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苗族婚俗文化是怎樣的

苗族婚俗文化是怎樣的

  1、苗族青年男女戀愛,最重情義,彼此有了較深的瞭解後,才可贈物為憑。並有定婚、過禮、結婚、回門等程式。請媒說親,叫“討口風”,到女家央求次數越多越好,叫做“親要多多求為貴”,吃了“放心酒”,才算正式定婚,再選擇吉日向女家送禮,叫“送親酒”。聚親時,隊伍到女家要行“開門禮”,賽放鞭炮。吃罷飯後,再寅、卯時刻發親。

  2、苗族結婚形式除通常所流行的男家迎娶、女家陪送之外,在昭通的“花苗”、馬關的“紅苗”、麻栗坡的“白苗”、金平的“黑苗”以及楚雄部分地區的苗族中,不同程度地保有搶婚習俗。搶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男女雙方自願基礎上的搶婚;另一種是當男方看中某一姑娘時,不管是否願意,便強行搶劫。

  3、前一種搶婚是在男女雙方戀愛成熟情況下的一種象徵性的儀式,後一種搶婚,通常由男方邀約幾個同輩,到女方村旁等候姑娘出村,便強行搶到男家。住孃家期間,男女雙方仍可參加“遊方”的社交活動。待生第一個孩子之後,即回夫家長住。

  4、苗家青年談戀愛常以花為媒,叫“花定情”。“花定情”一般在苗族舉行盛大歌節時進行。這天,一群群男男女女來到歌場,跳起竹杆舞,吹響金蘆笙,唱起心中的歌。歌場上,若是歌郎看上了哪個姑娘,便設法把一朵花放在姑娘容易見到的巖坡上,自己躲起來。

  5、若姑娘看中歌郎,就唱起《追花歌》,歌郎這時候便從樹叢裡走出來,或停下來用歌回答。姑娘聽到歌聲,便將手中的花給歌郎戴上。花定下了兩人的姻緣。若是在月下,他們便會盤歌抒情,直到月落西山方才依依告別。

  6、“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每逢節假日,特別是三月初三,在檳榔樹下,芒果林中,小河溪邊,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動聽的歌曲,抒發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願,尋求自己的意中人。隨後,小夥子拿起弓箭、魚叉到河溪裡抓魚,姑娘們在溪邊烤筒飯和煮魚,直到太陽落山才散去。

  7、提親,中部方言叫“乃聶”,西部方言叫“馬良”,即男方父母看中某家之女,或青年男女在“遊方”、“跳花坡”、“集會”、“酒宴”、“趕集”、“走親串戚”等活動中認識交往,雙方有意,即由男方父母請“媒人”到女方家洽談親事。訂親即訂婚,舉辦這種酒宴,就是公開宣佈某某家與某某家已正式開親,已正式確定為不許侵犯的婚姻關係。

  8、催婚即“訂親”以後,待男女長大將達結婚年齡,男方家便開始告知女方家要準備為孩子舉行婚禮所進行的系列活動。交禮即男女雙方同意並決定舉行“婚禮”後,即擇吉日舉辦小規模酒宴,在酒宴中由男方家向女方家交付姑娘結婚所用的金銀首飾、衣物布料、禮金及其父母養育兒女的辛苦費等等。

  9、婚禮是婚姻中最耀眼最燦爛的火花,苗族對待婚禮極其慎重。就形式而言,即熱烈隆重又格外莊嚴,無論那一個方言,婚禮都有其自古以來務必遵循的禮儀,不可隨隨便便。苗族婚俗禮儀,從另一個側面彰顯了苗族輝煌燦爛的豐富文化,其充滿歡樂氣氛的一系列婚姻儀式,細微嚴謹、詼諧幽默的禮規禮辭,為苗族婚姻增添了一幅幅亮麗色彩,給人予撲朔迷離、琢磨不透的神秘感。

你所不知道的苗族婚俗文化

  情投意合的兩人,經過相處,認識的加深,自然而然的走到了婚姻的殿堂裡,這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候,伴隨著婚禮也衍生出不同的習俗傳統,擁有悠久歷史苗族文化在婚俗上也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的婚俗文化。

  苗族青年男女戀愛,最重情義,彼此有了較深的瞭解後,才可贈物為憑。並有定婚、過禮、結婚、回門等程式。請媒說親,叫“討口風”,到女家央求次數越多越好,叫做“親要多多求為貴”,吃了“放心酒”,才算正式定婚,再選擇吉日向女家送禮,叫“送親酒”。聚親時,隊伍到女家要行“開門禮”,賽放鞭炮。吃罷飯後,再寅、卯時刻發親。

