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宋明理學教案

宋明理學教案

  1、知識與技能:瞭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學術觀點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結合宋明理學代表人物的經歷和淺顯的文字材料,幫助學生弄清理學的內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對宋明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3、教學重點:掌握程朱理學基本內容。理解理學和心學的思想內涵;正確評價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的歷史地位。教學過程引入新課:回顧歸納從春秋戰國到北宋之前儒學的發展過程。形成——發展為大宗——“焚書坑儒”——復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宋代儒學復興運動中誕生的理學,將儒家的忠孝節義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嚴密體系,也稱新儒學。理學的出現與走向成熟,體現了儒學的新發展。在本課學習中,要求同學們思考的問題有:宋明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是什麼?它的發展過程怎樣?宋明理學與傳統儒學相比,出現了哪些變化?你怎樣看待這種變化?由此匯入。

  4、新知介紹:三教合一(提問式一帶而過)魏晉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傳播,出現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納滲透局面。隋唐時期三教合一,儒學正統地位受到嚴重挑戰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發展,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復興運動的掀起先聲——韓愈掀起——北宋士大夫們

  5、程朱理學理學的概念:北宋時期,儒家學者衝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的義理。他們建立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稱之為“理學”。“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先有理後有物。——核心思想。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絡起來。認為“理”不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也是人類社會的最高法則。三綱五常等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體現,是不可改變的。認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的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主張透過“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6、所謂“格物致知”原出於《禮記·大學》,《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為前提。所謂“格物”就是指“即物窮理”。“格”字有二義,一是“來”的意思,格物也就是“達於物”,或者“即於物”的意思;二是“窮至”、“極至”的意思,所謂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窮理。對於“物”,可訓為“事”或“理”。程、朱主張就世間萬事萬物而體認天理。格物窮理,是教人從待人接物的具體事情中去體認道學家所講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礎,致知則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窮盡兩重意義,這和“格”字的意義相近。致知是指透過格物達到對於天理的真知。

  7、朱子學——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天理與三綱五常的緊密聯絡,提出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物”,指天理、人倫、聖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於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

  8、程朱理學的在當時產生的影響: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備受推崇。明為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用綱常禮教更加束縛了人的思想。

  傳播海外,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宋明理學的特點是什麼

  1、儒學進一步思辨化。與先秦、漢唐儒學不同,宋明理學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其思辨性。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其所具有的哲學思辨性深深吸引了中國的知識分子,也刺激了中國本土思想道家和儒家的發展。其中,道家借鑑佛教的宗教內容和形式,反應更為敏捷而迅速。

  2、相對而言,儒學的應變能力則要差得多。有唐一代,儒學中的有識之士如韓愈等,就已經意識到儒學面臨著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尤其是佛教)在文化上的嚴重挑戰。

  3、宋明的理學家們一方面借鑑佛教和道教在哲學本體論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傳統儒學中尋找能夠利用的因素,例如被稱為“五經之首”的《周易》、《孟子》與《中庸》中關於“性”與“天”的內容。利用這些外來的和傳統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時,他們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儒學概念,並給予系統的哲學論證,如周敦頤的“無極”、邵雍的“太極”、張載的“太虛”、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荊公和二蘇的“道”、王陽明的“心”等。

  4、傳統儒學經由理學家們的改造,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終於變成了哲學理論體系。就此而言,它體現著宋明理學家們融合創造的哲學智慧。更加強調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理學家們標榜自己的學說為“實學”、“實說”,批評佛老的學說以及漢唐的章句之學和講求詩詞歌賦的詞章之學為“虛學”、“虛說”。

  5、虛實之別,就在於是否講求義理。理學所強調的義理,實質上也就是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倫理道德理學家所強調的義理,就其內容而言,與漢代董氏的儒學相比,其重點不在政治哲學上,而在倫理道德上;與先秦的儒學相比,其對倫理道德的闡述,更側重於哲學的表達。宋明理學家在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邏輯層次的哲學範疇和理論結構。

  6、無論是理學哲學各種各樣的本體論、作為道德基礎的人性論、“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聖的境界論、由修齊而治平的功能論,均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學作為儒學發展的一個階段,它帶有明顯的佛學化的特點。宋明理學的佛道化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鑑佛教與道教的形而上學,建構儒學的倫理道德形而上學,其二是借鑑佛道二家的傳教譜系,創立儒家學說的傳道體系,即儒學的“道統”,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慾主義思想吸收進來,把它作為理學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的道德主張。

分析宋明理學的積極影響

  宋明理學吸收和融合佛道思辨哲學從本體論高度來展開論證是哲學史上思維方式的一大進步;重建了由禪宗不立文字等思想破壞的文化秩序和社會秩序;將窮理格物等思想中蘊藏的認識論傾向,發展和轉化為道德修養論;隋唐佛教對宋明理學的影響巨大,此後華嚴宗理事關係與理一分殊等有密切聯絡;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特徵: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道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凸顯人性的莊嚴。


明理出現的什麼時候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運(佛教),又繼承孔孟正宗(根本),並能治理國家(目的)的新儒學,是宋明時代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至宋儒則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因有此稱。理學又名為道學,兩宋時期產生的主要哲學流派。理學是中國古代最為精緻、最為完備的 ...

明理是怎麼形成的

  自漢代儒學復興以來,大體沿著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義理之學,另一個是 考據之學。前者由今文經學開啟,後者由古文經學肇端。 今文經學講究微言大義,比較注重從思想理論角度闡發儒學。它雖開展 了義理之學,但因其喜歡借天的名義立說,終於流為俄緯神學。粗俗的說教代替 了哲理的論證,濃重的神學氛圍窒息了義理之學。 東漢 ...

明理的派別及其觀點

  宋明理學分為三個派別:   程顥和陸九淵主張的的心即理。心即理的真實意蘊在於心理合一,前提是人心本善、惡自偏失和格物致知等,並且產生了以簡易功夫發明本心的本體功夫論。程頤和朱熹主張的性即理。性即理認為,性本於理,而理又是純粹至善的道德標準,故性無有不善,它的具體內容就是仁義禮智信。這就把封建道德提高到天理 ...

簡述明理的發展歷程

  宋明理學,是儒學在宋明時期經過一些儒家學者的發展形成的。包括“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兩大儒學分支,最初階段是“二程理學”的出現以及他們關於天理的闡述,接著是朱熹在“二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套為維護封建統治而提出的儒家理論,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那句“存天理,滅人慾。”而與“程朱理學”相伴而生的即是“陸王心 ...

明理創始人是誰

  理學實際創始人為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提出“理”先於天地而存在,將上的地位。其為學主張“即物而窮理”。與朱熹對立的為陸九淵的主觀唯心主義,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題。明代,王守仁進一步發展陸九淵的學說,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斷言 ...

明理的內涵有哪些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並能治理國家的新儒學,是宋明時代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至宋儒則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因有此稱。理學又名為道學,兩宋時期產生的主要哲學流派。理學是中國古代最為精緻、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理學的 ...

明理思想的現實價值

  宋明理學可取的一面:   宋明理學具有和諧意識,強調人與自然、與家庭、與國家的和諧的意識;宋明理學具有憂患意識,鼓舞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學崇尚道德,重義輕利,強調自我約束,可以促進文明的進步;宋明理學強調身體力行,強調自主自強的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