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在我國,女兒節是漢族的節日,有兩種傳統說法,七夕和上巳,上巳俗稱三月三,另外還有流行於四川廣元一帶的女兒節。女兒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例如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女兒節是我國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國人稱為女兒節。
女兒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乞巧,不過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在甘肅省隴南市的西和縣,女兒節這天未出嫁的姑娘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歌舞活動,祈求“巧娘娘”保佑自己聰慧、靈敏,婚配如願,生活幸福。
廣州的女兒節獨具特色,姑娘們會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會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祭拜。
女兒節有什麼習俗活動
女兒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甘肅省隴南市的西和縣,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未出嫁的姑娘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歌舞活動,祈求“巧娘娘”保佑自己聰慧、靈巧,婚配如願,生活幸福。
“西和乞巧”被稱為中國古代乞巧風俗的活化石。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晚上 開始,一直持續到七月初七晚上,時間長達七天八夜,是持續時間最長的民俗活動之一。整個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七個環節。每一環節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幾個富有特徵性的儀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詞、曲譜、舞蹈形式以及與農耕文明相關的崇拜儀式,還有與生活相關的紡織女工、服飾、道具、供果製作等。其活動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國絕無僅有。
應節食品
女兒節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女兒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女兒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扞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直到今日,女兒節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各個女兒節的介紹
上巳節
夏曆三月初三為上巳日。古時以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所以這天又叫“上巳節”。上巳也稱為女兒節。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條下亦云:“呼是日為女兒節。”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
七夕節
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又被稱為乞巧節、女兒節。因為古代女子的婦功裡面就是要工於針織,所以一般女子都希望自己心靈手巧,而織女善織布,所以,牽牛織女鵲橋相會,一方面女子乞求有情人終成眷屬,另一方面又乞求自己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所以叫”乞巧“。而乞巧乞的是女兒家的心思,所以就被稱為女兒節。
端午節
端午節也叫女兒節,亦見於上引《帝京歲時紀勝》:端午節,“飾小女盡態極研,已嫁之女亦各歸寧,呼是日為女兒節。”
重陽節
古人也稱為女兒節。這是因為重陽節是賞花、戴花、插茱萸的節日,是吃花糕的節日。在這一天,男人們大多出去登高飲酒去了,很多家庭都要招撥出了嫁的女兒回孃家來過節,所以重陽節也就被稱為女兒節。
地方性的女兒節
比如四川廣元是武則天的出生地,相傳,武則天的母親在廣元遊河灣時遇黑龍感孕,於農歷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則天。多年以來,這裡每到這一天,人們成群結隊到皇澤寺、則天壩和嘉陵江畔遊玩。婦女們都穿紅著綠,梳妝打扮,成群結隊,沿江暢遊,當地就叫“正月二十三,女人遊河灣。”1988年,廣元市政府正式決定,將傳統的遊河灣改為廣元市的女兒節,但是把日期改在秋高氣爽的9月1日。
少數民族的女兒節
如羌族的每年夏曆五月初五開始的“領歌節”(羌語叫“俄日俄足”)就是女兒節,在這三天之內,所有家務都由男性承擔,女性遊玩祭山,盡情歌舞。
1、中國女兒節的說法有很多。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國人稱為女兒節。
2、上巳節:夏曆三月初三為上巳日。古時以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所以這天又叫“上巳節”。上巳也稱為女兒節。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條下亦云:“呼是日為女兒節。”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
3、七夕節: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又被稱為乞巧節、女兒節。因為古代女子的婦功裡面就是要工於針織,所以一般女子都希望自己心靈手巧,而織女善織布,所以,牽牛織女鵲橋相會,一方面女子乞求有情人終成眷屬,另一方面又乞求自己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所以叫”乞巧“。而乞巧乞的是女兒家的心思,所以就被稱為女兒節。
