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飯節(苗族)
姊妹飯節(苗族)
踩鼓、對歌、遊山、賽龍舟、吃姊妹飯……古老的村寨、淳樸的民風、奇特的民俗,“姊妹飯節”——貴州臺江施洞苗族這一恍若世外的古老節俗,被譽為是“藏在花蕊中的節日”!
臺江位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部,史稱“苗疆腹地”,總面積1200餘平方公里,人口16.5萬,其中苗族佔97%以上,被譽為“天下苗族第一縣”。
臺江境內山高谷深、河流縱橫,千米以上的高山共有200多座,大小河流上百條。最高海拔1980米,最低海拔455米,相對高差達1500餘米。這裡雖然盛產水稻及各種雜糧,但農民人均純收入僅有三四百元,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由於受地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被譽為是“藏在花蕊中的節日”!的“姊妹飯節”得以在這裡儲存、延續和發展。
她們走到哪裡,哪裡就一片亮麗,並不斷引來驚豔的目光和掌聲。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好的苗族服飾,恐怕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好的苗族服飾。
踩鼓、對歌、遊山、賽龍舟、吃姊妹飯……
一種被譽為“藏在花蕊中的節日”流行於貴州臺江施洞苗族地區,這就是苗語稱作“腦嘎良”的施洞苗族姊妹飯節,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十七在各村寨間舉行。
苗族9個支系所在的鄉鎮女性盛妝表演開始了,雖然從表演上我們感覺不到與其他地方苗族舞蹈的差別,但每隊姑娘們奇特的服飾幾乎都有自己的特色,長度、樣式、質地、花紋圖案各不相同。這些繡滿各種花紋圖案的服飾都採用手工製作,繡制手法多種多樣,有平繡、縐繡、辮繡、鎖邊繡、紋繡、挑花、織錦等等。據當地縣誌記載,臺江苗族的九個支系是以服飾來區分的。從方南、方你、方糾、方翁、方黎、方白、方秀、翁芒、後哨9個不同的服飾型狀上就能區分出她們屬哪支苗系。
舞者走到哪裡,哪裡就一片亮麗,並不斷引來驚豔的目光和掌聲。她們身上的銀飾多者數十件,少者一兩件,銀飾的造型大同小異,只是在頭飾上有些標誌性區別。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好的苗族服飾,恐怕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好的苗族服飾。
四月八姑娘節:苗族青年的情人節
湖南省綏寧縣位於湘西南邊陲,這裡歷史悠久,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吸引了許多學者和遊客慕名前往。四月八姑娘節是苗族以吃黑飯、祭女祖為主要內容的一個盛大節日,是苗族文化在當代得以延續的重要載體,並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姑娘節的由來與北宋時的楊家將有關,據說楊文廣在戰鬥中被敵軍俘虜,關在牢房裡吃不上飯。妹妹楊金花心生一計,到山上採摘黑葉榨汁,拌在糯米飯裡,農曆四月初八這天給哥哥送過去。獄卒看到黑米飯不敢搶食,楊文廣吃了黑米飯後立即變得力大無窮,砸破牢籠,衝出困境,但楊金花卻在救援中犧牲。從此,綏寧苗族人就把農曆四月初八這天定為紀念楊金花的姑娘節。
傳說流傳至今,逐漸演變成了苗族代代相傳的傳統節日。在四月初八這天,苗族人通常會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全家人也會聚在一起吃黑米飯。除了吃黑米飯外,苗族群眾還用喝米酒、唱大歌等形式來慶祝節日的到來。這天也會變成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節,他們會在林間僻靜之處唱山歌、吹木葉、聽苗笛,互對情歌,表達著苗族兒女熾熱的愛慕之情。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是苗族民風民俗的精華,對它的保護和傳承必將對弘揚和展示苗族文化的獨特神韻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因此,當地政府於1996年舉辦了首屆四月八姑娘節,此後每年四月初八定期舉辦。節日期間,許多中外遊客和苗族人一起吃黑米飯、賽山歌、打鞦韆,參加“背媳婦”等活動,體驗苗族同胞沿襲了上千年的傳統習俗。
花山節(苗族)
花山節,又叫"跳場"、"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東北、滇南一帶苗族的傳統佳節,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至初七舉行。雲南永善縣的馬楠山一帶,雲、貴、川三省毗鄰,苗族同胞集中,人們跨省前來參加,人數常達數萬人,規模盛大,萬眾歡騰。屏邊苗族自治縣舉行的花山節規模也很大,文山、馬關、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趕去參加。
