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幸福》告訴我們“道德與幸福”不僅為倫理學關注,而且為全體人們關注。
“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為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內心信念的力量,調整人們之間相互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而“幸福”則是一個人主客觀有機統一的滿足狀態,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因為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人們孜孜以求的是幸福,所以道德就是為了維護大家的幸福而約定俗成的一些行為規範。
《道德與幸福》告訴我們“道德與幸福”不僅為倫理學關注,而且為全體人們關注。
“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為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內心信念的力量,調整人們之間相互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而“幸福”則是一個人主客觀有機統一的滿足狀態,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因為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人們孜孜以求的是幸福,所以道德就是為了維護大家的幸福而約定俗成的一些行為規範。
文學藝術創造是需要人性的同情,是需要強大的倫理道德的批判力的,在藝術家身上,正是這種人文精神造就了偉大的藝術胸懷。人性同情的沉淪與倫理道德批判力的消解,將會使文學藝術黯然失色而至枯萎,使人的精神家園破殘荒蕪。雖然文學藝術並不是人的精神家園的全部,但無疑佔據著主要地位。因為,人是不能沒有文學藝術的,我們應該懷著良心與人性的道德品格,來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有的人認為,傳統文化已經是古老的東西了,已經過時了。
這種觀點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們不能對傳統文化求全責備。
比如傳統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認為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我們應把我們所評價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評價。
第二,我們要避免庸俗的進化論。
不要總以為科技發展了,時代進步了,我們就一定站的比古人高,看的比古人遠。其實古人的智慧是現代人很難超越的。
現在的哲學家,哪一位能寫出一本如老子的《道德經》一樣傳承久遠的經典?
現在的歷史學家,也沒有人能寫出司馬遷的《史記》那樣的鉅著;
同樣,現在中國的軍事家也寫不出《孫子兵法》。
事實上,中國古人的智慧,是後人難以超越的。人要認識客觀事物,首先要把我們的心平靜下來。現在很多人的情形是心浮氣躁,心難以清靜,被物慾所牽引,心境中總是有一些風浪,所以我們對外界的認識、映照就不是如實的了,看的就沒有古人深刻了。
第三,就是避免歷史虛無主義。
五四運動和十年文革以來,我們對傳統文化大加批評,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誤解也達到了極端,而且這種誤解一直影響到現在。好像傳統文化是阻礙我們社會發展的因素,這是歷史虛無主義。
什麼是實用主義?
西方文化講思維很深刻,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我們看關於執行力的書,我們看第一本好像知道這個執行力是什麼了。但是我們看第二本,第三本就不知道執行力是什麼了,越看越糊塗。它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目的是要炫耀自己的才能。但中國文化就是講實用主義,把複雜問題簡單化,雖然中國古代的哲人思想很高深,但是他們用簡單的話語,通俗的語言把其思想給大家解釋出來,讓每一個人都能明白。
所以中國人講的實用主義,是一種積極意義上的實用主義,也就是說在一個人中了箭以後,他不是去問這個箭是誰射的,是什麼材料製成的,是從哪裡射來的等等這些問題,而是馬上把中箭者他身上的箭拔出來,把中箭的人醫治好。所以中國人講實用方法,你只要應用了這些方法,對於幸福人生就會起到效果。
1234 / 4 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