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有潑水節、上巳節、千燈節、那達慕、刀杆節、火把節、三月節、酥油花燈節、月亮節、花山節、扎勒特、名目瑙縱歌、馬奶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開齋節等傳統節日。

  上巳節,即是三月三,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三月三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

  千燈節,又名祖魯節,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

  我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比如蒙古族、壯族、傣族、彝族、白族、哈尼族等,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56個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

  56個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

  據中國政府考察統計正式確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的民族。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

  1、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干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2、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3、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4、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5、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6、侗族

  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省、湖南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交匯處,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江蘇省、廣東省、浙江省三省侗族人口各有幾萬。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侗族人口數為2960293。節日因地而異,多數地區過去春節,也有的地區在十月或十一月擇日“過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為祭牛節,節日時讓牛休息,供以鮮草糯米飯等食品。吃新節多在七月,日期不一,屆時以新米和魚祭祖,預祝豐收。老人去世,男須剃髮,無論男女均須汲水沐屍,而後裝束打扮,含口銀,忌銅鐵附身。喪期孝子忌葷吃素,但可吃魚蝦。行土葬。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7、藏族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此外印度、不丹、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等地區也有藏族分佈。拉薩是藏族人心中的聖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約750萬左右,中國境內約700萬(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計在1000萬以上。藏族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及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一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新中國成立以來,更為藏族的節慶活動增添了新的內容,如“五一”、“六一”、“七一”、“十一”都是。傳統節日中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

  8、彝族

  彝族的“火把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火把節”。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白天飲酒慶賀,進行鬥牛、摔跤、賽馬、射箭等活動。到晚上舉行篝火晚會,高舉火把遊行。無數火把在田間、山林穿越遊動,景色十分壯觀。小夥子們吹起激越的笛子,彈起動聽的月琴和大三絃,和姑娘們跳起優美歡快的“阿細跳月”舞蹈。“火把節”的源起,傳說是為了紀念一位聰明堅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驅除邪惡、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願望。

  9、瑤族

  瑤族的“達努節”。農曆五月二十九日,是廣西都安瑤族人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達努”節。這一天,人人華服豔裝,走村串寨訪親問友,互慶豐收。村村寨寨敲起銅鼓,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達努節”傳說是這樣來的:上古時有個叫密洛陀的祖娘,她的一男一女長大成人之後,祖娘要他們帶著農具和種籽,去過自食其力的生活。兄妹倆開荒種莊稼,但長出來的果實被野豬、地鼠和鳥兒吃光了。兄妹倆向祖娘訴苦。祖娘鼓勵他們不要怕困難,同時給了他們一面銅鼓和一隻貓,要他們再去奮鬥。兄妹倆第二次種出的莊稼成熟了,鳥獸又來偷食。兄妹倆敲起銅鼓驚走了鳥獸,放出貓吃盡了地鼠,終於獲得了豐收。為了報答祖娘,兄妹倆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這天敲著銅鼓去給祖娘祝壽,並祝瑤家年年豐收,人畜兩旺。從而形成了“祖娘節”,又叫“達努節”。

  10、漢族

  中國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春節”又稱為過年,是中國漢族人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歲,初一要拜年。

閩南七夕節的風俗 閩南七夕節有哪些傳統節日風俗

  閩南七夕節的風俗 閩南七夕節有哪些傳統節日風俗

  閩南七夕風俗:七月初七敬拜“七孃媽”

  閩南地區在七夕的時候,除了保留著與其他地區相同的乞巧等習俗外,還有其獨特的、帶著濃厚閩臺民間色彩的民俗。

  在閩南地區農村中,傳說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這“七仙女”並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之為“七孃媽”,因而民間把這一天稱做“七孃媽生”。這也許是七夕民間流傳在宗教氛圍濃厚的閩南地區的衍化。

  自古以來,在閩南地區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孃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

  根據《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七夕“乞巧”、“陳瓜果”、“小兒拜天孫”。按照這一習俗,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頭一個“七夕”要做“新契”,意為新拜“七孃媽”為義母(閩南話稱“契母”),並於當天解去新生兒於端午節繫於手腕上的“續命縷”(用五色絲線搓成)。

  到了十六歲,當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對其長大成人、與“七孃媽”脫離關係進行洗禮。這一民俗相沿成習,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少城市家庭現已摒棄,但在農村中仍可見其遺存。

  按照傳統習俗,閩南地區七夕敬奉“七孃媽”,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在七夕這一天,家庭主婦們往往早早起來,煮粿仔,搓糖粿(在湯圓上戳一個小洞,將要出生的孩子便會有小酒窩,另有說法是這個小洞是用來裝牛郎和織女離別時的眼淚);有的還炒一些花生仁,然後碾成碎末,拌上白糖,待糖粿煮熟後,灑在上面,使糖粿吃起來更香、更Q。

