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孟子主張王道什麼意思

孟子主張王道什麼意思

  王道,古時指以仁義統治天下的政策。儒家提出的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與霸道相對。王道,是先王治天下之道,包含以下三個方面:保合諸夏,諧和萬邦,驅除韃虜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是與生俱來的,稱之為“四端”。它們是“仁、義、禮、智”四德的基礎,這就是孟子的“性善論”。其作為孟子社會理想的支撐點,在兩個方面同時顯示意義。人人都有“惻隱之心”,作為統治者,只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於掌上”是件輕鬆易舉的事,“行仁政而王,莫之以御”提醒統治者要施行“仁政”。為政必須依仁而行,不仁只能自取滅亡。仁政是孟子政治學說和他的社會理想的最基本內容,而性善論則作為其內在的依據做著最好的闡釋。正是由於人性的善良,尤其是那些統治者本身善良,仁政才有實現的可能。仁政的理想最終指向了“王道”,這是孟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

孔子與孟子主張仁的相同之處

  1、孔子強調“仁”,即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孟子強調“仁政”,即對統治者個人政治素養的要求。三人的共同點是都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

  2、孔子和孟子同為儒家聖人。孔子是“至聖先師”,而孟子是“亞聖”。

  3、兩者都極力推行儒家的仁道思想。而孔子重禮教,孟子重仁義。

  4、兩者都是一生不得施展抱負。孔子困於陳、蔡,受制於季氏;孟子游魏、齊,不得其君幸。

  5、兩者都是思想家,教育家。用近代西方所謂的流行觀點看,還都是哲學家。

孟子主張實行什麼

  孟子主張實行仁政。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在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他認清了應該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寡人之於國也文中的王道是指什麼意思

  1、孟子《寡人之於國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指孟子主張用仁政來治理天下,稱為“王道”。   2、“寡人之於國也”文中的王道是指儒家提出的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以德政安撫臣民的統治方法,與霸道相對。是孟子學說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論”等政治理想之一。   3、儒家認為:聖人成了君王, ...

主張誰舉證是什麼意思

  1、誰主張誰舉證就是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提供證據並加以證明。   2、這是一種舉證責任的通俗化說法,便於非法律專業人士理解。一般在民事訴訟中較多采用。   3、與之相對的稱之為“舉證責任倒置”,一般多用於行政訴訟。此規定的意思是: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要自己提出證據證明。   4、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 ...

孟子中為長者折枝是什麼意思

  其意思為年長者折樹枝,後比喻為長者效勞。   歷代學者對“折枝”有三種解釋:   1、東漢學者趙岐,他解釋說:“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少者恥是役,故不為耳,非不能也。解除長者四肢的疲勞。年少者以之為恥,因此不是不能,而是不願意做這樣的事。   2、南宋學者陸筠,宋元間學者馬端臨在《文獻通考.經籍考 ...

孟子主張

  孟子的主要思想,民本思想。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透過大量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 “民為貴,社 ...

孟子的名言警句和意思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仁義王道什麼意思

  仁義:   是儒家的重要倫理範疇。其本意為仁愛與正義。在《禮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而戰國時的孟子對此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後漢儒董仲舒繼承其說,將“仁義”作為傳統道德的最高準則。宋代以後,由於理學家的闡發、推崇,“仁義”成為傳統道德的別名,而且常與“道德”並稱為“仁義道德”,與“禮、智、信”合 ...

孟子的萬物皆備於我是什麼意思

  譯文:萬物我都具備了。   出自孟子《孟子·盡心上》。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子居),戰國時期鄒城(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