。
意在新娘到婆家後要像米篩篩米那樣一點點地忍性,改掉缺點,做到家庭和睦,同時要學會織布縫衣和女人必須做的事情,並逐步使自己 ...
苗族婚俗文化是怎樣的
1、苗族青年男女戀愛,最重情義,彼此有了較深的瞭解後,才可贈物為憑。並有定婚、過禮、結婚、回門等程式。請媒說親,叫“討口風”,到女家央求次數越多越好,叫做“親要多多求為貴”,吃了“放心酒”,才算正式定婚,再選擇吉日向女家送禮,叫“送親酒”。聚親時,隊伍到女家要行“開門禮”,賽放鞭炮。吃罷飯後,再寅、卯時刻 ...
婚俗文化詳解:離娘肉是什麼
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體現了我們傳統的婚俗。中國是個傳統的民族,婚姻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人們對待婚禮絕對不會馬虎。從古至今流傳下來了許多婚姻習俗。那麼離娘肉是什麼,下面一起來民族文化裡看看。
離娘肉是中國結婚民俗中的一種禮物。就是在娶親時或者娶親的前一天,男方要準備幾斤豬肉給女方送去,有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