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水族的婚俗
富源水族的婚俗
富源水族的婚姻以本民族內異姓通婚為主。男女雙方從相識到成婚共需經歷三個步驟,充分表現了該民族濃郁的婚姻特色。
第一個階段為走寨對歌,亦稱“趕表”。農事空暇,尤其是趕街上場、逢年過節期間,一個村寨的男青年相邀另一個村寨的女青年,或者是同寨的一夥女青年相邀一夥男青年,到林中或管邊僻靜處對歌。他們借物託情、借景抒情,借山、水、林、石、花、鳥即興表達心中的情意。男女之間一旦產生傾慕之情後,彼此對話要先靠男女同宗的女性為媒傳遞訊息,經過多次接觸瞭解後,雙方才能單獨見面。若是兩廂情願,小夥子隨後就會正式請媒人到姑娘家去求婚。第二階段為吃火籠酒,亦為訂婚的過程。
男方家選定日子請善於辭令的媒人去女方家提親。若媒人到女方家受到酒肉款待,說明女方家已有幾分默許,否則就有拒絕之意。男方家根據女方家“口風”,擇吉日請媒人領著小夥子拿著聘禮到女方家,徵求女方父母親友正式贊同。女方若同意,就安排宴請親友、長輩圍轉著火籠飲酒,俗稱“吃火籠酒”。第三階段為舉行大禮。水族把正式婚娶禮儀稱為“行大禮”。娶親那天,男家請嗩吶一班偕同新郎及其邀約的聯郎若干人去迎親。為了考驗新郎,新娘的小姐妹們在寨子外面必經的道路上設下柵欄作路障,用對歌的方式給新郎出難題、提要求,先是禮貌,後是挖苦,再是親密,直到新郎把帶來的“姊妹粑”、“姊妹錢”分給眾組妹,才能進寨。當夜幕降臨時,迎親的小夥子與陪新娘的小姐妹們圍坐火塘,相互對歌,互相表達他們對新郎新娘的祝福。第二天,新娘穿上自己親手紡織縫製的結婚禮服,佩戴銀或銅飾,腳穿繡花鞋。臨出門時要“掛紅”,新郎手上掛兩道,新娘手上掛一道,陪郎陪孃的腰上各掛一道。待到出門時,新娘會流著淚唱“哭嫁歌”,告別家人。
告別時,親戚還要給新娘“離家錢”,然後新娘一手持新帕子,一手撐陽傘,由兄長扶上路。臨別,新郎和陪郎各人身上帶一隻瓷碗,新娘的胸前則掛著一面鏡子,用於驅邪和避邪。婚禮於天黑以後舉行,在嗩吶與鞭炮聲中,新娘端著喜酒、喜糖、葵花籽,由新郎陪著向賀喜親友一一致謝,俗稱“認親酒”,之後還要“鬧洞房”。新婚第二天一大早,新娘脫去婚禮盛裝,改穿輕便新衣,由新郎帶路,去龍潭水井裡挑回第一擔象徵吉祥的水。至此,婚禮結束。
水族婚俗禮儀
水族婚俗保留較濃的傳統色彩,講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節日及趕集時的對歌活動交遊相戀。即使自由戀愛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則不合禮俗,要受歧視。青年男女相愛之後,先託人告訴雙方家長。若家長表示願意,男方才請媒人去女家送禮定親,並擇定吉日,派人抬著豬仔去女家“吃小酒”。
正式迎親時,再抬大豬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乾一杯酒,以喝醉來表 現主人的盛情。接親與送親男女雙方的家人不參加,除少數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數是盛裝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開一條縫的紅紙傘步行在前,接送的伴郎、伴娘及抬著嫁妝的長隊緊隨其後。一般是新娘於中午出孃家門,傍晚六七點鐘進夫家門,吉時不到,不得進門。新郎家的親人在新娘進門要外出迴避,新娘進屋後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與新娘同宿,第二天 新娘即回門去孃家住。婚期之後,新郎再去請新娘回來,開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門就長達一兩個月時間,謂之“坐家”,實際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殘存餘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諱打雷變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舉行。
富源水族服飾
富源水族的服飾受周圍漢族的影響,逐漸演變。歷史上“短衣長裙”,民國後已逐步易裙為褲。早年用“火麻”自織自染麻布衣物,現在已普遍改用機制布料。衣著喜歡青、藍、黑、白色,相互配搭,顯得淡雅素潔,很有特點。
