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苗族服飾文化

苗族服飾文化

  苗族分佈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苗族服飾的文化寓意,民族精神的淺現

  我們都知道,服飾在現代的社會里除了提供給我們衣著,更重要的是裝飾我們,同時也代表著我們的服飾文化。每個民族的的服飾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苗族服飾的文化寓意是什麼?

  一、苗族服飾是苗族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服飾中可看出苗族歷史的發展程序和文化沉積,集中反映了苗族在與自然的抗衡中對事物的認識和昇華,在此間也就產生了苗族的審美意識。文山地區有句俗

  松桃鳳凰苗族服飾語:“苗族住山頭,壯族住水頭,漢族住街頭”。這句俗語大致勾勒出文山少數民族的分佈狀況,也反映了文山苗族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條件。

  他們所居住的環境奠定了苗族對山中事物由感性識別上升為理性認識的基礎。服飾是進行民族識別的手段之一,也是區分民族間的特徵之一,直接體現著一個民族的審美觀或世界觀。

  文山苗族大致分為白苗、青苗、花苗、漢苗等。根據苗學專家對苗族服飾型別的劃分,文山州的苗族服飾為幾何花衣披肩型(即川黔滇型)的馬關式(即挑花褶裙式)、邱北式(即白裙式)和開遠式(即飄帶式)。

  這三種服裝款式包括了自稱為蒙豆、蒙抓、蒙詩、蒙陪、蒙叟、蒙巴、蒙刷的苗族,他們都操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苗語,其文化習俗相近,但各自的服飾都有細微的變化而亦可區分。

  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苗族的生活也日益好起來,其服飾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服裝款式已由原來的單一的以深藍色和黑色為基調而發展為色彩豔麗的式樣,而且更接近於藝術舞臺化。

  苗族婦女認為,自然界中存在的色彩都是她們所需要的色彩素材,都應把它穿在身上,形成一種源於自然而超越自然的美。

  從文山苗族服飾的發展演變情況看,其服飾款式已由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而肥、寬而松的樣式發展到揚各支系服飾之長的服裝樣式而以展示女性曲線美的審美境界,這種美是刻在苗族女性頭腦裡而反映在服飾上的內在的、表現自我的審美情趣。

  “自然,作為人生社會的對立面或補充物,最容易引人進入這種審美境界。並誘發審美解悟。這是因為,外在混搭型新式苗族女裝形態的自然,無論在顯示生命活力和生氣灌注方面,還是在永珍紛呈之中表現出的特有和諧引人入勝方面,都能使人產生美感而進入遐想。”

柯爾克孜族服飾文化

  柯爾克孜族的服裝,婦女多喜紅色,穿短裝,也有穿連衣裙的。襯衫寬大直領。布料衣服縫製簡單,高階衣服縫製講究,袖口和對襟處釘銀扣。裙子用寬頻,或用綢料迭成多褶,製成圓筒狀,上端束於腰間,下端鑲制皮毛。內衣翻領套坎肩,坎肩領口甚大,內衣顯露。在短裝外面套大衣,多為黑色,翻領敞胸,冬季內加棉絮。

  婦女戴圓形金絲絨紅色花帽,叫“塔克西”,上面蒙上頭巾。另一種帽子叫“艾力其克”,鑲有裝飾品和刺繡。戴這種帽子時,裡面要戴繡花軟帽。冬季戴“卡爾帕克”,毛氈製成,頂加帽穗,帽面用呢料或布料,帽兩側開口,頂部一般是白色。後兩種帽子比較古老,多數人不戴了。婦女的頭飾很複雜,用“繡花布條”綁紮髮辮,髮辮末梢系圓型銀質小錢數個,再用珠鏈將兩條髮辮連結在一起,臉上喜塗脂粉,手戴玉鐲、戒指。

  柯爾克孜族的男裝亦多刺繡,短裝,上衣多長及臂部。直領,領口繡花,袖口緊束,否則便帶刺繡,上衣對襟,對襟處釘銀製紐扣,內衣多白色,常刺繡,外套“坎肩”,也叫“架架”,與婦女所穿式樣相似,但顏色不同。男裝多黑、灰、藍三色。外出都穿大衣,一大衣無領,袖口多用黑布沾邊,稱“托克切克滿”;亦有穿皮衣的,稱“衣切克”。

  男子不留須,不蓄髮。如為獨生子,可在十歲內蓄髮,但不能蓄其全部,只在頭部的前、後、左、右留上四撮圓形或半圓形的頭髮作記號,長至十歲,這種記號便要剃掉。

  男子的帽子多用紅布製成(其它顏色的也有),在帽子的頂上有絲絨作成的穗子。穗子上綴有珠子等裝飾品,冬季帶皮帽。


漢族服飾文化

  漢族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輝煌燦爛。   縱觀幾千年的歷史,漢族的服飾,在式樣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連兩種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裝始終保留的鮮明特點。不同朝代、不同歷史階段,又各有不同的特點。   五種正色   在服飾的色彩上,漢族視青、紅、皂、白、黃等五種顏色為 ...

江南水鄉服飾文化

  生活在蘇州以東吳縣甪直、勝浦、唯亭、陳墓一帶的農村婦女,依然保留著傳統購民俗服飾。她們歷來以梳願攝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擋褲、柬倔裙、裹卷膀、著繡花鞋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服飾,頗具江南水鄉特色,故有“蘇州少數民族”美稱。   水鄉婦女很重視願攝頭的梳理和裝飾,她們以烏黑的頭髮、碩大的發留、眾多的飾品,輔以 ...

彝族服飾文化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繡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除小涼山的彝族穿裙子外,雲南其他地區的彝婦女都穿長褲,許多支系的女子長褲腳上還繡有精緻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繡有精美多采的花邊,尤其是圍腰上的刺繡更是光 ...

秦代的服飾文化

  秦漢時代,在中國服色是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將陰陽五行思想滲進服色思想中,秦朝國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規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應是沿襲戰國時代的習慣。   男服服飾秦始皇規定的大禮服是上衣下裳同為黑色祭服並規定衣色以黑為最上,又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著綠袍一般庶人著白袍。   女服服飾秦始皇喜歡宮中的嬪妃穿著漂 ...

商周時代的服飾文化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國,以嚴密的階級制度來鞏固帝國,制定一套非常詳盡周密的禮儀來規範社會,來安定天下。服裝是每個人階級的標誌,因此服裝制度是立政的基礎之一,規定是非常嚴格的。   商周時代的服飾:   商周時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 ...

漢代的服飾文化

  歷經秦朝的嚴苟政治,劉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無太大改變,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繡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 ...

魏晉南北朝的服飾文化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古代服裝史的大變動時期,這個時候因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來住,胡服便成了當時時髦的服裝。緊身、圓領、開叉就是胡服的特點。   男服服飾:   禮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禮服祭服,仍只有一種,與漢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異。   平冕服:各級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紋,天子用十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