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學源於生活,和人類息息相關,所以對它的親切感是自發的。寂寞時,它是伴侶;悲傷難過時,它給你引航開路,給你正確的思考和安慰;快樂時,是你的朋友與你同享抒懷。
2、文學高於生活,它藝術的美總是會彌補你的缺陷;或迎合你的同感;或拓寬你的思想,幫你挖掘深度,不得不讓你景仰。
3、文學歷史悠久,由古至今它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歷史文化,它的成長過程記錄著人類的發展變化,它是一部偉大的難得的精神遺產。
1、文學源於生活,和人類息息相關,所以對它的親切感是自發的。寂寞時,它是伴侶;悲傷難過時,它給你引航開路,給你正確的思考和安慰;快樂時,是你的朋友與你同享抒懷。
2、文學高於生活,它藝術的美總是會彌補你的缺陷;或迎合你的同感;或拓寬你的思想,幫你挖掘深度,不得不讓你景仰。
3、文學歷史悠久,由古至今它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歷史文化,它的成長過程記錄著人類的發展變化,它是一部偉大的難得的精神遺產。
一個社會的發展,既植根於物質基礎,也取決於精神品質。諸如食品安全等問題,固然是監管問題,但同時也是良心考題;一些改革難題的背後,固然有利益糾葛,同時也有觀念掣肘、勇氣缺失。這也是為什麼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我們強調“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
新的一年開始了,在中國前行的快速路上,每個人都邁開了新步伐,有人為了房子車子,有人希望加薪升職,有人想換一部蘋果手機,也有人只盼攢夠孩子的奶粉錢……但有個問題卻是共同的:身處這樣一個急行軍時代,我們的精神家園如何安放?
“心累”或許是當今許多人的集體感受。有時是生活的壓力讓人難以喘息,更多時候則是這樣的自我詰問:“天天這麼忙碌是為什麼呢?”在我們的生活裡,農忙之餘是否只能打打麻將?扎堆搶購LV包是否就體現了身份?升官發財是否就是成功的唯一出口?當身體向著慾望一路狂奔,望塵莫及的精神又將經歷怎樣的掙扎?
還有多少人記得上世紀80年代的“潘曉之問”?源自兩個青年的人生困惑,迅速引發全國範圍的共同反思,第一次將“人為什麼活著”,放在剛剛拉開改革大幕的中國來拷問,被稱為“整個一代人的精神初戀”。幾年後特區深圳的蛇口風波,與其說是改革律動在思想領域的某種訊號,不如說是社會變動導致人生觀價值觀的深刻碰撞。而90年代關於人文精神的大討論,更傳遞著知識分子對“精神危機”的強烈焦慮……
應當說,在30多年中國人重構物質世界的激昂樂章中,精神家園的觀照自始相隨,只不過始終未成主調。當“小悅悅事件”令人悲痛震驚、問題奶粉使得人人自危,當誠信、善良、安全感成為稀缺資源,今天的國人已不願是“道德貧困”的旁觀者。將這種集體焦慮上升為國家行動,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文化強國”命題,有著強烈的時代意義和充足的民意基礎。
這的確是意味深長的一幕。馬克思說,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宗教和哲學。如果說貧困年代過於強調精神力量,如果說懷念過去的“單純”有些主觀主義,同樣也要看到,“倉廩食而知禮節”並非必然,物質豐饒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甚至還會因此帶來更多變數。
西方學者所描述的“現代化後果”,同樣是當下中國所面臨的挑戰。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從血緣關係到公民國家,這種急劇的變化轉型,釋放了壓抑的物質慾望,也帶來了物質主義的膨脹;促進了社會的自由流動,卻尚未形成新的公共意識;發展了現代化大生產的格局,但還沒有建立新的信用體系。轉型期的文化堅守、道德重構和靈魂安頓,並不比發展經濟輕鬆多少。
王國維曾把人的能力分為“身體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同樣,一個社會的發展,既植根於物質基礎,也取決於精神品質。從這個角度,諸如食品安全等問題,固然是監管問題,但同時也是良心考題;一些改革難題的背後,固然有利益糾葛,同時也有觀念掣肘、勇氣缺失。這也是為什麼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我們強調“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為什麼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並被視為中國現代化的關鍵變數。
在時代的快速變遷中,如何尋回完整心靈那“丟失的一角”?如何重繪精神世界的和諧圖景?哲學家赫勒曾經把“家”視作我們在文化和心理上由之開始,並經常向之迴歸的“堅實的位置”。與“現實家園”相比,“精神家園”生長著情感、智慧和力量,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凝聚著社會發展的共識。構築時代變遷中的“精神家園”,關係到我們的國家能否擁有持久活力,我們的民族能否贏得世界尊重,我們的人民能否獲得安定祥和。
俠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理想,一種飽含著夢幻與榮光的意志,無論於理是合是悖,無論於法是反是違,俠永遠固執著心中不變的追求。而這追求,是在呼天不靈時的替天行道,是在叫地不應時的代地執法,有所不為,有所必為,在執法不公正時,在合情不合理時,俠者驀然回首、橫空出世,代行著公平執法、救難救急的使命等。這種品格,叫做“義”。以俠的方式行義,就是“俠義”。“義非俠不立,俠非義不成”,“義”這一種人格意氣,這一種理想和夢幻,靠了俠的果敢急難而發揚光大。“俠”又秉持著“義”一道義、正義、俠義而滲人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心靈,賁張、激動、沸騰。快意恩仇,揮灑博豪情,豪爽而豪邁,輕生重義,仗義為遊俠,壯偉而崇高,一諾千金,劍出不空回,氣出正如虹,橫行長街,浪跡走天涯,瀟灑又逍遙。俠,在中華的民眾意識裡,就這樣豎起一座光榮與夢想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