4、端午節:端午節也叫女兒節,亦見於上引《帝京歲時紀勝》:端午節,“飾小女盡態極研,已嫁之女亦各歸寧,呼是日為女兒節。”
5、重陽節:古人也稱為女兒節。這是因為重陽節是賞花、戴花、插茱萸的節日,是吃花糕的節日。在這一天,男人們大多出去登高飲酒去了,很多家庭都要招撥出了嫁的女兒回孃家來過節,所以重陽節也就被稱為女兒節。
新谷節是哪個民族節日
新谷節是壯族、哈尼族、拉祜族、景頗族的傳統節日。壯族會在農曆十月收割完後的第一天舉辦新谷節,用新收穫的糯米舂餈粑,同時殺雞宰鴨祭奉神祖,以示慶豐。
新谷節是什麼節日
新谷節吃八朔糕、小豆飯,中秋節吃米團、栗子、青豆,秋分吃荻草糕、米飯糰、什錦飯,秋收節吃亥子糕、小豆飯等。哈尼族新谷節
七月,哈尼山區新竹挺秀、稻穀飄香,秋收即將來臨──“新谷節”來到了。 新谷節”選在屬狗的日子。
傳說很久以前,哈尼人居住在一條大河邊。有一年突然大水上漲,毀壞了所有的田地和村寨,捲走了五穀種子。人們沒法再播種莊稼,處在絕望之中。這時,有一條大黑狗,遊過了波濤洶湧的大河,給人們銜來了一束谷種。哈尼人從些又有了谷種,種植莊稼,才得以生存下來。為了記住狗的恩情,人們就把過“新谷節”選在屬狗的日子裡。
哈尼族新谷節有什麼風俗
七月,哈尼山區新竹挺秀、稻穀飄香,秋收即將來臨──“新谷節”來到了。新谷節”選在屬狗的日子。
傳說很久以前,哈尼人居住在一條大河邊。有一年突然大水上漲,毀壞了所有的田地和村寨,捲走了五穀種子。人們沒法再播種莊稼,處在絕望之中。這時,有一條大黑狗,遊過了波濤洶湧的大河,給人們銜來了一束谷種。哈尼人從些又有了谷種,才得以生存下來。為了記住狗的恩情,人們就把過“新谷節”選在屬狗的日子裡。
哈尼族吃新節有什麼活動
哈尼族在每年農曆七月或八月選擇一個屬龍日舉興,為期三天。節日早晨,各家一早就到田間揹回一叢單數連根拔起的稻子。將新谷焙乾後捋成穀粒,舂成新米。用甑子蒸飯時,要先放一層舊米,加一層新米,表示年年有餘,歲歲增長。下午,要殺一隻公雞,希望生活像公雞的羽毛一樣美麗。各種蔬菜都要嘗一下,特別是要吃一碗竹筍,表示當年的莊稼要象竹筍,節節向上。在嘗新前,要先盛一碗米飯給狗吃,相傳在哈尼人還不會開田種地前,整天靠吃野菜度日,天神的女兒很善良,要求父親給人間一點稻種,卻受到父親的反對,於是偷偷地把谷種帶到人間,並教哈尼人種植稻穀的方法。這事觸怒了天神,他把女兒貶為了一隻狗。哈尼人民不忘姑娘的恩德,每逢新米節時,把第一碗米飯給了狗。
壯族新谷節吃什麼
新谷節是廣西大新縣壯族民間農祀節日。每年農曆十月收割完後的第一天,用新收穫的糯米舂餈粑,同時殺雞宰鴨祭奉神祖,以示慶豐。新谷節吃八朔糕、小豆飯,中秋節吃米團、栗子、青豆,秋分吃荻草糕、米飯糰、什錦飯,秋收節吃亥子糕、小豆飯等。
拉祜族新谷節介紹
拉祜族的“接新谷節”也叫“嘗新米節”也叫十分有趣。每年的農曆8月15日家家都從田中收回少量黃谷,烤乾後連殼舂細揚淨而得的新米,加上老米煮一鍋飯。先給狗吃,再給牛吃。給牛吃是慰勞牛一年辛苦;給狗吃,據說谷種是狗討來的。最後人吃,邊吃邊祝禱,穀子多,討個吉利,新米老米一同煮,新米接老米,永遠吃不完。
1、花婆節是壯族的傳統節日。
2、據壯族民間傳說,壯族始祖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為花婆神。
3、農曆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裡同一輩的婦女結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 ...
1、花婆節是壯族的傳統節日。
2、據壯族民間傳說,壯族始祖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為花婆神。
3、農曆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裡同一輩的婦女結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 ...
九月九日重陽節,也叫做敬老節。重陽節在中國寓意不凡,就和清明節一樣,人們會外出踏青。這是相對於漢族而言,每個民族的習俗都不一樣,毛南族的重陽節稱為南瓜節,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本期毛南族文化為大家揭曉答案。
重陽節,毛南族叫“九月重陽”,這個節日,家中有老人的給老人添糧補壽,南瓜節也有重陽這一天,用南瓜拌 ...
南北各地的民間中有一個叫封龍節的節日。此際多雨,傳說是龍分開到各地去行雨的日子。有趣的是,這個節日的內容與日期都不太統一。地區不同節日內容也有所不同,人們或祈雨、或儺舞、或唱戲拜龍王、或龍舟賽、或演習防火,但是,都與雨水有關。一起來看看畲族文化吧。
封龍節(也稱「分龍節」)是畲族的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 ...
七夕節還叫小兒節、穿針節和雙七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都是同一個節日。夏天在農曆七月已進入了尾聲,百花爭豔,香飄四溢,微風輕飄給燥熱的心帶來了一份慰藉,萬物一派祥和。
七夕節還叫什麼節日
1、七夕:七月七,人稱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稱夕),故稱為七夕。
2、小兒節:因為乞巧 ...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出生於四川廣元。每年的“女兒節”,廣元人都要舉行劃鳳舟比賽,以此來紀念武則天。民間傳說武則天死而為神,給她建廟命名“皇澤”,是祈望“在天之靈”能澤被鄉梓,因而祀廟內一直供奉她的真容,皇澤寺內現保留有則天殿、中心柱窟、大佛樓、小南海、呂祖閣、五佛亭、望 ...
三月三是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地區不同。節日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在貴州省貴陽市馬當地區的布依族,將每年的農曆三月三稱為“地委會”節。據布依族老人講,開春以後,地蠶危害莊稼,啃食包穀苗等農作物。於是,在三月初三,他們將炒好的包谷花帶到坡上去祭地蠶。他們在山坡上邊唱山歌邊吃包谷花,據說這樣可以“迷住”地委,堵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