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孔子教育學生的故事2030左右

孔子教育學生的故事2030左右

  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六十二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當時孔子已周遊列國,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堅持自己的理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2.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認為,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寧可受窮也不放棄道義。孔子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孔子學無常師,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孔子教育學生有什麼特點

  1、儒家學者之重視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書院乃至老師弟子的直接傳授形式,是儒者實行教育的主要手段。

  2、孔子 教育學生 ,並不是把他培養成為有某種技能的專門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人”,教育的內容就是怎樣“做人”。而且予以因材施教。

  3、其教育方法的最本質特徵是啟發式的教育,這是與其心性論聯絡在一起的。所謂“成人”、“成德”之教,其標準就在每個人的心中,教育也就是幫助人們發現自身本有的“善”,“成人”、“成德”關鍵還是要依靠主體自身。

孔子教育學生做人的名言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言必信,行必果。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孔子教育學生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玉不琢,不成器; ...

孔子怎樣教育學生和孩子

  孔子教育弟子和自己的孩子的主要教科書就是《詩經》。   《詩經》內容涉及歷史、政治、軍事、農牧業生產、宗教、倫理觀念、地理知識、動植物知識、生活常識等等,簡直就是當時的百科全書。孔子曾用它來教育自己的弟子,並且多次強調《詩經》的社會功用以及學習的意義。《詩歌》的一個重要用途在當時就是作為教科書來使用。   ...

葉聖陶三塊糖教育學生故事

  葉聖陶做小學教員時,有一次在校園內行走,無意間看到一個男孩舉起一塊大磚頭,正想向另一個男孩砸過去。葉聖陶趕緊上前制止了他,並請舉磚頭的孩子到辦公室去一下。   當葉聖陶來到辦公室時發現該生已站在那裡等他,葉聖陶溫和地遞過去一塊糖果,並說:“你來的比我準時,這說明你很守時,獎勵你的。”   之後又拿出第二顆 ...

孔子教育學生的名言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言必信,行必果。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仁者不憂,知者 ...

孔子學生的小故事

  1、孔子到廟堂參觀,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皿,守廟的人說是宥坐之器。孔子說:“我聽說宥坐之器,虛則欹(傾斜),中則正,滿則覆。明君常將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讓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嘆道:一切事物哪有滿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問:“敢問有保持滿而不覆的辦法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 ...

孔子學生故事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有一次,學生子夏問孔子:“顏回這個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顏回的信用很好,我不及他。”子夏又問:“那麼,子貢這個人又怎麼樣呢?”孔子回答說:“子貢,挺聰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著問:“那麼子路又怎麼樣?”孔子回答說:“子路的勇敢,遠近馳名,我不及他。”子夏再問:“那麼子張又 ...

關於孔子的小故事

  1、鳴鼓而攻:形容聲討犯罪的人。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幹活,準備試行新法,向孔子請教,孔子剛好是站在保守一邊,於是氣憤無比,把冉求罵個狗血淋頭,冉求一再堅持自已的改革,於是孔子對眾徒發出追殺令: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你們一起向他攻擊吧![論語。先進篇] 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