  當然,不能忘記還要備辦一桌供品,泉州供祀“七孃媽”的供品,一般有糖粿、瓜果、“浥飯”、三牲、酒醴等,待中午時分,好祭拜“七孃媽”。祭拜的供桌一般擺在主人的臥室門口,因為還要連裡面的“床母”一起祭拜。

  閩南七夕風俗:吃糖粿

  做法

  1.材料很簡單,只要適量的糯米,白糖,花生,黑芝麻。

  2.糯米粉倒入一盆內,加適量的開水,用筷子攪拌均勻。

  3.待不那麼燙了,用手和成糯米糰。

  4.抓一塊糯米糰搓成長條,掰一小塊揉成圓子,用食指在小圓子的中間按一下,成一個小洞。

  5.取一煮鍋燒開水,然後把糖裸胚子倒入,只要一會兒就燒開了,見糖裸胚子浮起來了,用漏勺撈起。

  6.少許花生用乾鍋小火炒,見顏色變黃就熟了。

  7.盛入一裝有白糖的大碗中,用力晃動幾個,讓糖裸入味就可。

  8.這是做好的花生碎,加入黑芝麻拌和。

  9.吃時沾一下花生碎加黑芝麻。

  閩南七夕的傳說

  關於七夕的傳說,閩南還有其精彩的說法。按照閩南地區的傳說,當年天帝盛怒於七仙女與董永成婚,以銀河為界,將這一對恩愛夫妻隔開,後允其每隔七天相會一次,並命喜鵲把天帝這一命令傳達給他倆,沒想到喜鵲不知是急了呢,還是嘴鈍舌笨,竟把七天一相會誤報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會,至今,閩南地區還保留著“客鳥(喜鵲)報錯喜”的俗諺。

  不過,雖然喜鵲報錯喜,讓訊息誤傳了,但傳出去的是天帝的命令,就必須將錯就錯,不能再改,於是天帝罰喜鵲每年“七夕”為牛郎織女搭橋,幫助他們相見。

  據說,七月初七這一天,人間見不到喜鵲的影子,就是因為它們都搭橋去了;七夕過後,喜鵲頭部皆禿頂,那是因為牛郎牽牛過鵲橋時,牛蹄子蹂踏所致。因而在祭祀完“七孃媽”之後,人們會包一包糯米扔到屋頂上,以犒勞喜鵲們為牛郎織女搭橋之辛苦。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哪些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   開齋節   在伊斯蘭教歷的九月舉行。齋戒期滿,十月一日為開齋節。這天,男性穆斯林凡年滿12歲以上的多數到清真寺聚會、禮拜、互道“色蘭”舉行大團拜,然後,各自到墳地為祖先舉行祈禱。上墳一畢,親朋鄰里相互祝賀,家家炸油香、饊子等傳統食品互相饋送。古爾邦節 阿語意為“獻牲”。節日在開齋後七十 ...

壯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壯族哪些傳統節日

  壯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壯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壯族的傳統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除此之外還有中元節、陀螺節、隴端節、壯年等節日。還有個別壯族地區自己發展起來的節 ...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哪些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   開齋節   在伊斯蘭教歷的九月舉行。齋戒期滿,十月一日為開齋節。這天,男性穆斯林凡年滿12歲以上的多數到清真寺聚會、禮拜、互道“色蘭”舉行大團拜,然後,各自到墳地為祖先舉行祈禱。上墳一畢,親朋鄰里相互祝賀,家家炸油香、饊子等傳統食品互相饋送。古爾邦節 阿語意為“獻牲”。節日在開齋後七十 ...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哪些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1、肉孜節   肉孜節,也叫開齋節,它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第9月是頌降天啟“古蘭經”經文之月,是一年12個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一個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兩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吃喝、房事等。齋月 ...

回族哪些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簡介

  回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簡介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   開齋節:    ...

瑤族的傳統節日 瑤族哪些傳統節日

  瑤族的傳統節日 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瑤族的傳統節日可分為宗教性節日和生產生活性節日兩大類,“盤王節”、“達努節”、“家神節”、“目蓮節”等為宗教性節日;“春節”、“吃眾節”、“端午節”、“中秋節”、“新米節”、“姑娘節”等為生產生活性節日。   盤王節   “盤王節”是藍靛瑤和過山瑤為祭祀圖騰始祖盤瓠 ...

苗族的傳統節日 苗族哪些傳統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 苗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苗族傳統節日一:趕苗場   為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敘永、古藺一帶。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於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一次起義失敗後形成的。官府不讓他們聯聚會。人們便以到場壩吹蘆笙娛樂為名,秘密聯絡,後來逐漸演變為固定的節日。   苗族傳統節日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