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少數民族生葬儀禮的酒習俗——“娛屍”

少數民族生葬儀禮的酒習俗——“娛屍”

  一些少數民族把死亡喪葬作為喜事看待,與婚嫁紅紅火火的喜事相對,稱喪事為 白喜事 ,藉以掩飾失去親人的心理哀痛,也反映出少數民族對人生死亡的客觀規律的無奈認可。許多民族存在的 娛屍 習俗,正是這一心理狀態的具體表現。

  明初,滇西傣族 父母亡,不用僧道,祭則婦人祝於屍前,請親戚鄰里各持酒物於喪家,聚少年百數人,歌舞達旦,謂之娛屍 。文獻資料表明,彝族、苗族、怒族、傈僳族、獨龍族等民族均有 娛屍 習俗,而且,至今仍不同程度地保留著這一習俗。

  在傳統社會中,大部分少數民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靈魂不死和祖先崇拜觀念,認為人死後,靈魂尚存,生前好酒、喜酒乃至 嗜酒如命 的親人去世後,仍一如其生,要讓其在黃泉路上也能暢飲美酒。可以看出,許多民族堪稱喜也酒、悲也酒、生也酒、死也酒,黃泉路上也攜美酒。

  以歌舞的形式 娛屍 ,仍存在於許多少數民族之中。雲南瀾滄拉祜族停屍期間,青年男女群集死者家中,為死者跳祭祖舞、唱招魂歌;紅河流域的哈尼族為高壽謝世的老人舉辦 莫搓搓 葬禮,規模盛大,氣氛熱烈;彝族在年長者去世後,要在門外掛一銅鼓,鼓的上方吊一隻簸箕,其中安置酒八碗,專門挑選的四男四女各執手絹兩塊,聞鼓起舞,直到舉喪完畢才歇鼓停舞。

  彝族支系白彝人,在彝人年長者去世後,要在院中以杉、粟等樹搭建喪棚,靈前的祭品,除菜、飯諸物外,必須有一碗酒和一瓶酒。奔喪者一般按宗族或家支組隊攜帶酒、物前往,孝子要出門跪迎。悼念的人,在棺前磕頭三次後,點香,為亡人獻酒一碗,並必須在死者的兒、孫媳婦面前斟一杯酒,以對後人贍養和照顧死者的敬意,媳婦能喝則喝,不能喝酒的可用酒奠祭亡人。這一習俗反映了白彝人對女性的尊重和對婦女勞動的首肯。頗具特色的是,後家組隊奔喪悼念,除攜帶酒、物外,還有一支威武的獅子隊,鑼、鑔、鼓、號角、鎖吶、大刀、長棒俱全,而奔喪隊伍的引路者,竟是帶笑面寶寶面具的人,緊接其後的,是二人披掛裝扮的獅子,一路吹吹打打,不明真相的,幾乎看不出 喪 意來。祭獻後的深夜,後家各支舞獅隊開始鬧喪,一時鑼鼓齊鳴,號角聲聲,要獅子,玩把式,婦女們則圍聚在一起,唱歌娛樂。這實在是 娛屍 的極端表現形式。

中秋節少數民族的祭月拜月習俗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

青海貴德藏區成年儀禮

  藏族這個生活在世界屋脊的古老民族,它無論在物質,精神或者社會等各個方面都有一些從古傳承的習俗。僅僅在人生儀禮方面就有很多禮俗,從一個人在母親肚裡孕育開始直至結束自己的生命為止,就要經受很多人生儀禮。如:誕生儀禮,成年儀禮,婚姻儀禮等等。成年禮,對藏族人來說,是他們自誕生儀禮後的又一大禮。在藏區,任何地方都會舉辦成年禮,男女各個不同。在安多地區,比較盛行為女孩子舉行成年禮,尤其是在青海貴德,女孩子長大後舉行成年禮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不過,現如今在藏區有些地方,這個習俗已基本失傳乃至消失。