  苗族結婚形式除通常所流行的男家迎娶、女家陪送之外,在昭通的“花苗”、馬關的“紅苗”、麻栗坡的“白苗”、金平的“黑苗”以及楚雄部分地區的苗族中,不同程度地保有搶婚習俗。搶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男女雙方自願基礎上的搶婚;另一種是當男方看中某一姑娘時,不管是否願意,便強行搶劫。

  前一種搶婚是在男女雙方戀愛成熟情況下的一種象徵性的儀式,後一種搶婚,通常由男方邀約幾個同輩,到女方村旁等候姑娘出村,便強行搶到男家。住孃家期間,男女雙方仍可參加“遊方”的社交活動。待生第一個孩子之後,即回夫家長住。

  苗家青年談戀愛常以花為媒,叫“花定情”。“花定情”一般在苗族舉行盛大歌節時進行。這天,一群群男男女女來到歌場,跳起竹杆舞,吹響金蘆笙,唱起心中的歌。歌場上,若是歌郎看上了哪個姑娘,便設法把一朵花放在姑娘容易見到的巖坡上,自己躲起來。

  若姑娘看中歌郎,就唱起《追花歌》,歌郎這時候便從樹叢裡走出來,或停下來用歌回答。姑娘聽到歌聲,便將手中的花給歌郎戴上。花定下了兩人的姻緣。若是在月下,他們便會盤歌抒情,直到月落西山方才依依告別。

  “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每逢節假日,特別是三月初三,在檳榔樹下,芒果林中,小河溪邊,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動聽的歌曲,抒發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願,尋求自己的意中人。隨後,小夥子拿起弓箭、魚叉到河溪裡抓魚,姑娘們在溪邊烤筒飯和煮魚,直到太陽落山才散去。

  提親,中部方言叫“乃聶”,西部方言叫“馬良”,即男方父母看中某家之女,或青年男女在“遊方”、“跳花坡”、“集會”、“酒宴”、“趕集”、“走親串戚”等活動中認識交往,雙方有意,即由男方父母請“媒人”到女方家洽談親事。訂親即訂婚,舉辦這種酒宴,就是公開宣佈某某家與某某家已正式開親,已正式確定為不許侵犯的婚姻關係。

  催婚即“訂親”以後,待男女長大將達結婚年齡,男方家便開始告知女方家要準備為孩子舉行婚禮所進行的系列活動。交禮即男女雙方同意並決定舉行“婚禮”後,即擇吉日舉辦小規模酒宴,在酒宴中由男方家向女方家交付姑娘結婚所用的金銀首飾、衣物布料、禮金及其父母養育兒女的辛苦費等等。

  婚禮是婚姻中最耀眼最燦爛的火花,苗族對待婚禮極其慎重。就形式而言,即熱烈隆重又格外莊嚴,無論那一個方言,婚禮都有其自古以來務必遵循的禮儀,不可隨隨便便。苗族婚俗禮儀,從另一個側面彰顯了苗族輝煌燦爛的豐富文化,其充滿歡樂氣氛的一系列婚姻儀式,細微嚴謹、詼諧幽默的禮規禮辭,為苗族婚姻增添了一幅幅亮麗色彩,給人予撲朔迷離、琢磨不透的神秘感。

  從苗族婚俗禮儀中,我們也可看出苗族人民優秀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其講孝道、尊老愛幼、講理守信、勤儉、互敬互愛、追求和諧美好生活,褒揚“真、善、美”,鞭笞“假、醜、惡”的思想道德意識與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觀極相吻合,這不得不使人們對苗族幾千年的深刻文化內涵投以羨慕的目光;不得不令人們進一步去探索苗族古老文化之源。

湘西苗族婚俗習俗

  湖南省瀘溪縣境內苗族的婚姻一般比較自由,男女共同支配家庭經濟,組成一夫一妻制家庭。男女若另尋新歡,妻子有權另嫁他人,並可帶走一部分勞動所得的財產。苗族男女青年均豪爽大方,能歌善舞,有著廣泛的社交自由。透過各種會期,民族節日,走親戚,趕歌場,互相結識,對山歌,勾通情感。表達愛戀之意。進而互贈信物表示訂婚,在訂婚後雙方仍是自由地參加各種會期和社交活動。如果一方發現對方在愛情上不專一,就主動地退回信物表示毀約。從訂婚到結婚都是自己作主,父母很少包辦,也很少提到嫁妝和彩禮的多寡。

  苗族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導致一些青年早戀,解放前一般在15至17歲就結婚,18歲以前都有第一小孩,俗稱三十六歲做爺爺的說法。新中國成立後,頒佈了《婚姻法》禁止了早婚,但在一些偏僻山區仍有早婚早育現象。