花山節的重要標誌是花杆,一般要選擇高大挺直,滑溜的青松或松柏做成。先把它削去枝葉剝去皮,紮上五顏六色的鮮花和彩旗,裝飾得五彩繽紛。大家推舉一位"良心好"的人當"花杆頭",他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太陽出山前把花杆栽好。
花山節這天,苗族同胞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而來,人們身著色彩豔麗的苗裝,花山場上人山人海,群情沸騰。當"花杆頭"向前來參加節慶的人們敬酒、祝福後,便宣佈"花山節"開始。頓時,花山場上鑼鼓齊鳴,鞭炮喧天,鮮花彩旗迎風招展。人們圍著花杆,踏著蘆簞、嗩吶、胡琴等樂器的節拍翩翩起舞。有的跳蹬腳舞、三步舞;有的打蘆笙架(吹蘆笙對調);有的跳獅子舞。獅子舞跳得好的,有資格爬上花杆頂端,取下兩瓶好酒和一個豬頭作獎品。花山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馬、武術表演、鬥牛比賽,優勝者披紅掛綵。十分榮耀,還會得到一定數額的獎品或獎金。花山節也是苗族青年尋偶戀愛的佳節,男女透過在一起對歌、跳舞、得以相見到認識、瞭解。每當相中了合意人,便雙雙相約到僻靜處互訴衷情。有的還互贈禮物,訂下終身。那一對對身著豔麗服飾、打著五彩繽紛花傘對唱山歌的青年男女,往往給遊客留下難忘的印象。
節日期間,還要舉行物資交流,供銷部門和個體商販組織了許多工農業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出售,又把農副產品、藥材等收購到外地出售。整個花山節的活動洋溢著各民族團結和睦,人
蘆笙節(苗族)
流行於貴州的凱里、麻江、丹寨各縣交界的舟溪一帶。各地的節期不統一,一般在農曆的正、二或三月;個別地區選在七月舉行。主要是祭祀祖先,慶祝豐收。一般在節日之前要舉行儀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隨後各村各寨的姑娘穿著盛裝,佩戴銀花銀飾,小夥子和蘆笙手們都各自帶著蘆笙 ...
吃新節(苗族)
吃新節也叫“新禾節”。“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節日之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慣,在收穫的季節裡,找一塊稻穀長勢最好的田,大家就在這裡歡慶“吃新節”。
相傳很古的時候,人間沒有穀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穀子國有穀子,人們只好打獵為生。為了得到谷種,苗族的老祖先告勞拿了 ...
趕秋節(苗族)
趕秋為湘西苗族人民的大型喜慶傳統節日。每年立秋日舉行,趕秋日,苗族人民都要停止農活,身穿節日盛裝,邀友結伴,多達萬人以上,興高彩烈地從四面八方湧向秋場,參加或觀看各種文娛活動。人們唱苗,吹嗩吶、舞獅子、打花鼓、打猴兒鼓、上刀梯、蕩八人秋,熱鬧異常。八人秋形似紡車,高約8米,以粗木支撐,上設八個鞦韆,每處可 ...
龍船節(苗族)
農曆五月,漢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居住在貴州凱里的苗族也有在農曆五月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漢族的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龍船節卻在農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龍船節苗語叫“咋甕”(意即劃龍船),又名“婁甕”(意即吃龍肉)。
龍船節一般在清水江上舉行,清水江穿過凱里又名龍頭江,每年農 ...
跳花節(苗族)
跳花節是安順苗族最為隆重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節日。傳說是苗族英雄人物楊魯興起的,至今安順北門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跳花”一詞仍漢名,因坡上栽有花樹而得名,與苗語意思不盡相同,苗語稱跳花為“歐道”,意為“趕坡”。跳花日期全都在農曆正月間舉行,現仍有24處固定跳花坡。節日期間,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節日 ...
東方情人節——苗族姐妹節
姊妹節在每年農曆的3月15日,是少數民族苗族的傳統節日,又有"姊妹飯節"之稱,盛行於黔東南自治州臺江縣,一般持續三天。2011年4月17日,農曆3月15日,星期日為苗族姊妹節。
苗族姊妹節簡介
苗族姊妹節是正在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色節日,被譽為東方的情人節。
"吃 ...
最古老情人節:苗族姊妹節
每年三月十五的貴州苗族“姊妹節”,又稱“姊妹飯節”,是指貴州省臺江縣、施秉縣以及劍河縣部分地區的苗族人民在每年春季由婦女們主持的吃姊妹飯的節日。具體時間又因地而異。節日禮儀古樸獨特,最為典型壯觀的要數清水江畔臺江縣施洞地區農曆三月十五至十七的苗族姊妹節。
節日以青年女子為中心,邀約情人們相聚同吃姊妹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