  在青海貴德,給女孩子辦成年禮是一件必要的儀禮,因為它就如同一輛必須有通行證才能透過一樣,女孩子必須要舉行成年禮,長大後才可結婚。否則就同沒有通行證而過不去一樣不可心結婚的。所以,舉行成年禮是每個女孩子人生當中,也是每個父母為之操心的大事。但就在定小小縣城裡,對這一習俗,每個鄉與鄉,甚至鄰近的村與村之間都有很大區別,有的更為已經失傳於這一習俗。而它們的區別又在於,比如:有些村子是白天舉行,有些卻是晚上。而它舉行時所遵循的規矩及每一細節也都有不同之處。顯而易見,在隨著時代的變化,成年禮這一習俗也在經歷著種多的變化。

  我今天就以我們村子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舉辦成年禮。成年禮,它不是一件隨便能舉行的儀禮。首先,年齡的選擇是一個問題。它必須是在女孩子九歲、十一歲、十三歲、十五歲這些年齡中選擇一個歲數為條件,而其它年齡段是不可以的。其次,就是請一位活佛或喇嘛打卦算卜,確定一個良辰吉時的日子。最後,就是要忙著準備了。而這方面也有很多規矩。在舉行成年禮的前一天,就要為接受成年禮的女孩(我們家鄉稱之為“文瑪”),也就是為“文瑪”梳辮子也有很多要講究的。先要找一個與“文瑪”的屬相配的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美滿的已婚婦女來梳。在“文瑪”的左右兩側各梳20個小辮子,中間梳一個大的,並在髮尾用藍色哈達綁上,再把鑲有白色海螺及珊瑚等頭飾繫上去。這些都意為能給“文瑪”一生都帶來吉祥幸福。

  第二天,也就是舉行成年禮的那天,天還未亮,“文瑪”就得坐在一張白氈子上聽喇嘛們為自己祈福誦經。之後,就在婦女們的陪同下,唱著“成年歌”(只有舉行成年禮時唱的歌),到自家大門外,對著家門口正在誦經的喇嘛們再聽。等完了後,“文瑪”就要把自己前面放有的幾個土塊一一踢開,並跳一堆用一根根小木塊架起來的火堆進家門。這些都意為“文瑪”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到困難就如同踢開土塊一樣能順利走完自己的人生。而跳火是希望趨邪避魔,看起來有點迷信。等到“文瑪”進了家門,就是整個早上最為熱鬧的一個環節——“搶文瑪”。這時“文瑪”由村裡的婦女們保護藏在最後面。然後,就有男人們去搶,起先,男人們是一個一個去討,到最後會一擁而上,但只要被婦女們抓住,就要經歷揪耳朵,或者把穿著的藏袍又拉又扯,不過不會扯破的,所以在男人們逃過一個個婦女的毒手,跑出來時,顯得很狼狽。但都不會在意的,仍然現得不亦樂乎。雖說是去搶“文瑪”,但最終是不會真搶,只是作勢而已。在“搶文瑪”這出戏完了後,“文瑪”又要唱著“成年歌”到主屋去,一進去,又要接受一位年老的婦女說唱併合的祝福歌。然後,如果有兄弟就要兄長或弟弟抱住房住,而“文瑪”繼續唱著歌圍著抱著房柱的兄長轉三圈。這可以看出一種傳宗接代,重男輕女的思想。

  藏族一般把在婚禮等儀禮上的最主要的客人叫做“阿香”。而在經過一連串的規矩之後,把“阿香”及客人們迎接入座後,“文瑪”家就要盛情款待客人們。期間,不僅是吃唱方面豐盛,而且還有一些能歌善舞的人來唱歌跳舞。而這一天最為有特色的就是論是客人們送賀禮,還是“文瑪”家回贈禮物都會有一些祝詞家,以說的形式,祝福“文瑪”及客人們,而說的內容不外乎是一些吉祥、平安、如意等的祝福詞,說的繪聲繪色,滔滔不絕,很是出色,成了這一天的一個亮點。

