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安康端陽節和賽龍舟

安康端陽節和賽龍舟

  端陽節民間俗稱端午節,是一年中的三大節日之一,傳說是為祭祀楚國三閭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而相沿至今的一種民俗。大概與屈原《楚辭》所描述的湘楚習俗有關,也因湖廣移民安康的傳播和影響有關,端陽節的南國風情在安康民間特別濃郁,下面就略加介紹給大家。

  在節日前幾天,安康城鄉的大街小巷便相繼有各種各樣的香包、花裹肚及雄黃、香面和變蛋出售,包粽子用的筍闊葉、蓼葉、葦葉、馬蘭草、棕樹葉(用於捆綁粽子)、糯米、大棗、紅豆也陸續上市,滿街一片濃香。節日的早上,人們爭相起早,去河邊水塘、堰渠邊和坡邊溝岔拔水菖蒲,採擷艾蒿、車前草、茵陳等,據說這天百草為藥,尤其帶露水的藥力最強。傳說菖蒲是屈原的佩劍化成的,插在門上可以驅邪避疫,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在門框上插上艾枝和菖蒲。這天早上要給孩童們佩帶用中草藥甘松、白芷、川芎、當歸等為香料做成的香包。人們吃粽子、雞蛋、喝雄黃酒,還要給每個人的耳朵、鼻孔抹上雄黃酒,以闢疫癧、驅五毒。

  端陽節在安康還有一項重大群眾性文化活動就是“龍舟賽”,在安康,是漢江沿岸各縣每年必須舉行的大型活動。各地的龍舟都有有固定的顏色,如安康城的六條真龍船就分為四種顏色:水西門泗五廟和金川街鎮江寺為金龍,中渡臺和中河街為紅龍,小桃園為白龍,石堤街為青龍。參賽時臨時裝飾的八條假龍舟也分三種顏色:許家窯、七里溝、唐套灣紅龍四條,東泗王廟、老君關、石梯鋪黃龍三條,青山套青龍一條。再如白河縣城,上河街為黃龍,橫街口為紅龍,下河街為白龍,對岸湖北鄖西大王溝、老官廟為黃龍,白石灘為青龍……。每當端陽龍舟竟渡,江面上百舸爭流,舟飛如箭,鼓聲震天,浪花翻飛;兩岸人山人海,觀眾如潮。尤其安康近幾年來舉辦的各屆“龍舟節”,更是把安康古老的龍舟賽事推向了高潮,每年因來觀看安康獨特“龍舟文化”的外地客人更是絡繹不絕。

吃粽子和賽龍舟

  吃粽子和賽龍舟是中國許多地方的風俗。然而這一習俗是因從紀念屈原而來,使得屈原的家鄉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湖北各地賽龍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鄉。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們早早就把龍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龍舟便紛紛下水了,一條條"黃龍"、"白龍"、"紅龍"、"青龍"劈波斬浪,箭一般前駛,鑼聲、鼓聲、吆喝聲、喝彩聲響成一片,江河兩岸觀看賽龍舟人們黑壓壓一大片,那場面實在壯觀極了。

  傳說屈原投汩羅江死後,他的故鄉鄉親秭歸人做了一個夢,夢見屈原身體消瘦了,便用箬葉包米飯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龍舟裝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屬龍管,以為是龍王送來的角黍,便不敢食。這就可讓屈原食用了。這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由來。

人們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意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演變為吃粽子了。

  賽龍舟源於打撈屈原。還有吃粽子、做香包,源於投粽子入河好讓魚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陽龍舟

  賽龍舟,民間謂之劃龍船,在端陽節舉行。龍舟頭呈龍頭狀,舟尾成龍形尾,舟上有競賽水手,舟頭有人擊鑼鼓,比賽中以誰先到達目的地為勝,搶賽前放入水中的鴨子數量最多為勝。 ...

端午吃粽子劃龍船的來歷 端午節吃粽子龍舟的簡介

  端午吃粽子和劃龍船的來歷   傳統的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紀念屈原,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 ...

龍舟賽艇的區別是什麼

  賽龍舟和賽艇分別代表著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不同產物,其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賽龍舟:完全靠槳手的身體發力,沒有一絲船隻上的機械運動。它的優點在於是由一根樹幹製成,製作簡單,不易漏水。可以說是人類最古老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現代的獨木舟大多使用複合材料,可以是單人,也可以為多人劃,主要用於運動、觀光、娛樂 ...

楊箕村龍舟五仙觀鬥包粽

     有廣州人家廟之稱的五仙觀,越秀區舉辦了“‘粽’情端午幸福相約”的街坊聯歡活動,轄區內的“中國好人榜身邊好人”、第四屆廣州市道德模範、街坊遊客等200多人參加了活動。在現場,舉行了“包粽比賽”、“剪紙比賽”、“漢服情景劇”等活動。最熱鬧的當屬四個“家庭”的包粽比賽,比技藝、比速度、比重量。光塔街家庭在 ...

花朝上巳-兩個被遺忘的重要傳統節日

  在我國曆史上,農曆二月和三月有兩個重要的節日,至今已經很少有人提起。這兩個節日,至今還在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流行,並且十分有意義。被忘記的這兩個節日就是花朝節和上巳節。   歷史上,農曆二月十五日,是我國的花朝節。《朝熙樂事》記載:“二月十五為花朝節,蓋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兩月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為 ...

端陽

  農曆五月初五,過端陽節,藏語稱之為"雅同",藏族認為:藥師佛在這天凌晨撒甘露於人間,所有河水都成為藥水。因此人們儘早起床,汲取一桶水,供家人洗漱、飲用。摘幾朵麻蓮花或楊柳枝插在門前。拔幾根麻蓮葉子繞頭纏足,據說這樣做能祛病防疫。這天吃韭菜包子、涼粉等食物。 ...

惠來縣龍舟

  賽龍舟是凡有江河湖泊的鄉鎮,都在端午節及後幾天舉行賽龍舟活動。龍舟是一條長形木船,有16~24人執木槳,一人掌舵,打鼓敲鑼各一人。木船沒有裝飾。可分表演與競賽兩種。表演是任由龍舟在水裡穿梭划行。競賽的龍舟代表某一村、社,舉行對抗賽。可分繞樁競賽與直線競賽兩種。繞樁賽是中間插一紅旗(標),紅旗兩方等距離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