  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於春節期間去幾個小夥挑著餈耙,臘豬腿、罈子酒,糖果等去女家拜年一、二次。苗族結婚儀式非常隆重,在結婚前一月,女方開始哭嫁,村中未婚姑娘,每晚聚 會陪哭,嫂子們勸解亦哭,統稱“哭嫁”,實際是唱出嫁歌。婚前三日男方送肉酒聘禮到女家。女方則宴請賓客,舅爺,姑爺及親友禮作賀。這時“哭嫁”也達到高潮。

  結婚之前一天叫“插花日”此日女方家賓客齊集,男方必須在插花日派迎親隊伍去女方家。迎親隊伍由年青的7----11人單陣列成。領隊的男人叫“娶親大哥”,女子叫“娶親婆”另外還跟隨一班吹鼓手[樂隊]。迎親隊到女方家寨外即鳴放鞭炮,女方緊閉大門,必待娶親大哥送上開門禮紅包,講一番娶親客套話,才準進門, 迎親隊坐席飲酒時。女方村中的姑娘們會向迎親客人們勸酒,必將迎親客人灌醉,姑娘們還借勸酒、上菜、上茶、盛飯等伺機向迎親人臉上摸抹鍋底黑,摸得娶親人個個成為大花臉,名曰“打粑”, 或用豆渣和蕁麻葉對娶親人圍攻,打得娶親人遍體都是豆渣;蕁麻葉蜇得娶親火焦辣疼,叫“打親”“打發”,既越打越親,越打越發。要女方待老年人出來制止才停。

  然後,晚上男女青年可以對唱山歌,通宵達。結婚日叫做“正日”,正日黎明,開始發親,由女方送親大哥[兄弟]背新娘從正門出換新鞋送入戶門外的花轎中,抬去男家。若途中與別寨娶親隊伍相遇,則各搶先從高處繞過。到了男家門外就由娶親大哥背新娘從門前火盆上走過,然後新郎新娘行禮拜堂,男方則大擺宴席三天,答謝親朋好友等不在話下,過完三早後新郎陪新娘回孃家探親小住幾天。


苗族服飾文化

  苗族分佈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 ...

苗族婚俗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小家庭,男性長者為家長,弟兄長大結婚後可分家,父母年老由子供養。婚姻有父母包辦和自由戀愛兩種形式。包辦婚姻,通常女大男小,一般在姑娘幾歲時,由男方父母送與幼女一套衣裙等即為議定終身,此種情況,雙方多有親戚關係,待姑娘長大正式結婚時,男方要付一定銀錢作身價,孃家要以一頭牛或一日豬作嫁妝,以 ...

滿族婚俗文化的變遷

  滿族的婚俗文化屬於制度文化的範疇,也稱之為隱形文化,介於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間,是物質文化的反映形式和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態,在文化體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滿族傳統的制度文化隨著“五化”社會的發展,與以往的滿族傳統社會不同,而滿族傳統婚姻觀念也隨之有了變化。   滿族自皇太極當政之日起,就嚴禁家族內婚,嚴禁童婚 ...

鳳凰苗族婚俗

  鳳凰苗族地區婚姻自主程度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擇偶為主要目的的傳統的自由社交活動形式。湘西叫做“趕邊邊場”或“會姑娘”,黔東南苗族則稱為“遊方”,廣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稱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稱為“跳花”、“跳場”等等。在這類社交活動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單獨地、公開地或 ...

苗族文化是怎樣的

  1、苗族的巫文化在苗族地區是十分盛行的,當然他們的文化也讓很多人並不是十分了解,且並不能十分理解。很多人都並不知曉苗族的巫文化到底是怎樣的,且有著怎樣的特色?其實對於苗族的巫文化來說是苗族獨有的文化,當然在苗族,如今的巫文化一直十分盛行,在他們看來文化是上天賜予的所以在苗族人看來文化是存在的,在苗族巫文化 ...

獨具特色的苗族飲食文化

  苗族是我們中國一個歷史發展比較悠久的少數民族,也是我們當今中國一個比較大的少數民族,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民族。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飲食文化,那麼,大家對於苗族的美食文化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在苗族的分佈地區中,大部分的都是一日三餐, ...

婚俗文化詳解:離娘肉是什麼

  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體現了我們傳統的婚俗。中國是個傳統的民族,婚姻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人們對待婚禮絕對不會馬虎。從古至今流傳下來了許多婚姻習俗。那麼離娘肉是什麼,下面一起來民族文化裡看看。   離娘肉是中國結婚民俗中的一種禮物。就是在娶親時或者娶親的前一天,男方要準備幾斤豬肉給女方送去,有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