  這就是青海貴德地區的成年禮,不過各地的儀禮是有很大區別,而這只是其中之一。現今,這此儀禮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這個習俗卻到現在還保持著,而它所包含的文化及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值得我們挖掘,並保護這一習俗的延續。


漢人的喪葬

  漢人的喪葬儀禮(一)   臺灣漢人的喪葬儀禮,沿襲古代中國大陸的傳統,以周朝的禮儀為根本,又混和了道教、佛教、陰陽家、風水先生等種種說法,自成一體,別具風格。喪禮的全過程是相當繁瑣的。   搬鋪。病人病重臨危之際,須將病人移到正廳臨時搭起的板床上,俗稱“搬鋪”,若死在臥室,據說“冥魂”會弔在床上不能“超度 ...

成年

  在高山族中,成年禮只屬於男性。在他們看來,成年是步入一生最輝煌的轉折點,意味著成熟、獨立和承擔社會責任。各族群都非常重視成年禮儀,雖然儀式繁簡不同,但都以崇尚勇武奮進為宗旨,鼓勵青年人磨練成材。    泰雅人的成年禮比較簡單。大約在每年的11月間,成年男丁由家長更換成年服飾,穿上紅絨編織的上衣、花色丁字褲 ...

漢人的喪葬(二)

  臺灣民間另有“撿骨”之俗。撿骨,俗稱“撿風水”,又稱“二次葬”,即人死後第一次葬時比較簡單,埋得較淺,墳墓不包水泥和石灰,不立正式墓碑;待五至七年之後,屍體已經腐爛,擇吉日挖開墓地,撿拾遺骨,經洗淨、曝曬,再裝入骨罈擇吉地正式安葬。骨罈又稱“黃金甕”,是高約二尺,直徑一尺的圓形特製陶甕。其款式依性別不同而 ...

高山族的喪葬(二)

  魯凱人   魯凱人認為病死在家中為善終,死在戶外、自殺、他殺,或被巫術致死為橫死,難產死亡亦為橫死。對善終者要換上盛裝,上下肢屈於胸前作蹲坐狀,用布包紮緊,並在肩部打結,然後從床上移置室內石床上。停放後,向親族、親戚報喪。凡近親接訊,即往弔祭,從表兄弟姊妹以內的親屬關係皆須往弔祭,各方近親穿禮服前往喪者家 ...

誕生(二)

  相傳,這種“分餅”的習俗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分餅時間為正月二十日,也是廣興宮主神謝府元帥的誕辰日。廣興宮俗稱“元帥府”,王殿奉祀謝府元帥,左殿配祭註生娘娘,右殿祀土地公,為典型的閩式神宇。廟宇是四個村莊的信仰中心。每年正月十八日早8點左右,以在神前以唱名“擲杯”的方式,選出管理廟宇的爐主,負責公共祭 ...

臺灣人的誕生(一)

  高山族對孩子非常珍視,泰雅人認為“孩子乃神明所賜”。對於孩子的降生和命名,各族群各有不同的禮俗。   嬰兒出生後普遍施行沐浴禮。平埔人認為神靈、觀音與三保太監在江河中投撒了聖藥,給嬰兒體浴則可長命百歲,無災無病,而且“他日縱沒有勳業,為鯨為鯉為蛟鼉”,成為一名有作為的青年。卑南人在嬰兒出生後先舉行汲水儀式 ...

臺灣人的誕生(二)

  相傳,這種“分餅”的習俗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分餅時間為正月二十日,也是廣興宮主神謝府元帥的誕辰日。廣興宮俗稱“元帥府”,王殿奉祀謝府元帥,左殿配祭註生娘娘,右殿祀土地公,為典型的閩式神宇。廟宇是四個村莊的信仰中心。每年正月十八日早8點左右,以在神前以唱名“擲杯”的方式,選出管理廟宇的爐主,負責公共祭 ...