婦女服飾較有特色。普遍是上衣右開襟,襟沿鑲花邊,頭包長布帕,腳穿繡花鞋。已婚女子胸佩繡花長圍腰,發售打成螺旋形,外套馬尾毛編織成的髮套。未婚姑娘則系半截小圍腰,頭髮梳成一束打成盤,外包黑、白頭帕。平常手戴鐲子耳戴環,遇上結婚大典或喜慶節日,有的還要佩戴銀(銅)項圈、篦子、玉簪等。
男人的服飾較為簡單,中、青年上穿對襟短衣,下著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右開襟長衫,而無論老少出門都以布帕纏頭,民族特徵仍然明顯。
頭帕(俗稱“包頭”)是富源水族男女共同看重的飾物,一般要自紡、自織、自制。通常稱“一條”為“一顆”,男式的長一丈三尺五寸,寬一尺一寸或一尺二寸;女式的長一丈二尺,寬九寸。布帕朝外一端還要配做上類似縷的“耍子”,包戴時斜掛在帕套外沿。誰家的頭帕製作得精細,往往就顯出誰家的女人能幹。
由於地處亞熱帶河谷,為了避免螞蟥、蚊蟲的叮咬和減少爛田腐水的浸染,在夏秋兩季,水族老少的腿部大多纏著綁腿,作為保護。
色彩較濃厚的水族的特別婚俗
婚姻是人類繁衍生息的一種形式,歷史發展到現在,古時的帝王后宮三千佳麗,以及土財主的一夫多妻制,到現在的一夫一妻制,都是歷史進步的表現。但時至今日,還有一些少數民族還殘留著自己的婚姻文化。你想知道水族的特別婚俗嗎?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水族文化吧!
水族實行“同宗不娶”的族外婚。水族多“聚族而居”,漢文化傳 ...
香港的民間婚俗與結婚儀式
香港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習慣以及地方的風俗,以信仰道教、佛教為主,由於長期受英國的統治,又受到基督教的影響,其文化一直處於變動狀態之中。結婚儀式,其豪華程度,以至於其衣食住行都體現了香港特色。 中華民俗節慶網
送嫁
婚禮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們就集中在新娘的家裡,組成姐妹團,通宵達旦地熱鬧,叫做送嫁 ...
先“嫁”後“娶”的婚俗
塔塔爾族的婚俗別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後再“娶”回來。
婚姻過程是,經媒人三番五次登門求親,女方家長若允諾,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禮,稱為“庫拉克綏雲切”,即給新娘從頭到腳的整套服裝。下過聘禮,即算訂婚。
按塔塔爾人的傳統習慣,婚禮在新娘家舉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結婚前幾天,男方要把為新娘 ...
最奇特的婚俗——搶親
搶親就是未婚男子將喜歡的未婚女子搶到自己家結婚成親,這種習俗,雲南有幾個少數民族均有,但這只是男女雙方商量好的一種婚嫁方式。然而,德宏州梁河縣的阿昌族搶親卻有所不同,分為三種情況:
一種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有了感情,但說親時女方父母不同意,這時,男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讓男方來搶親。男方按約好的日子,邀 ...
古代流傳六禮婚俗
一、納采——媒人代表男方向女家提親,女家應允,男家備禮前去求婚。婚嫁中提到的“禮”,有兩種含義,一指禮品,錢財等物質禮。二指禮節、禮儀等精神禮。
二、問名——男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女方具庚帖送男方,看家道。 三、納吉——男家卜得吉日之後,備禮通知女家決定,締結姻緣,掛鎖。
四、納徵—— ...
閩南婚俗八卦米篩的傳說
米篩是閩南婚俗中的一種重要物品,如迎娶新娘到家門口時,需要一個畫有八卦圖案的米篩將新娘的頭部罩住,然後才能把新娘迎進男方家中,寓意平安吉祥。當地稱之為“八卦米篩”。
說起“八卦米篩”,還有一段來歷。相傳唐朝以前,閩南一帶一片荒涼,當地土匪常常叛亂亂,加上高山峻嶺,土匪經常騷擾百姓。當時常有發生迎娶的花 ...
中華民族:水族
分佈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雲南富源縣的黃泥河、古敢一帶,彝良縣的大河、龍安等地也有分佈。
用漢語漢文。原有“水書”,僅巫師占卜時使用。崇尚黑色和藏青色。
水族擅長農耕,以種植水稻為主。
習俗
民間有尊老習俗,凡遇老人生日,晚輩兒女要特意縫製自制白布長衫和白布頭帕敬獻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